首頁>美食>

很小的時候,寒假都是回爺爺奶奶家裡,到過年的時候,總會有客人提著糖果之類來拜年,那時候印象最深的是一種糖,長得很好看,花樣很多,像是在一塊冬瓜糖上雕刻了花紋一般,吃起來最初有點硬度,脆脆的,吃進嘴巴就變成軟軟糯糯,甜蜜蜜的。

小時候不知道這是什麼糖,直到長大了,才知道這個是來自靖州的雕花蜜餞。這種蜜餞,主要是用柚子青果作為原料製成。將未成熟的柚子青果切成片,用柳葉刀雕出龍、鳳、魚、花、鳥、蟲以及“孔雀開屏”、“二龍戲珠”、“嫦娥奔月”、“魚兒戲水”等圖案,放在水中漂洗後,拌以白糖或蜂蜜,晒乾即成。

所以,孩子的眼中,它時而是一條魚,時而是一隻鳳,時而是一朵花。長大後的我,吃的零食範圍廣闊了,嘴巴也刁鑽了,這種味道未必能迷住我,但是對於幼年的記憶,這個雕花蜜餞,真的是小孩子的蜜汁歡喜。

蜜餞在古代就有了,古時候又叫“蜜煎”,又稱為果脯。將水果放在蜂蜜中煎煮濃縮,以去除果品中的大量水分,從而得以更長久的儲存,同時,還因為蜂蜜的香甜,使果品更加好吃。

據說,在2000多年前,就已經有蜜餞的食用了。東漢人趙華所撰《吳越春秋》一書中有"越以甘蜜丸(木黨)報吳增封之禮。"的記載。這種甘蜜丸,就是一種蜜餞。

南北朝時期的《齊民要術》,裡面記載果脯(蜜餞)的製作有自然風乾與鹽醃、蜜浸後晒乾的方法,如卷四記載,棗脯的做法:“切棗曝之,幹如脯也。”還有蜀中藏梅法:“取梅極大者,剝皮陰乾,勿令得風。經二宿,去鹽汁,內蜜中。月許更易蜜。經年如新也。”以及“幹葡萄法”:“極熟者一一零疊摘取,刀(三一)子切去蒂,勿令汁出。蜜(三二)兩分,脂一分,和內蒲萄中,煮四五沸,漉出,陰乾便成矣。非直滋味倍勝,又得夏暑不敗壞也。”這種“幹葡萄”類似於現在的葡萄乾,大約是張騫出使西域後,絲綢之路逐漸繁榮,於是從西域傳入。

到唐朝,作為歷史上最為繁華的一個時代,休閒、飲食、娛樂行業都極為發達,蜜餞的食用更為普及。

《新唐書·地理志》記載了梅煎、葡萄煎、荔枝煎這些蜜餞的做法。《酉陽雜姐前集》卷《忠志》記載玄宗賞安祿山餘甘煎等。《元和郡縣圖志》裡還記載了荔枝煎。這些蜜煎用蜂蜜醃漬果品,比干脯果品口感更滋潤甜軟。

宋朝在與北方草原帝國大遼結成檀淵之盟之後,以大量的錢財換取了很長一段時間穩定和平的基礎上,經濟水平得以發展。宋朝作為一個飲食、審美、文化各種都比較發達的朝代,蜜餞的製作水平也得以長足發展。

北宋時期,蜜餞十分流行,將鮮果在蜂蜜或蔗糖中浸泡煎煮,形成色鮮肉脆、清甜爽口的蜜漬食品。蜜煎經過烘乾處理,成為鮮明透亮的果脯。黃庭堅《戲答晁深道乞消梅二首》介紹了製作消梅的辦法:“青莎徑裡香未千,黃鳥陰中實己團。蒸豆作烏鹽作白,屬聞丹杏薦牙盤”“北客未嘗眉自顰,南人誇說齒生津。磨錢和蜜誰能許,去蒂供鹽亦可人。”這種消梅,類似於現在的話梅,酸酸甜甜。宋朝林洪撰寫的《山家清供》裡,還記載了一種叫做“櫻桃煎”的美食:“櫻桃經雨,則蟲自內生,人莫之見。用水一碗浸之,良久,其蟲皆蟄蟄而出,乃可食之。楊誠齋詩云:‘何人弄好手,萬顆搗虛脆。印成花鈿薄,染作水澌翠。北果非不多,此味良獨美。’要之其法不過煮以梅水,去核搗印為餅,而加以蜜耳。”指的是將櫻桃煮爛去核,放到有花紋的模子裡搗實,壓為極薄而的小餅,再加蜜食用。吃法十分的雅緻,別具風味。

