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美食>

民間有諺語稱“臘月二十七,殺雞趕大集”。“雞”與“吉”諧音,所以,“大吉大利,今晚吃雞”自古便有之。

過年了,一切好彩頭都不能錯過,雞是年夜飯裡不可或缺的一道菜,愛不愛吃都得有,但怎樣做才好吃,又要掀起一場南北之爭。

其實說“南北”之爭並不太確切,“北”的範圍遠比地理劃分的北方更廣,包括了很多南方地區;而“南”的範圍主要侷限在廣西、廣東,或許還可以加上雲南、福建、海南。

北方人吃雞

北方比較有代表性的雞,如東北的榛蘑燉小雞、新疆的大盤雞、山東的黃燜雞、江西的三杯雞、烏鎮的醬雞、四川的口水雞、辣子雞等,還有“中國四大名雞”:德州扒雞、河南道口燒雞、錦州溝幫子燻雞、符離集燒雞,做法不一、風味各異,但它們有幾個共同特點:

1、味重、色深

北方的雞,調料多、香味濃、顏色重。喜歡用醬,甜麵醬、醬油、豆瓣醬等,既有濃重的風味,又能上色。

●比如山東的黃燜雞,以雞腿肉為主料,配以香菇、青椒、胡蘿蔔等,再加入糖、鹽、醬油、蠔油、甜麵醬等調料燜制而成,燜制時間越長,雞肉越香,湯汁越鮮美。黃燜雞的湯,湯色紅亮、老道醇厚、油而不膩、回味無窮;黃燜雞的肉,成品靚麗、肉質滑嫩。

●江西三杯雞,也有異曲同工之妙。因為烹製時不用湯水,而是用米酒一杯、豬油或茶油一杯、醬油一杯來燜制,所以得名“三杯雞”。這道菜看起來色澤醬紅,油亮喜人,吃起來口味醇香,甜中帶鹹,鹹中帶鮮。

●四川的口水雞,調料更是豐富,芝麻醬、油辣椒、紅油、花椒油、料酒、生抽、米醋、糖等,一大碗調料澆上去,鮮香麻辣,沒有最香,只有更香。

2、使用大量香料

北方雞還喜歡使用大量的香料。

●比如,河南道口燒雞的祕方是,“要想燒雞香,八料加老湯”。這八料指的就是陳皮、肉桂、豆蔻、良姜、丁香、砂仁、草果和白芷八種香料。

●符離集燒雞和溝幫子燻雞用量更多,要用八角、肉桂、小茴香、砂仁、白芷、陳皮、辛夷、草果、山奈、良姜、肉蔻、花川、丁香、草蔻等十幾種香料。

●德州扒雞更是有過之而無不及,二十多種香料齊上陣,把中國傳統香辛料的味道發揮到極致。

3、脫骨

北方人豪爽,吃起雞肉來,卻喜歡細膩。燜煮時間長,不少於1小時,肉爛脫骨才夠火候。

●德州扒雞的特點是:五香脫骨、肉嫩味純、味入骨髓。小雞燜煮3~4小時,老雞燜煮4~8小時。

●道口燒雞則以酥香軟爛、肥而不膩聞名,做好的燒雞不需刀切,用手輕輕一抖,骨和雞肉自動分離。

●符離集燒雞和溝幫子燻雞也以雞香肉爛、爛而連絲、一抖就散、肉爛脫骨為美。

南方人吃雞

南方人吃雞與北方大相徑庭,幾乎都是反著來。白斬雞、文昌雞、花雕醉雞、鹽焗雞、椰子雞、豬肚雞等,都是南方雞的代表。

1、原汁原味

廣西、廣東人吃雞,最有名的要數白斬雞,也叫白切雞。

●白斬雞是最能體現雞的原汁原味的吃法,也是粵菜清淡的代表,清淡到什麼程度?只用清水將雞煮熟即成,清淡到北方人吃了會懷疑人生。但正因為沒有多餘的佐料,雞肉的鮮美保留的完美無損,這也正是最能分辨雞肉好壞的吃法,哪怕有一絲異味,都能暴露無遺。

●廣西、廣東人喜歡煲雞湯,可以不用一切調料,只需一小撮鹽即可。任何多餘的調料,似乎都會破壞雞湯最原始的味道。也只有這樣的雞湯,才配得上一個“鮮”字。

2、香料少,用醬少

比如鹽焗雞、花雕醉雞、文昌雞等,所用的調料也不過是精鹽、味精、香油、紹酒或花雕酒而已。醬油、蠔油、豆醬等調料很少用,既要保持雞肉的鮮美,又不影響雞肉的色澤,要皮黃肉白、表面光潤明亮的才好。

3、高湯為點晴之筆

但有一味調料是點晴之筆,就是高湯。粵菜的高湯又非常有講究,根據鮮美、濃淡程度又分為頂湯、上湯、淡二湯和二湯。

●頂湯是將約8斤重的老母雞,連同瘦豬肉19斤、帶骨生火腿3斤、清水45斤,大火煮沸後,用小火熬約4小時,得湯30斤。將湯麵泡沫浮油撇去,用布將湯濾出,加入1兩2錢的味精即成。這就是頂湯,光是想想都覺得非常鮮美。

