汀州八喜
分別為花燭之喜 添丁之喜 成人之喜
金榜題名之喜 立灶之喜 喬遷之喜
壽誕之喜 豐收之喜
八喜宴的由來汀州人熱情好客,每逢喜事都要宴請賓客。長汀賓館在長汀有四十多年的歷史,客家文化底蘊深厚,是這次承擔八喜宴開發的賓館,賴紅汀是八喜宴開發的負責人。
接到通知以後,他只有三天時間。在並不充裕的時間裡,要把八大喜事菜品完整地展現出來。當時大家都心裡面沒有底。
賴紅汀召集廚師團隊,根據民間日常的習俗,還有一些客家飲食文化,就把食材、選單整理出來,形成現在看到的八喜宴。
由於時間緊張,八喜宴的研發,只進展到每道宴席的代表菜階段。然而要豐富八喜宴,賴紅汀還是得去了解汀州八喜背後更多的民俗故事。他帶著徐靜來到八喜館,找民俗研究者董智。
董智,長汀師範學院的退休老師,現任古韻汀州文創組的組長。他收集整理歷史資料,為長汀景區編寫文案並編輯古韻汀州雜誌。
在上世紀90年代的時候,長汀被評為文化歷史名城,這激發了他了解鄉土的興趣。退休後,他參加過全國性的地名普查,負責長汀部分。
在這過程中,他走訪了長汀絕大部分鄉鎮,了解與整理了許多的風俗人情。
讓我們聽董智講講客家人的八喜,都有哪些有趣的小故事。
花燭之喜新娘子從孃家一路走來。過去因為南方荒蠻,天氣溫熱,傳染病多。老百姓害怕新娘子一路走來,在路上沾到邪氣,所以進門的時候要在門口等。
由廚師在門口殺個公雞,叫做攔門雞。同時要過米篩,邪氣能夠被米篩過濾,意思就在於辟邪,然後新娘子才能夠跨進門裡。
客家人有個習俗,新娘子進門時公婆需要回避。客家人重視家庭和睦,新娘子來了之後,考慮到婆媳關係,公婆一般不與新娘子直接碰面。於是漢人常見的拜高堂的儀式,在客家轉變成了拜祖宗。
夫妻對拜以後,雙方入洞房,夫妻兩個在洞房裡面就吃一個完整的小雞,叫麵碗雞。這隻就是新人進門後殺下的攔門雞。
由新人伯母端上去給新人。伯母是客家人比媽媽年紀稍微大一點的中年婦女的尊稱。
新人伯母,她必須是一個有福氣的人。夫妻雙雙健在,兒女成雙。新人伯母給新人吃麵碗雞的同時,一邊還要念叨:
吃了這個雞頭 兩個人睡覺共一頭
吃了這個雞脖 兩個人攏頭攏腳
吃了這個雞心 兩個人要同心
吃了這個雞翅 子女擠滿床
吃了這個雞腸 子孫滿滿堂
為什麼要吃完整的雞呢?因為過去生活比較艱苦,能夠說吃到一兩塊雞是很不容易的事情。為了表示婆婆對新進門的兒媳婦的疼愛,將整個雞呈上,說明把全部的愛都給新娘子。寓意著兩夫妻同心同德、天天夫妻恩愛。
添丁之喜長汀人的規矩裡,生下來的第三天,要拿著糖姜蛋到孃家報喜。孃家則回贈以小孩的衣物。客家人通常在孩子滿月或者滿百天或者滿週歲時宴請賓客,宴席裡不可少的當數紅蛋和姜酒。
米酒摻上一點姜粉,喝著有點辣辣的,就是姜酒。滿月酒或者添丁之喜的話,第一道菜就要上姜酒。姜粉跟酒釀拿過去煮的姜酒。
成人之喜男孩16歲,女孩14歲。過去認為男孩子到了16歲,就要有擔當了。無論男女,還沒給他舉行成人之禮的時候,頭髮是披在肩膀上的。
舉行成人之禮的時候,把孩子的頭髮都挽起來。男孩子給他加上帽子,叫加冠之禮。女孩子就插上那個簪子,叫笄禮。
通過這個儀式,告訴孩子們長大了,不是小孩兒了,不要那麼頑皮,要懂得有擔當了。如果比較講究的,還會把自己家族的家規來誦讀一遍。
立灶之喜孩子長大,兄弟多了,就要分家。長汀的風俗是大兒子分老灶,次子不分灶。
意思就是分家的時候,大兒子就把廚房,連燒火的灶臺就分給大兒子。廁所、衛生間就分給小兒子。小兒子沒有分到爐灶,沒有廚房,他就叫另起爐灶。
除了要挑好日子立灶,立灶後的第一把火,必須是立灶的師傅來起火。起火的木材是沙樹。
一點起來,它燒起來會噼裡啪啦響。然後師傅就會說句昌子昌孫,多生孩子,子子孫孫越來越多。分家了,家族壯大了,一家變兩家,三家四家。
鍋裡面煮的第一樣菜就是炒豆子,豆子在鍋裡炒。噼裡啪啦會響會跳,也是一種喜慶。
把豆子分給左鄰右舍,看到小孩子這個抓點那個抓點,大家吃得香。實際上是用這種形式來告訴大家,我家裡打了新的灶,做了新的廚房。
打灶頭的時候,除了炒豆子,還有油炸燈盞糕、油炸餅。還有一些家裡面有做豆腐。
