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美食>

這玩意,外殼長有一道道的愣,上面生有深褐色的短毛。外地人有叫毛蚶叫毛蛤叫麻蛤的。還有比較風雅的稱呼,叫赤貝。數著青島人的叫法響亮,就叫“毛嘎啦”。遺憾的是‘嘎啦’寫出來還是蛤蜊倆字,用標準話發音,毛“個裡”,文縐縐滴,小小作作滴,缺些生氣。

吃毛蛤蜊,講究生鮮。前年跟八零後小夥子逛嶗山港東碼頭,見卸魚的帶幾個大個頭的毛蛤蜊,五元一個買下,回來撬開殼,片了片,直接沾辣根享用了。據說這是南韓人的吃法,這也太生猛了。本地習慣吃法還是要見見熱,略加溫,蛤蜊肉尚有點紅的血絲才合適,稍微過火就老了。方法就是用開水燙.技巧就在於對“燙”的時間的掌握,不能燙老了,過了,蛤蜊肉就收縮就絀絀了,口感就差大了。掌握好時間燙過後,用硬幣從後腚處撬開縫,就可以剝開,見橙褐色的肉,頂蓋肥,尚帶血絲,親愛的,真棒!下手吧,只需手捏殼邊,蘸蘸有薑末的米醋,然後送到口邊,用牙齒利下毛蛤蜊肉,啊,那塊肉肉落到嘴裡,輕輕咀嚼,啊,那難以名狀的生鮮肥嫩,藉著淡淡的薑汁醋酸在嘴裡散化,美煞了!

當年這東西便宜著吶,只要幾分錢一斤。記得是成拖拉機拉來,卸在馬路邊,成堆賣。賣貨的穿著雨鞋,手持大鐵杴鏟貨過磅。貨品也不講究賣相,哩哩啦啦帶著黃泥湯,買賣雙方都不嫌棄。我們都是提溜米大羅(青島方言:一種上口大下口小點的水桶)或是端著盆買它,回家洗洗燙燙,然後當啤酒餚。哥們幾個端起大碗(當年用碗喝),來一口漂著白沫的散啤酒,再窩悠窩悠滴嚼嚼著蛤蜊肉,吹個牛聊個天,快活似小神仙。

樂極生悲,猛然間上海那邊甲肝還是乙肝、丙肝發作,說是毛蛤蜊為罪魁禍首,這一下子就停擺了就斷頓了,市場見不到毛蛤蜊了。再後來,陸續有賣的了,好像不那麼高產了,價格也高了許多。該吃還得吃,吃法也已經小心多了----上鍋蒸開口,剝出肉來,再拌薑汁菠菜,也可加點發好的粉絲,營養搭配和色澤都有廚藝講究了,味道也不錯不錯滴。唯一遺憾的是不像當年那樣瘋吃了,缺了些豪放。

最新評論
  • 1 #

    三十年前一元三斤,想著的舉手

  • 2 #

    寫的太棒了!30年前吃毛蛤蜊的情形栩栩如生的在我眼前了。

  • 3 #

    八六年的時候昌邑下營港七分一斤

  • 4 #

    毛蛤和赤貝不是一個東西

  • 5 #

    哈,壽光羊角溝,毛蛤成災,哪些年,幾分錢一斤,哪是八零年左右,現在全沒了,可惜拖爬網眼大小沒有得到有效控制!這也是當時的國情。

  • 6 #

    赤貝書名魁蚶,個頭大的多肉質也好的多。水深在28~40米多。毛蚶跟魁蚶的區別就好比小黃花魚跟大黃魚的區別,外觀看似是相同的,其實是兩個品種。

  • 7 #

    那些年趕海還能捉到,近些年,捉到個毛蛤蜊都是稀奇事

  • 8 #

    神仙吃法,別忘記了風味的同時風險在等著你!

  • 9 #

    青島即墨!路邊毛蛤蜊誰成山!一桶蛤,一桶翠島啤酒!海吃山喝!

  • 10 #

    毛嘎啦和赤貝不是一種東西

  • 11 #

    記憶中是8塊錢一麻袋

  • 12 #

    八三年一元十二斤,座標鰲山衛。

  • 13 #

    要不是有這個肺炎 我應該現在在家吃上新鮮毛嘎啦

  • 14 #

    不管什麼噶啦,焯熟裹上面粉煎,巨好吃

  • 15 #

    好吃極了,肉質鮮美Q彈

  • 16 #

    當年的毛嘎啦比現在的香辣嘎啦還好吃,就著它哈啤酒槓帶勁。

  • 這菜好吃到到飆淚!皮Q肉嫩,香掉魂
  • 湖北黃岡特產黃梅魚面,很多人聽都沒聽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