●上湯的做法跟頂湯一樣,只是老母雞、瘦豬肉和火腿的用量都減少一半,再加精鹽3錢。上湯比頂湯鮮味淡了些。

●在已經熬過上湯的肉料中,加入沸水33斤,熬1小時,得湯30斤,稱為淡二湯,又比上湯淡不少。淡二湯中再加1兩2錢的精鹽,稱為二湯。

隨意翻開一本粵菜菜譜,上湯、淡二湯等出現的頻率非常高。比如花雕醉雞、蔥油焗雞、廣州文昌雞、五彩茅臺雞、牡丹珠圓雞、江南百花雞、東江扁米酥雞、金鐘雞等等,無論調料多少、工藝繁簡,都少不了這高湯。

4、皮爽肉滑有嚼勁

與北方雞的肉爛脫骨截然不同,兩廣人吃雞,雞皮要脆,雞肉要緊實,有點嚼頭才越嚼越香。所以,廣西、廣東人吃雞,雞的烹煮時間較短。

最具代表的就數白斬雞,在微沸的水中浸15分鐘即可,肉剛剛熟,骨頭裡的骨髓還是紅的,皮黃、肉白、骨紅是考驗一個粵菜廚師的標準。

剛煮熟的雞,還要馬上放到冷水中冷卻,一熱一冷,可以讓雞皮馬上緊縮,口感變得又脆又爽。

其它需要焗、燜、蒸的雞,時間也很短,大約15-20分鐘左右,鮮有超過20分鐘的,這與北方雞動輒1、2個小時,多則4-8小時相比,南方雞真的是太省時了。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

造成南北方飲食差異的主要原因在於水土氣候。

●北方人吃雞,喜歡味重、香料多,因為北方天氣寒冷,需要多吃肉,提供熱量來禦寒。但肉吃多了腸胃很累,重口味和香辛料可以刺激食慾,讓腸胃活躍起來,就能吃得更多。因為吃得多,消化也會成問題,所以必須要經過長時間的燜煮,將肉煮爛,幫胃分擔了一部分工作,消化起來就輕鬆多了。

●南方人吃得清淡,因為南方天氣溼熱,雞又是火性,香辛料多數是溫燥的,過多的香辛料,會使雞肉火上澆油,更容易上火、助溼熱。所以,南方人吃雞,總體是以清淡、簡單為主。

●煲湯是最適合南方人吃雞的方法,因為水可以抑火,雞肉在水裡煮,火就不容易燒得起來了。而且,南方人善於加一些清熱、滋陰、祛溼的藥材來平衡雞肉的溼熱,比如玉竹、百合、茯苓、西洋參、薏米、無花果、椰子等,還有些北方人可能聽都沒聽說過的,如五指毛桃、木棉花、霸王花等,都是些清熱祛溼的藥材。

中國人講“入鄉隨俗”,其實並非單指文化和禮儀,飲食才是最重要的。一個東北人到了廣東,還按東北的吃法,一定會吃出問題。

南方人吃雞,要分“男女老少”

南方人吃雞,得分“三六九等”,因為南方人吃雞的方法大多比較清淡,對雞肉的味道感覺非常靈敏,不同的吃法,要選擇不同的雞。

清代袁枚所著的《隨園食單》中就有列出:“蒸雞用雌雞,煨雞用騸雞,取雞汁用老雞。”這是南方人吃雞的一個縮影。

在我們這兒,你去市場買只雞,老闆會問你要什麼雞,公雞、母雞、項雞、閹雞還是生雞?

1、公雞

就是會打鳴、不會生蛋的雄性雞,生性好鬥,異常活躍。在農村,如果把一隻公雞放出去,整個村的母雞都會被它撩個遍,全村的小雞都是同父異母的兄弟姐妹。所以公雞能量消耗多,長得慢,個頭也較小,一般只能長到4、5斤,而且肉質比較老、口感發柴,一般很少用來做菜,都是做種的較多,留1、2個讓母雞生蛋孵雞仔。

而中醫認為,公雞好鬥,是生風動火之物,有風病、舊疾、溼熱的人是不能吃的,比如中風、高血壓、面板病、驚風抽搐、溼熱下痢等。我們當地人總說公雞太毒,其實就是這個意思,並不是真的有毒。

2、閹雞

也叫線雞、騸雞、太監雞。最後這個名字最形象了,就是把睪丸閹割掉的公雞。公雞的睪丸割掉後,它就不再分泌雄性激素,雞就變得非常文靜,甚至還散發著“母性”的光輝,能幫母雞帶小雞呢。閹過的公雞,不僅不好鬥了,連活動都懶了,只喜歡吃和睡,消耗變少,吃得又多,所以閹雞長得快、長得肥,一般閹雞能長到7、8斤,甚至能長到10斤,而且肉質變得非常嫩,也沒有公雞的那股腥羶味,味道變得很鮮美、乾淨。閹雞幾乎是一種萬能雞,可蒸、可煮、可燉、可燜、可炒、可白斬,各種烹飪方式它都能輕鬆駕馭。