腐,它就跟富貴的富同音。富貴的富同音,所以豆腐是少不了的一道菜。豆子跟豆子有關的菜品也是少不了的。
喬遷之喜家裡人口不斷增長,就會想蓋新房子。蓋了新房子就搬家。喬遷新居時,客家人要備一個木製爬梯在家裡,象徵著節節攀升。同樣沙樹也必不可少象徵著開枝散葉。
更有獨特之處。喬遷時,一定要帶著火。馬燈圍著火籠,把老家的火種帶過來。客家還有一種習俗,袋子裡裝稱子、算盤和褲子。
袋子叫代代富,一代比一代富。褲子,長汀話叫夫子。夫子就是褲和富同音。算盤,就叫精打細算。稱子,稱心如意,寓意著過日子過得稱心如意。
家裡面有殺豬宰羊。豬肉,就象徵著鴻運當頭。配豬肉的飯,滿滿的,意思是盆滿缽滿、生活富裕。希望搬了新居之後,生活富裕、興旺發達。
壽誕之喜客家人,五十歲以下,每逢十都要慶祝,叫“做十”。六十歲以上,開始叫做壽。做壽是大慶,六十歲開始上了花甲,即可稱為壽命。並有男做齊頭女做一的說話。
壽宴通常宴請兩頓。第一天為暖壽,家庭內部成員祝壽。第二天才開始大擺宴席,在宴席上,每個來賓都要送上長壽麵和笑包。
客家人很好客。有客人就覺得很有面子,農村裡,家家戶戶一般都養豬。不是特別重大喜慶的節日,捨不得殺。碰到這些喜事,先殺豬,很遠就聽到了,大家都知道他家辦喜事。
親戚朋友鄰居知道某個老人家做壽來送禮,一定要送長壽麵,還有壽桃。那個包,客家人叫做笑包。它是麵糰拿去蒸的時候,用小刀這樣壓一下。蒸了就發開,就像嘴笑開,叫笑包。
宴席上的第一道菜,就是賓朋送來的長壽麵。長壽麵上來以後才能上其他的菜。
麵條吃到一會兒,由廚師再來給每一桌,添一點面叫做添福添壽。每一桌再給添一點,不管你有沒有吃完,再添一點。
然後廚師就會一邊添一邊說:加福加壽、添福添壽。
那時,他們會自主把家中的米酒與最好吃的飯菜都擺在公共場所。讓過往的人能夠隨意享用一起共享豐收之喜。
對八喜習俗的理解在新時代的當下,越來越多的人喜愛,在酒店裡辦喜事。就從婚事來說,許多的民俗規矩也開始簡化。董智對這個現象下,八喜館的存在和八喜宴的開發有著自己的理解。
他認為只有懂得了過去的文化,才能更好地珍惜現在。客家人的民俗文化有兩個特點,一是信鬼信神。
那時候醫療條件差,科學技術落後,老百姓碰到傳染病的時候,自然會想到邪氣。所以客家人民俗文化中,很多都是辟邪的。
這種文化在許多喜事中能見一二。例如花燭之喜的過米篩,添丁之喜中婦女坐月子,床上放一張漁網,掛一把寶劍,都是辟邪的寓意。
雖然在現在的人看來是落後的觀念,但是在那個時候形成這種觀念是很自然的。再對比現在人們生活條件變好,頭疼腦熱直接到醫院看即可。那些關於邪氣的觀念也就自然消失了。
第二個特點是重男輕女。在舊時,需要男丁從事重體力勞動,戍邊大戰,保家衛國,也就難免形成了喜男輕女的觀念。
但是現在,生男生女都一樣。每年八月份,當大學入取通知書陸陸續續發下來,不管是男孩女孩,只要考上了,都到祖祠排著隊,一樣地發獎金。
在平時,董智作為八喜館的負責人,他平時會收集有爭議的問題,去向更資深的民俗研究者請教。
今天他在同事林敬的帶領下,來找郭如淮,向他請教婚俗中走候的具體含義。
郭如淮,工藝美術家,福建省民間藝術家協會會員。為搶救民間優秀傳統文化遺產,他歷經50餘載收集整理《汀州客家音樂曲集》。
由他編寫的《汀州古韻》雜誌,記載了長汀眾多非物質文化遺產。這次郭如淮打算把它們送給董智和林敬便於未來八喜館的資訊核對。
八喜宴未來的發展飛虎隊是長汀店頭街裡表演民俗演出的戲曲館。隨著八喜宴的研發,長汀賓館已經打算承包下飛虎隊,將它打造成八喜院子。
這裡有戲臺,每個宴席都會配備獨特的民俗表演。
現在正在演出的就是花燭之喜的拜堂儀式,還原長汀舊時婚俗。在為賓客籌辦八喜宴的同時也為賓客奉獻一場精彩的八喜演出。
二樓正在裝修,賴紅汀打算日後讓每個喜都有特定的包廂,特定的一整套完整的八喜宴可供賓客選擇與定製。
在這喜慶的節日裡,不管是舊時多彩的民間習俗,還是現代酒店裡的歡聲笑語都是過年的味道。八喜院子,也將成為長汀的另一張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