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是用盅盅裝著米在地甑裡蒸出來的,所以叫盅盅飯。盅盅大小不一,高矮不一,顏色不一,都是同學們從家裡帶到學校來的。
地甑就是把灶打在地面以下,一口大鍋放在灶上,鍋的邊緣與地面平,再沿著鍋的邊緣砌磚,向上形成一個大圓柱形,蓋上一個圓形的木頭蓋板,就可以蒸飯了。
也不全部是盅盅,也有用搪瓷碗的。如果誰能夠用部隊才有的方形鋁盒蒸飯,那是很榮光的,因為與部隊有關啦!
我每天帶到學校去蒸飯的,是一個草綠色的搪瓷碗,三叔才從達州飛機場打工回來,看到我開始上初中,就把一個新嶄嶄的搪瓷碗送給了我,我高興得很,謝謝都沒有說。
那時候,每天早上,從各個山村到學校的路上,匆匆走路的學生,一邊肩上挎著書包,另一邊的手上,總是提著一個塑料網子,網裡裝著的多半就是蒸飯的盅盅。
盅盅裡裝的沒有什麼特別精緻的食物,一般有一點大米,隨季節變換,裡面再加上玉米、紅苕等。其實紅苕佔了主角,要從下半年蒸到第二年上半年。
到了學校裡,不是先到教室,而是第一步把蒸飯的盅盅,放到學校伙食團的大木案上。把盅盅放到伙食團,就到教室裡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了,絲毫不會去管師傅如何把盅盅飯蒸熟。
哪個班上午第四節課是體育,就會安排四個男生到伙食團幫一下廚,幫廚就是幫著師傅把蒸好的盅盅飯從地甑出出來,依次碼放在木案上。那時候蒸飯的主要是初中生,學校三個年級六個班,每天蒸飯的大約兩百人。兩百人的盅盅碼在木案,遠遠超過了我們的頭。
近水樓臺先得月,幫著出甑的學生可以早早的找到自己的盅盅,也可以幫要好的同學找到盅盅,不用等全校同學放了學,大家一鬨而入,在伙食團木案上翻找。
特別是我們個子小的同學,只能眼巴巴的看著高年級的個子大的同學衝鋒陷陣,等他們找完了再去找。
在大家快速找的過程中,也有個別的盅盅擠到了地上,被大家踩來踩去,已經踩扁了。
等到盅盅的主人找到,盅盅靜靜的躺在地上,主人慾哭無淚,盅盅只有默不做聲。主人把盅盅皮面弄髒的飯刮掉,忍氣吞聲的吃一頓午餐。
在大家一哄而上拿自己蒸飯盅盅時,總有人拿錯。甚至有個別調皮搗蛋沒有蒸飯的學生,隨便拿一個盅盅就出去吃了,吃了就把盅盅隨便扔掉!據說學校後面廣播樑子上的石塘口,就丟棄有好些盅盅。蒸好飯的盅盅被別人故意拿走的同學,只能是掉了牙往肚裡吞,只有餓一頓,下午上課唱空城計。
後來學校吃一塹長一智,實行分班送伙食團蒸飯。每個班一個竹子編的筐,在班上裝好,送到伙食團。上甑的時候師傅分班做好標記,出甑時出到相應的班,再也沒有發生過學生蒸飯的盅盅被別人拿走的事件。
拿到蒸飯的盅盅,有的回教室吃,有的的三五一堆站在學校屋簷下吃,有的在操場上走著吃,有的到周邊田野吃。我和幾個同學有時到學校外的小河邊吃,吃完了用河裡的沙子擦盅盅,會洗得乾乾淨淨。
那時候,同學間有時傳說地甑裡爬進一條蛇,最後被蒸得只剩骨架了;又說地甑裡的水幾天月不換,像黑陽溝水樣,讓人有點害怕。
傳說歸傳說,我覺得伙食團的師傅心地不錯!那時候學校賣蒸飯票,開始一張1分五,後來漲到2分錢。我們去拿盅盅時,師傅就站在伙食團門口,一人丟一張票就走了。有的同學忘了票,師傅也就算了。
有次去幫著上甑時,師傅發現一個盅盅只有幾顆米,就對我們說,看嘛,提這個盅盅的同學在路上肯定摔跟頭了,盅盅上泥巴沒有擦乾淨,裡面的米倒出去了。說完,師傅伸出手在好幾個盅盅裡各拈了點米,放進摔了跟頭的同學盅盅裡。
我想那個摔了跟頭的同學,中午吃飯的時候,一定詫異待不得了,摔出去的米,怎麼又回到盅盅裡了。初中吃的盅盅飯會讓他一輩子都記住吧。
-
1 #
-
2 #
我93年上初中,學校有食堂,我媽跟我買的塑料飯盒好漂亮,其它同學用鋁的,還有用大瓷碗的,都羨慕我,哎,當時三五角錢就吃一頓了
-
3 #
我小時候也是這樣的。70年後,
-
4 #
那些年的平凡事兒,到現在都是“感動中國”!
-
5 #
多年前的往事總讓人感動!溫馨
謝謝大家讀我的拙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