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美食>

已經70歲的許菊雲,依然堅守在廚房的第一線,在他看來,廚藝是永遠學不完的,所以,他做了50多年都還在努力學,和50年前那個剛進廚房的小夥子無異。

許菊雲

中華十大名廚

中國湘菜大師

中國烹飪大師

中國餐飲文化大師

國家高階烹飪技師

國家一級評委

中國烹飪協會副會長

全國勞動模範第十一屆、第十二屆全國人大代表

“全國五一勞動獎章”、“中國烹飪大師特金獎”

“中國餐飲事業卓越貢獻獎”等獎項獲得者

年少從廚

1964年,年方16歲的許菊雲進入湘菜名店“火宮殿”做學徒,師從湘菜名師毛壽鬆。這對於一個出身貧寒的人來說,是一個不可多得的機會。

許菊雲沒有浪費這次機會,他把自身“勤奮苦學”的品質發揮得淋漓盡致。每天他總是第一個到店,先幫師父把煤燒好、把火生好、把茶泡好,做好所有準備工作後,靜候師父。

當時做學徒的一共有5人,其餘4師兄弟在師父面前都很拼命,師父一走,他們就溜去抽菸喝茶。“我比較笨,師父在不在我都在做事。他們都是過來人,時間一久自然知道年輕人的小把戲,誰靠譜誰雞賊,一清二楚。”

從每天早上六點開始,幹到晚上十點,師傅沒來之前徒弟先來,師傅走了之後徒弟再走,從火宮殿的餐飲部到小吃部,許菊雲一直是大家眼中踏實肯幹的好青年。

白天,許菊雲一邊幫師父打下手,一邊默記師父的操作,晚上自掏腰包購買食材,回家一遍遍反覆練習、琢磨、試製,然後把菜品拿給師父指點。

師父把他的虛心好學看在眼中,總是會耐心指導。久而久之,許菊雲有了一手好手藝,但這還不夠。

當時,師徒傳承依然有很多禁忌,其中一個就是“教會徒弟餓死師傅”。許菊雲不僅勤奮,而且心思細膩。

師父多看一眼空木盆,他就知道要拿出木耳泡上;師父看著案板上的鮮魚,他就知道要把魚鱗刮掉;師父咳了兩聲,他就立馬端茶遞水;師父剛坐下,他就把煙給點上。

正是這樣的聰慧、虛心和勤奮,才讓許菊雲能在那個廚藝不輕易傳授的年代裡,從師父手中學到紮紮實實的知識,也為他日後的廚藝人生打下堅實的基礎。

回憶往事,許菊雲總結道:“我的所有成就,都是從這個在煙熏火燎的後廚裡炒出來的,唯一支撐我的,就是想要將湘菜發揚光大的信念和把每件事都做好的毅力。”

初露頭角

1970年,出師後的許菊雲先去到大慶飯店任班長;5年後又被調去百年湘菜老店——玉樓東酒家的實驗餐廳做廚師長。到了1978年改革開放,許菊雲剛滿30歲,工齡就有14年。

1978年,長沙市舉行烹飪技術比賽,主題是比拼殺雞成菜的速度。賽前三個月,參賽廚師人人都開始做準備,許菊雲也不例外,晚上八點下班,練到凌晨兩點,每天殺十隻雞以上,從殺雞褪毛要5分鐘,到3分鐘,到1分半鐘。

但這還不夠,因為飯店經理告訴他,長沙有個老師傅,只需一分鐘。

那就繼續苦練,找尋方法。結果,他還真的找到方法——省去去毛後清洗一次的步驟,直接去完毛後開膛破肚,拿著內臟洗。

最終在比賽上,許菊雲表演製作了“麻辣仔雞”。殺雞過程只用了53秒8,整道菜的完成也僅用時2分55秒,重新整理了湖南廚師紀錄,並摘得大賽桂冠。

這次比賽的成功,促使許菊雲更加潛心於湘菜技藝的鑽研,也為日後參加全國性大賽增加了許多經驗。

1984年,許菊雲被選派參加第二屆全國烹飪技術大賽。當年,湘菜地位很低,在八大菜系中排名倒數第二,全國性大賽上沒拿過一塊金牌。

為了幫湘菜爭光,他一邊準備菜品,一邊收集、研究評委。“菜是要做給人吃,研究品菜的人,也是一項很重要的準備工作。”

當時比賽的組委會規定了每個選手只有一條魚,八兩肉,其餘兩個自行選擇。

結合湘菜精妙的烹飪技藝和從四處收集回來的資料,許菊雲在比賽中做了“柴把桂魚”、“雙味太極裡脊”、“雞汁透味參鮑”、“金魚戲蓮”四道熱菜,獲得一金二銀一銅四塊獎牌。