元朝時,有一種蜜煎青梅,就比較驚悚了,用銅綠為佐料製作。元朝有部《居家必用事類全集》記載了各類蜜煎製法,如蜜煎冬瓜、蜜煎姜、蜜煎筍、蜜煎青杏、蜜煎藕等。其中就詳細描寫了銅綠製作蜜煎的法子:“不拘多少,颳去皮,用銅青極細末,銅器內勻滾,令綠色。然後用生蜜浸,但覺有酸氣,便換蜜,至三五遍。”這銅綠是一種鹼式碳酸銅,有毒性,這吃法足夠奇葩。

明清時期,由於消費奢侈風尚在中後期盛行,飲食逐漸精緻化。蜜餞逐漸也多樣化。一些從東南亞傳入的香料加入了果脯的製作,如芭蕉、梅子等水果加入胡椒、豆蔻、白檀等香藥製作成果脯。

椰棗是來自中東地區的一種棗椰樹的果實,它長著一張酷似蜜餞的臉。在伊拉克、埃及、迪拜、以色列、沙烏地阿拉伯和伊朗等國家是常見的水果。

中東,泛指西亞北非諸多區域的地緣政治學成為,包括了埃及、肥沃的新月地帶、阿拉伯半島在內的阿拉伯世界以及土耳其和伊朗等核心地區。在人類歷史長河中,曾經有過輝煌璀璨的文明,然而現在,在中東伊拉克、敘利亞等地,戰火紛飛。

阿拉伯半島地圖

椰棗在數千年前就被中東阿拉伯地區的人們所食用。阿拉伯半島多數地區都是熱帶沙漠氣候,古時候,由於這些地區缺乏先進農業技術,而椰棗在這種炎熱的氣候中可以生長繁盛,所以那裡的人們非常推崇這種食物。

據說在四千多年前,兩河流域就開始以椰棗作為主食了。在古埃及,人們以採摘椰棗作為豐收的象徵,而古羅馬和古希臘人以椰棗款待凱旋而歸的將士們。《古羅馬的日常生活:奇聞和祕史》中記載了在古羅馬人的廚房餐櫃中,椰棗扮演了重要角色。

伊斯蘭教誕生後,古蘭經和聖訓裡充滿了討論椰棗的內容。其中,《古蘭經》中記載:“從雲中降下雨水,你們可以用做飲料,你們所賴以放牧的樹木因之而生長。他為你們而生產莊稼、油橄欖、椰棗、葡萄和各種果實。……他為你們而制服了晝夜和日月”“我在大地上創造許多椰棗園、葡萄園,我使許多源泉,從地中湧出,以便他們食其果實。這些果實不是他們的手造出來的,難道他們不感謝麼?”

阿拉伯國家的古代歷史上,曾經有一個帕爾米拉王國,這個王國的名字“帕爾米拉”,在希臘文中,就是“棗椰之城”的意思,阿拉伯語指的是椰棗林。可見棗椰樹在其土地上,繁衍旺盛。然而它的出現和滅亡都比較迅速。

阿拉伯半島的地貌特徵,西側靠紅海岸,是賽拉特山,從亞喀巴東岸延伸到葉門。葉門位於阿拉伯半島南部。賽拉特山西側到紅海之間,是起伏不平的狹長地帶,這片狹長地帶與賽拉特山合稱希賈茲。在靠北方,是內夫德沙漠。適合人類居住的只有部分地區。

