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問起沒去過天津的朋友,天津著名的美食有什麼?相信很多人的回答是:“狗不理包子”。但真正去過天津的朋友,才發現煎餅果子是遊客的次愛。那遊客最愛的天津美食是什麼?
答案是:鍋巴菜。
▍鍋巴的起源與發揚
鍋巴的起源有很多種說法,主要爭論在於起源地在安徽或者在天津。依現有史料記載和本人見解,鍋巴很有可能是起源於於安徽,而在天津發揚廣大。
其一、飲食條件。據《天工開物》記載:“北方的齊、魯、燕、秦、晉,民粒食小麥居半,而南方閩、浙、吳、楚之地種小麥者二十分而一”。可得知古代的一段時期,天津人民主要以小麥磨面為食,鍋巴這種民間料理在天津發揚的可能性比較小。
其二、文獻記載。根據《世說新語▪德行》中“鍋巴救命”一文:“吳郡陳遺,家至孝,母好食鐺底焦飯,陳作郡主簿,恆裝一囊,每煮食,輒佇錄焦飯,歸以遺母。後值孫恩賊出吳郡,袁府君即日便徵。陳已聚斂得數鬥焦飯,未展歸家,遂帶以從軍。戰於滬瀆,敗,軍人潰散,逃走山澤,皆多飢死,陳獨以焦飯得活。”食用鍋巴的一文,可得知吳郡一帶(即現在的長三角地區)早有食用鍋巴的民俗。
隨著社會發展,大米也逐漸流向北方。坊間相傳,清代乾隆年間,乾隆路過張記燒餅鋪,在夥計的招呼下,乾隆嘗試了鍋巴泡菜湯,此味道受到乾隆肯定,次日就派侍衛前來嘉賞,後來張記煎餅鋪改名大福來,連菜式由原來的煎餅鋪改成了鍋巴鋪。
▍鍋巴融入了天津人民的生活
鍋巴,作為天津人經常吃的早餐,已經成為了每一個天津人的執著。一份鍋巴,加上豆腐乳汁,麻醬,辣椒油,陳醋和蒜汁兒,那是一點都不含糊。相對於環境而言,吃鍋巴,才顯得更加重要。一間不起眼的鍋巴小店,門前也許只會有三兩張小桌子,每張桌子配上幾把小椅子。拿到鍋巴的人,顧不上找到一個舒服座位,而是先嗦上一口麻辣香濃的湯,邊走邊吃。也許在美食麵前,吃飽才是最重要的。
一份好的鍋巴,是用綠豆麵和白麵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切成一公分的柳葉狀。鍋巴的美味還需要好的配料,黃姜磨成泥、蔥白泥、香菜根和多種香料,油炸至香味,加入紅薯澱粉和水做成滷汁。二兩的鍋巴,配上滷汁,加上芝麻醬、醬豆腐、辣椒油、香菜,一份香、辣、有嚼勁的鍋巴就製作完成了。
▍鍋巴菜式
那麼又香又辣,那鍋巴菜有什麼好吃的做法呢?
三味一體——鍋巴雞片
以雞胸、火腿、冬筍、番茄、木耳、香米、雞蛋主料;澱粉、姜、蔥、鹽、胡椒、料酒、雞湯、花生油、白糖、醬油、醋、水澱粉為輔料。鍋巴的香,雞肉的鮮、冬筍的甜,三者以不同層次的味道合在一起,吃著鍋巴,有雞肉的鮮和冬筍的甜;吃著雞肉,有鍋巴的香和冬筍的甜;吃著冬筍,有雞肉的鮮和鍋巴的香。味道層次多樣,是一道有趣的菜。
鍋巴雞片
懶人菜——鍋巴排骨燜飯
以簡單易上手為出發點,主要材料有米飯、排骨、豌豆、胡蘿蔔、香菇、金針菇、平菇、滷豆腐乾,配料用蔥花、姜、蒜、生抽、生薑粉。把煎香後的排骨放到有洗乾淨米飯的砂鍋裡,再配上炒熟的配菜,大火轉小火燜熟。最後在鋪上鍋巴,懶人飯,真的很簡單,但是味道絕對不是想象中的簡單。有排骨的肉香、配菜的鹹香、鍋巴的脆香和米飯的焦香。四香融合為一體,雖說做飯簡單、但味道可以稱得到是上乘。
鍋巴排骨燜飯
參考文獻
[1]《天工開物》,宋應星,1637年
[2]《世說新語▪德行》,劉義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