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美食>

魯西南的臘肉和傳統意義上的臘肉是不同的,它是一種古樸簡單的美味,帶有著原始的不能再原始的味道——食材簡單,做法簡單,吃法簡單。

在魯西南地區,麥收是最重要的季節,也是人們一年中最出力的時候,需要補充營養和體力,但麥收季節茄子、辣椒、黃瓜等蔬菜還沒收穫,更沒有溫室大棚蔬菜,對於大多數人家來講,也拿不出錢來去買雞鴨魚肉,往往會造成幹活越多越沒有菜吃的情況。

但春節期間的食材還是比較豐富的,春節也是農閒的季節,有些人家就不捨得把春節期間準備的豬肉吃完,要留到收麥子的時候再吃。那時候沒有冰箱等冷凍設施,春節過後氣溫漸漸升高,能將春節期間的豬肉儲存到收麥子的時候幾乎是不可能的。

但民間出真知,勞動人民有的是智慧和經驗。人們會把豬肉煮到七八成熟,切成幾公分大小的肉塊,埋到鹽罐子底下,一直可以醃到收麥子的季節。那時候的吃的是大鹽疙瘩,每家每戶的廚房裡都會有一個陶製的鹽罐子。把大鹽疙瘩放在對窯子(墩舀子)裡面,使勁搉碎成細顆粒,然後盛進鹽罐子裡面。滿滿的一鹽罐子都能醃製好幾斤豬肉。因為大都是在臘月裡開始醃製的,所以叫臘肉,是名副其實的魯西南臘肉。其他地方的臘肉應該是燻肉,因為它的加工過程除了用鹽醃製外,還有進行煙燻,然後放在通風的地方風乾。

豬肉被醃製幾個月後,吸收了充足的鹽分,白白嫩嫩的。每當麥收的季節,母親都會從鹽罐子裡面扒出一塊臘肉,抖落上面粘附著的鹽粒,先切成兩三公分的肉塊,再切成韭菜葉厚的薄片,裹上一層面糊,在鍋裡放上一點棉油(小時候我們是吃棉籽油的),煎成金黃的顏色,香氣四溢,輕輕咬上一口,外皮酥嫩,裡面的肥肉部分變得晶瑩剔透,猶如溫潤的和田玉石,瘦肉部分也失水變得幹鬆,吃起來滿嘴流油,肥肉不膩,瘦肉爽口。臘肉,在麥收大忙、十分勞累的季節,既補充了營養和體力,又補充了鹽分,能吃上幾頓母親煎的臘肉,是啥也比不了的美味,拉起一地排車麥子還是生龍活虎的感覺,一身的勞累也被拋到了九霄雲外。

醃製臘肉的材料就是豬肉和食鹽,不用其他的佐料,也不用特殊的工藝,但卻做出了人間難得美味,想想都會不由自主的往肚子裡咽口水。現在生活條件好了,有了冰箱,農民也可以隨時買到肉吃,再加上這種臘肉是高脂肪高鈉鹽的食品,人們也都不饞、不缺營養,現在很少有人這樣加工儲存臘肉了,母親也多年沒做這樣的臘肉了。

食鹽自古就是官方管制的商品,有“官鹽”和“私鹽”的說法。小時候母親常說人要是一天不吃鹽,渾身就沒勁幹活,那時候也不知道這句話是什麼原理,反正我從小吃飯鹽味一直都很高,很淡的食物我吃著索然無味,甜食淡飯不太適合我。不過現在我的血壓一點也不高,或許是生活習慣的緣故吧——人習慣了就好了。

原來在菏澤柏青大酒店門口,有個叫聚豐德的飯店,在那裡吃過幾次這樣的臘肉,雖然感覺不如小時候味美,但也能勾起母親做的香噴噴的臘肉味道。現在聚豐德飯店不知道搬到哪裡去了,我也好幾年沒有吃上臘肉了。

將魯西南臘肉切成小肉丁,均勻的摻入麵糊之中,炸製成金黃色的面泡,輕輕咬上一口,面泡綿軟酥脆的口感混合著魯西南臘肉的味道,會讓人產生一種久久不能釋懷的感覺,體會到的是滿滿的口福和遊子遠離故土的鄉愁。這便是楊湖酒廠將傳統的面泡和魯西南臘肉進行有機結合,創造出了一種獨特的味道。我稱它為“楊湖面泡”。

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食材,原始的不能再原始的工藝,卻做出了令人回味悠長美味食品,雖然有點高脂高鹽,但早晚的吃上一次,對身體應該沒有什麼影響,有著濃郁魯西南鄉土味道的風味美食,應該傳承下去。

最新評論
  • 1 #

    好多年沒吃過了,好想吃那種臘味。

  • 2 #

    看著就饞了。感謝你把做法也分享了,有機會嘗試自己做下。

  • 3 #

    童年的回憶,歷歷在目

  • 4 #

    我小時候早晨去晨讀前,都是去我爺爺奶奶家的臘肉罐子裡削一片臘肉,用大饅頭夾著走一路吃一路,這都快30年了,現在還對那個場景記憶猶新呢

  • 5 #

    好久沒吃過了,我們家原來也做,只是沒照片上做的好看

  • 這菜好吃到到飆淚!皮Q肉嫩,香掉魂
  • 大年初三和爸媽一起吃的十道菜,海鮮為主,紫米八寶飯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