柴把桂魚

他為湖南代表團實現了金牌“零”的突破,為幾乎被遺忘在角落裡的湘菜打了個漂亮的翻身仗。

大賽歸來,年紀輕輕的許菊雲被破格晉升為特一級廚師,成為全省最年輕的特級廚師。

湘菜第一人

成為了特一級廚師,許菊雲成了各大餐企爭相高薪聘請的人物,可他並未被各種誘惑所吸引,也並未止步於此,反而繼續紮根玉樓東酒樓、更加潛心研究廚藝、研究湘菜。

80年代末,許菊雲正式成為百年湘菜老店玉樓東酒家的總廚師長。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許菊雲提出將“人無我有、人有我優、人優我精”作為產品創新的目標。他根據市場的變化,先後幾十次率酒家技術骨幹北上南下,深入實地考察取經,創造性地推出“汽鍋系列”、“袖珍火鍋系列”、“鐵板系列”等數百個新菜餚。

另外,許菊雲組建的技術攻關小組,還把一度冷落的傳統名菜麻辣仔雞、剁椒魚頭等反覆研究改進,使人們重新關注並喜愛。可以說,現在湘菜館開遍大江南北,剁椒魚頭深受各地食客歡迎,絕對少不了許菊雲的改良和宣揚。

2008年,許菊雲當選為第十一屆全國人大代表,成為新中國建國以來全國廚師的唯一代表。成為人大代表後,他認真傾聽、收集和反映社情民意,積極建言獻策,為民履職。

作為廚師代表,他始終心繫“食”的問題,如食品基地、食品開發、食品安全等,結合自己多年的學習研究成果,為整個行業的發展獻思獻策。

除此之外,許菊雲還一直致力於把湘菜帶出湖南、帶向全世界。

他多次代表湖南、代表湘菜到全國各地以及港、澳、臺、澳洲、日本、南韓、新加坡等地進行技術交流、教學和表演,大大提高了湘菜的美譽度和知名度,提升了湘菜的影響力。他利用廚師節、美食節等廚藝交流機會,先後在全國三十多個地區進行技藝表演和教學,向國內外人士展示了湘菜的無窮魅力,展現了三湘廚師的風采。

2015年,許菊雲率弟子到新加坡進行技術交流教學,掀起了一陣品湘菜的熱潮。許菊雲每次去國外進行烹飪技術教學和表演,都會帶上瀏陽的豆豉、醴陵的辣椒、茶陵的大蒜、益陽的辣椒醬等,原汁原味的湘菜讓外國朋友讚不絕口。

桃李滿天下

“讓湘菜紅遍全國”是許菊雲的理想,重要途徑之一是傳道授業。幾十年來,他毫無保留地將技術傳授給弟子們,督促他們不斷學習,使他們大多成為了大廚或名廚,是謂“桃李滿天下”。他的學習探索精神得到了很好的傳揚。

2013年10月,在第23屆中國廚師節開幕式上,許菊雲帶領弟子們烹製出36斤重的剁椒魚頭,一舉創造了世界吉尼斯之最,成為湘菜創造吉尼斯紀錄第一人。

據紅廚網了解,許菊雲樂於傳徒授教,他的嫡系弟子達260人,其中有100多人已晉升為特級廚師。

許菊雲對徒弟的第一要求是先學會做人,他收徒首先考慮的是人品和人格魅力。

在許菊雲看來,從廚手藝是可以慢慢學的,但為人一定要好;另外做餐飲的話,一定要注意食材要好,注意食品安全,不能坑害消費者。“一定要紮紮實實把菜做好,老老實實把人做好。”

結語

關於許菊雲,你還可以找到他很多故事、標籤和稱號,但這些名譽都不如他收到全國各地朋友寄給他的快遞帶給他的快樂。

這些快遞並非什麼貴重禮物,而是東北的大米、海南的花生油。收到這些快遞,許菊雲往往會開心得不得了:“都是當地的地道食材,又可以好好研究一下做啥菜了。”

即便70歲了,許菊雲仍然堅持早睡早起,每天不為養生,只為最快拿到最新鮮的食材,“不趕早,新鮮食材就要被搶咯”。

去年冬天,許菊雲一如既往地早起“搶”食材。他把買回來的魚宰殺洗淨,放在自家陽臺上晒制,樂此不疲。

“只有充滿感情地做菜,才能做出好吃的菜來。即使用料再講究,滿臉怒氣或者心不在焉,都沒辦法專心做出好菜來。”許菊雲說,“傾注這樣的感情進來,既能夠做出好菜最大程度滿足顧客需求,也會常葆敬業精神激勵自己不斷提升廚藝。”

又是一種美味正在Sunny下緩緩成熟,一如許菊雲的人生寫照:腳踏實地,用時間醞釀美食,用行動宣揚湘菜。

最新評論
  • 這菜好吃到到飆淚!皮Q肉嫩,香掉魂
  • 牛肉麵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