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加工和食用醃製食物的歷史非常悠久,根據典籍記載,至少可以追溯至周朝。用於醃製的食材可分為三類:蔬菜、肉、禽蛋。常見的蔬菜醃製品有兩類,分別是鹹菜和醬菜;幾乎所有肉類都可以醃,主要集中在春節前一到兩個月內準備,用於春節期間及以後的幾個月食用;禽蛋醃製則以雞蛋、鴨蛋、鵝蛋居多,可以做成鹹蛋或者皮蛋,全年食用。涼拌本質上也屬於醃製,只不過是“即醃即食”。
不光中國,南韓、日本、俄羅斯等國都有醃製菜。南韓泡菜跟南韓歐巴一樣出名,每每惹得我們口水直流;日本鹹菜有一個特別的名字——漬物,用到的食材也極為廣泛;俄羅斯醃黃瓜酸甜可口,爽脆中透著黃瓜的清香。人們為什麼要醃製食物?第一,為了儲存食物。很多食材不是四季都有的,也不是都能吃完的。將其醃製、儲存下來,以應對食物匱乏的季節;第二,下飯,能激起人的食慾;第三,好吃,醃製過程中會發生一系列理化、生化反應,形成特有的鮮香味。
有一個話題被廣泛討論:醃製品到底能不能吃,到底有沒有害?網上有很多駭人聽聞的描述:“懷孕吃鹹菜生畸形寶寶”、“醃製食物大部分都致癌”、“醃製食品不健康”、“吃醃製食品壞處很多”。首先表明我的態度:醃製食品雖然有一些不健康因素,但是仍然保持著一定的營養(尤其是肉類),且別具一番風味,只要正確食用,不會有什麼問題。
醃製品的不健康因素主要有四種:第一,亞硝酸鹽的存在。攝入過量的亞硝酸鹽有可能導致急性中毒,並間接致癌。亞硝酸鹽能夠通過母體進入胎兒體內,或者通過乳汁進入嬰兒體內,對孩子的健康造成影響。第二,鹽分過高。長期食用鹽分過高的食物,會引發健康問題,這一點毋庸置疑;第三,某些營養成分的破壞。對於瓜果蔬菜(肉類主要損失的是水),經過醃製浸泡後,維生素C幾乎完全被破壞,若長期以此為主菜,必然導致營養不良;第四,瓜果蔬菜類醃製品有可能導致人體產生結石。
醃製品確實存在健康隱患,好像很恐怖,但是有一個前提:短時間內大量食用或者長期主要食用。往前推30年,經濟條件差,鹹菜是中國大多數家庭餐桌上絕對的主角。時至今日,除了一些偏遠貧困地區,很少有家庭會把鹹菜當主菜吃。醃製蔬菜已經淪為開胃小菜,醃製肉主要集中在春節前後食用,在這種情況下,不太可能引起健康問題。除了在食用量上稍加註意之外,我們還要注意以下幾點事項:
首先,自己動手製作,少吃甚至不吃買來的醃製品,因為無安全性無法保證;其次,食物醃製之後,亞硝酸鹽的含量會經歷由高到低的轉變。如果是瓜果蔬菜,最好在醃製兩至三個星期之後再食用,如果是肉類,要充分醃透、晾晒、風乾;最後,醃製食品雖然保質期較長,但是會受到季節的影響,也有變味甚至變壞的時候。所以不要一次性醃製太多,也不要一次性烹製太多,如發現味道不正,及時扔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