阿拉伯半島是阿拉伯人的故鄉,早期,阿拉伯半島上的貝都因人把椰棗作為主要的食品,平時日常食用,還可以駝隊長途跋涉隨身攜帶。

公元前853年,亞述銘文中出現了最早阿拉伯人的記載。由於地形不同的原因,阿拉伯人的生存狀態遊牧與農耕並存。

首先步入文明社會的是半島南部沿海的阿拉伯人。而在北部沙漠邊緣地區,有一隻北方阿拉伯人的分支奈伯特人,公元前6世紀出現在約旦河東岸。在這個地帶,由於阿拉伯半島南部經紅海東岸至敘利亞,會經過這裡,這裡有充足和清潔的水源,從而成為當時的貿易通道。葉門出產的香料、中國出產的絲綢、非洲出產的金銀,都經過這。隨著過境貿易的廣泛開展,奈伯特人逐漸崛起,公元前1世紀,達到鼎盛時期,並一度曾經擊退羅馬軍隊的攻擊。

公元1世紀,“帕爾米拉”——棗椰之城興起,如同敘利亞沙漠上的一顆熠熠發光光彩奪目的明珠。這地方位於大馬士革和幼發拉底河之間,是一片綠洲,連線著敘利亞與兩河流域。水資源和商業路線使得帕爾米拉成為“流奶與蜜之地”。

帕爾米拉興起後,奈伯特人則逐漸衰落下來。在公元105年,羅馬皇帝最終吞併了奈伯特人的國家。

而羅馬帝國時期,帕爾米拉承認羅馬皇帝的宗主權,一度還以羅馬帝國的名義統治了敘利亞沙漠和阿拉伯半島的北部。262年,由於帕爾米拉國王曾經幫助羅馬皇帝擊潰波斯帝國,戰功顯赫,於是被羅馬皇帝賜封為統治東方的副王,由此,帕爾米拉王國達到巔峰時期。

後來,帕爾米拉國王遭到暗殺,這場暗殺很可能來自羅馬人的策劃。其妻自稱東方皇后,其幼子即位,開始反抗羅馬帝國,攻佔埃及和小亞細亞。這位東方皇后發動的攻勢咄咄逼人,讓羅馬朝野震動,然而,最終還是遭到了鎮壓擊敗。隨後,帕爾米拉被夷為平地。帕爾米拉在歷史中沉默了近兩千年,最終在1957年被挖出,儲存了當時的古城牆、浴室、神廟等遺址,輝煌恢弘的往昔景象依稀可見。

儘管“棗椰之城”曇花一現,但是椰棗卻一直流傳至今。椰棗果型碩大,含糖量高所以非常甜,但它的糖一半是果糖和葡萄糖,另一半是蔗糖,都是極易消化吸收的單糖,所以容易被吸收但不易長胖。椰棗的營養成分豐富,含有多種對人體有用的維生素和礦物質。所以,現在國內也很多人會把椰棗作為寶寶輔食、甜點製作食材。

蜜餞在古代是極其珍貴的,比如《射鵰英雄傳》中,黃蓉與郭靖首次見面,打扮成一個叫花子,被店小二輕視後,點出來的菜餚陣容震懾小二,就有“四蜜餞”。這“四蜜餞”包括了“玫瑰金橘、香藥葡萄、糖霜桃條、梨肉好郎君”,立馬讓店小二收起了小覷之心。到了現代,人們更注重健康營養,所以蜜餞果脯這些,倒是因為經過糖蜜醃漬、風乾等過程,營養成分流失了,更因為不知道現在蜜餞的製作過程中,環境衛生和食材這些是不是能夠經得住檢驗,所以反倒叫好不叫座了。而椰棗,卻日益推廣開來。而我,固然是流連兒時雕花蜜餞的美好味兒,但更對椰棗充滿新鮮感。這種新鮮感不知道何時會消失,但目前,椰棗在我的餐桌上,以甜蜜軟糯的口感,佔據了優勢。

參考資料:

《唐代果品業研究》王蓓蓓

《魏晉時期如何儲存水果?《齊民要術》載的果品加工技術 》蘇子韜

《阿拉伯伊斯蘭國家的起源》哈全安

  • 這菜好吃到到飆淚!皮Q肉嫩,香掉魂
  • 年夜飯吃什麼?網友:這道菜不能少,2020要衝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