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段時間,“甜蜜素”這個詞的出境率有點高。有人舉報酒鬼酒違規新增“甜蜜素”,也有人爆料新增“甜蜜素”是行業潛規則。
有酒友諮詢酒姨,要酒姨聊一聊甜蜜素的故事。今天酒友就和大家來探討一下,揭祕甜蜜素的真相!
1、“甜蜜素”這玩意到底是什麼鬼?
一說起“甜蜜素“,釀酒、賣酒、喝酒的人,都緊張起來了。
其實,“甜蜜素”是環己基氨基磺酸鈉或鈣鹽的商品名,是食品生產中常用新增劑。在你我經常吃喝的各種果醬、蜜餞、醃漬的蔬菜、腐乳、麵包、糕點、餅乾當中,通常、一般、其實都是添加了“甜蜜素”的。
不是酒姨危言聳聽!根據《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新增劑使用標準》(GB2760),在前述食品中新增“甜蜜素”,是合標、合法的。“甜蜜素”的甜度是蔗糖的30~80倍,甜味純正、自然,不帶異味,且性質穩定。聯合國糧農組織/世界衛生組織(FAO/WHO)於1994年批准其作為食品新增劑使用。
但是,按照GB2760中用於界定食品新增劑使用範圍的食品分類系統,白酒屬於蒸餾酒,不允許使用“甜蜜素”。
酒姨總結:“甜蜜素”廣泛應用於食品加工製造中。但是,白酒是個例外!
2、你喝的究竟是白酒,還是化學液體?
按照GB2760的規定,白酒中不允許使用“甜蜜素”,但並不等於白酒中“不得檢出“甜蜜素””。
“不允許使用”在有些情況下並不等於“不得檢出”,還要結合產品中的本底情況、是否可能由於原料帶入、食品生產過程中投料記錄等進行綜合判定。
根據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包括原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收錄的自2014年-2018年對白酒的抽檢情況顯示,近5年共檢出936批次不合格白酒,當中以散裝白酒為主,佔比63.4%。不合格原因以酒精度(佔32.7%)、“甜蜜素”(佔31.0%)為主。
這就是說,白酒中違規使用“甜蜜素”,極為常見。由於“甜蜜素”高甜度的特點,只需要新增一點點,就能為白酒製造出甜感,以掩蓋掉白酒不受待見的苦、澀、酸味。為了增加白酒的風味,很多小酒廠給劣質酒新增“甜蜜素”。
酒姨總結:試問,這樣的白酒與化學液體有什麼差別呢?
3、醬酒中甜味,究竟是從哪裡來的?
咱們以醬酒為例,酒姨和大家解讀一下正常的甜味究竟是從哪裡來的!
醬酒本來有點“甜”。正宗的大麴醬香酒,講究的就是酸甜苦鹹鮮。比如飛天茅臺酒,好就好在五味俱全。甜味,是醬酒本來就有的。但它的甜度,大多數人的味覺感覺不出來、不明顯。
醬酒的甜是自然“甜”。每一杯醬酒,都以7個輪次基酒及其它若干單體酒綜合勾調而成。其中二輪次酒後味回甜,甜度最好。醬酒以酒勾酒,未新增任何非發酵的香氣、香味物質,甜是自然“甜”。
那種甜叫著“蜜甜”。很顯然,這種甜是被發現而不是被新增的。喜歡它的粉絲們,給它取了一個美妙的名字——蜜甜,因為它甜得潤滑、豐滿,帶有淡淡的花香,而不是膩人的甜。
白酒最適中的“甜度”。漫長的進化中,人類要人工獲得甜味一直非常困難。從嬰兒到老人,從非洲到亞洲,人們都偏愛甜、喜歡甜。醬酒中被發現的甜味,是最適中、最自然的甜!
酒姨總結:醬酒中的甜,是“蜜甜”不是“甜蜜素”、是“自然甜”!
4、“甜”,一定要甜得明白!
以醬酒為例,酒中的甜味主要來源於醇類。特別是多元醇,因甜味來自醇基,當物質的羥基增加,其醇的甜味也增加,多元醇都有甜味基團和助甜基團,比一個醇基的醇要甜得多。
白酒裡甜味的主要代表物有:葡萄糖、果糖、半乳糖、蔗糖、麥芽糖、乳糖及己六醇等,這些物質中,主要是醇基在一個羥基的情況下,僅有三個分子己醇溶液就能產生甜味,說明羥基多的物質,甜味就增加。
簡單來說,白酒中的甜味,來自於自然發酵過程產生的醇類物質,不是外新增的。它們在白酒中含量很低,但是甜味比蔗糖更強,多元醇還能給酒帶來豐滿、濃厚感,使酒口味綿長。
由於白酒的酒精度數較高,很多味道或多或少會被白酒的刺激而掩蓋,但甜味和苦味除外。添加了甜味劑的白酒,一般甜味十分強烈,甜感也很持久。
我是酒姨(jiuyi080),一個在茅臺鎮釀酒23年的釀酒人,酒姨的酒廠就在茅臺鎮核心產區,一直堅持固態古法純糧釀酒,釀好喝放心的純糧酒。在醬酒的路上,結交了很多天南海北真性情的酒友。他們喜歡找我聊關於酒的事,酒姨雖然不是特別厲害的專家,但是都會盡自己所能為他們答疑解惑。從他們身上也獲得了很大的動力,酒姨也會不忘初心,堅持古法純良釀酒,做自己認可的純糧好酒,也希望各位酒友找到自己喜歡的好酒!
-
1 #
-
2 #
真能堅持古法釀酒,一定能成就百年老店,但要成為百年名酒那就得用心。
-
3 #
剛23年就亂點贊,在過10年再說!
-
4 #
酒的本質是水和乙醇嗎?
真正好的純糧食白酒要經過時間的老熟,它的甜是甘甜,回甘悠長。甘甜和甜是兩個概念,你要懂的這些才行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