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近春節,很多人已經踏上歸鄉的旅程。春節,對於我們來說意味著什麼,恐怕不必多言。春節期間,團圓是主題,和家人團聚,和朋友小聚,少不了的就是喝酒。今天,我們的話題就和酒有關:酒量可以被練出來嗎?
什麼是酒量,它能夠練出來嗎?
酒量,在我們看來,最為通俗的理解就是,一個人最多能喝多少酒,當然由於酒精度數以及釀造工藝的不同,這個量也有不同。不過,大家約定俗成的理解就是,白酒能喝多少,也一般是計算到喝倒的那一刻為止。
再說練酒量這個問題,有人說,酒量的大小與基因有關,也就是肝臟代謝的能力有關。畢竟酒精進入體內後,絕大部分要被腸道吸收進入血液,然後由肝臟代謝成對身體無害的物質排出體外。因此,肝臟如果代謝能力強,當然就能多喝一點,邊喝邊代謝,有一種“千杯不醉”的假象。
其實,酒精需要肝臟代謝,這點沒有錯,但每個人的肝臟代謝的能力以及清除的時間,並沒有存在太大的差異。研究發現,酒量更和大腦有關,也就是大腦的神經系統對酒精的敏感度:一喝就醉,說明他的神經系統對酒精更加敏感;有些人千杯不醉,只是他的神經系統對酒精的刺激比較遲鈍而已。而這個敏感度,則是可以通過多喝酒來慢慢降低的,就像很多人抽第一口煙會咳嗽一樣,慢慢就會適應並依賴上香菸。因此,用這個來解釋能夠把酒量“練大”,是說得通的。
但問題是,不論是您天生基因強大,還是通過慢慢的練習讓身體更加適應酒精帶來的各種反應。亦或是採取一些其他手段,如喝酒前喝優酪乳,吃花生米等,結果是在外看來喝酒越來越多,酒量越來越大。但酒精並沒有及時排出體外,還是留在體內傷害著我們的身體器官,尤其是對肝臟的傷害!
研究發現:我們的肝臟每小時只能代謝三錢50度白酒所含的酒精,約7.5g。一次醉酒,就相當於是患了一次急性肝炎,每天飲酒在3兩以下的,約四分之一的人在10年以後會發展為肝硬化;每天飲酒半斤以上的,約一半的人在未來10年會發展為肝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