3、母雞

就是會下蛋、不會打鳴的雌性雞。養雞都愛養母雞,因為它可以下蛋,有下不完的蛋,就像哆啦A夢的口袋一樣。來了客人,殺了又能做道硬菜。養了幾年的老母雞,可是滋補聖品,《隨園食單》中說的“取雞汁用老雞”,指的就是熬雞湯要用老母雞。生長了幾年的母雞,鮮味物質非常豐富,熬出來的湯超級鮮美,用我們當地人的話來說,就是湯“特別甜”。但老母雞的肉質非常緊實、久燉不爛,所以老母雞煲湯,多是為了喝湯。如果用來蒸、煮、燜、炒,雞肉老得嚼都嚼不爛。

4、項雞

指還未生過蛋的雌性雞,不僅僅是處女雞,而是少女雞。項雞的生長時間不長,所以肉質非常滑嫩,只有清蒸或白斬才配得上它,不浪費一絲一毫的美味與細嫩。很多飯店的白斬雞都是用項雞,用來燉雞湯的也不少,滋補效果比不上老母雞,但是項雞肉嫩,不需久煮,鮮味即出,肉即爛,在講究時效的飯店,項雞煲湯省時、省火、成本低。用來燜、炒、紅燒也是可以的。

5、生雞

不是指活的雞,而是指童子雞,就是還沒配育過的小公雞。生雞因為個頭小,肉質嫩,常用來做滷雞或炸雞,西式快餐裡的炸雞,很多都是童子雞。

從營養學上分析,雞肉的蛋白質含量很高,但脂肪含量很低,尤其是雞胸肉,減肥名餐不就有一道叫“白水煮雞胸”麼。但雞皮和雞油,脂肪含量是非常高的,要少吃或不吃。我煲雞湯時,習慣把雞油和雞皮都去掉,煲出來的雞湯清香不油膩。

中醫認為,雞總體上都有溫中補虛的作用,是常用的滋補食品。

但是,有幾類人群卻不適合吃雞。

1、痛風發作者

雞肉屬於中等嘌呤食物,痛風病人在緩解期,少量食用是可以的,發作時必須忌口。但雞湯是不能喝的,經過長時間燉煮,雞肉中的蛋白質,有一部分會被分解,嘌呤就是蛋白質分解的中間產物,所以雞湯中含有很高的嘌呤,痛風病人喝雞湯,很可能會誘發痛發。

2、風病或溼熱體質不宜

中醫認為,雞屬火性,動風助火,風病或溼熱致病不能再吃雞肉。類似於中風、高血壓、急性頭痛、驚風抽搐、溼熱引起的腹瀉、痢疾、黃疸、炎症等病人,不適合吃雞肉,尤其是公雞肉。

3、感冒、發燒、腹瀉、急性炎症、過敏性疾病初起時

感冒、發燒、腹瀉、炎症等,多數屬於外感或有實邪的疾病,相當於有隻老鼠跑進你家了,此時,你應該開啟門窗,讓開通道,把它驅趕出去,再把門窗關上,把被弄亂的地方打掃乾淨。

中醫治療這類疾病的思路也是如此,要先解表驅邪。如果疾病初起,就開始進補,就像往家裡搬了一堆東西進來,可能把老鼠的出路堵住了,老鼠在家裡亂竄,鬧得更厲害。所以,邪氣未除就進補,病情可能會加重,好得更慢。

感冒、發燒、咳嗽、腹瀉等疾病,初起時,不要吃雞肉、喝雞湯,我們這裡的大夫連雞蛋都不讓吃,其它補品也應該忌口,小米粥+青菜最好,體質弱的人可以加一點瘦豬肉。

4、高血脂、脂肪肝、膽囊炎、動脈硬化、肥胖等人群,雞皮、雞油不能吃

雞肉的脂肪含量很低,但雞皮的脂肪含量很高,高血脂、脂肪肝、動脈硬化、肥胖、脂溢性脫髮、脂溢性皮炎的人,體內脂肪過剩,不能再攝入那麼多脂肪了。

而膽汁是脂肪第一步分解必不可少的催化劑,肝炎、膽囊炎的人,膽汁分泌或輸送有問題,會影響脂肪的分解和消化,也要嚴格控制脂肪的攝入。

炒菜、煲湯時,儘量把雞的肥油先剔除,有以上疾病的人,最好連雞皮也剔除。

結語

不管南北方在飲食習慣上有什麼差異,過年吃雞的習俗幾乎都是一樣的。“一方水土養一方人”,飲食習慣都是為了適應當地環境而生,所以,任何味道,都沒有絕對的好壞,也不必爭出個子醜寅卯,喜歡就好,適合就好。

祝大家,新年吃雞,大吉大利。

最新評論
  • 這菜好吃到到飆淚!皮Q肉嫩,香掉魂
  • 廣西既可做菜又能當飯吃的春節好兆頭"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