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食不厭雜”,多元化飲食,才能保證營養的均衡。《中國居民膳食指南》建議:平均每天不重複的食物種類達到12種以上,每週達到25種以上。 準確地說,“食物種類”指的是食材種類。從數字上看,好像挺多,但是這個標準其實並不高,因為這裡不僅僅包含主食和主菜,還包含配菜和食材類調味品(例如:蔥、姜、蒜)。一道稍顯複雜的菜,就能輕易用到5種以上的食材。
我們吃的菜,基本上都涉及到食材搭配。廚藝的好壞如何評判?好的廚藝就是能夠根據主菜的特點,選取合適的配菜和調料,用恰當的火候和步驟進行烹製,使食材與調味品之間相互成就。所謂大廚,不一定是專業的廚師,任何人只要具備好的廚藝便當之無愧。
今天,我們結合例項,淺談食材搭配原則,不長篇大論,只講3點:
1、豬肉最百搭,魚肉自成盤
豬肉是我們日常接觸最多的食物之一,由於在相當長的時期內,豬油是中國人的主要食用油,因此豬肉配任何食物都沒有違和感。蘿蔔燒肉、土豆燒肉、豬肉燉粉條、茼蒿炒鹹肉、芹菜肉絲、小炒肉,與豬肉有關的菜數不勝數。魚腥味比較難以調和,別的食材沾染了魚腥味,大多難以入口,因此能和魚搭配的菜不多,除了酸菜魚、魚頭燉豆腐、鹹魚燒肉等少數菜餚,大多數時候魚都是單做,比如:紅燒魚、清蒸魚、糖醋魚。
2、雞肉配法全,鴨鵝適合醃
雞肉是中國人最喜歡吃的禽肉,肉質細膩,味道鮮美。可以單燒,也可以搭配其它食材,比如:土豆燒雞、板栗燒雞、粉皮燒雞、小雞燉蘑菇,辣炒雞丁,還可以燉成各種湯。鴨肉脂肪含量高,皮厚肉粗,腥味濃重,多以烤鴨、醬滷製品的方式出現,除了啤酒鴨等個別菜餚,老百姓較少自己做。鵝肉粗糙,韌性強,腥味也很明顯,主要做成滷菜,老百姓家裡也不怎麼做。但是,醃製之後的鴨、鵝鹹香透骨,適合紅燒,肉質緊實鮮美, 頗受歡迎。
3、豆類難入鹽,配肉不配素
豆類食物,常見的有各種豆角(長豆角、四季豆、扁豆、荷蘭豆、芸豆,等等)、毛豆、豌豆、蠶豆,你會發現,它們不太容易吸鹽。如果跟其它素菜一起燒,是不合適的。比如,東北名菜地三鮮,其中一種搭配方式是:長豆角+茄子+土豆。茄子和土豆很吸鹽,較少的鹽即可入味,而豆角幾乎吃不到鹽味。我推薦:青椒+茄子+土豆,或者:青椒+茄子+番茄。肉類鹹一些沒關係,可以與豆類搭配,比如:毛豆炒雞雜、扁豆燒肉、荷蘭豆炒肉片。當然,“不怕鹽”的豆子可以跟鹹菜一起炒,比如:雪菜毛豆、毛豆雜醬。
以上三大原則,是小編在家常菜製作過程中的體會,寫出來與各位分享。天下食材萬萬千,沒有固定搭配這一說,只要不違和,就是值得嘗試的。多研究食材,多學習,多動手,多總結,你會很快踏進廚藝的進階之路,逐步確定自己的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