料頭,基本僅限於粵菜的叫法,在其它菜系裡,料頭則有著不同稱謂。料頭也稱小料,籠統地說就是用來熗鍋的,然而對於粵菜來說,它卻蘊藏著極其豐富的內涵。今天夜雨君就帶大家了解了解!
料頭的分類
按照劃分,料頭可分為大料頭與細料頭兩種,在區分上卻沒有標準的界定,大或是細,全由菜品而定,同樣的原料在面對不同的菜品時,所扮演的角色也許就不同。
比如冬菇,在針對燜菜的時候它是整個投入的,稱為大料頭,也可以叫做底料料頭;而在炒蠔油牛肉等菜餚的時候,它又會被片成薄片,就是細料了。所以,一看料頭便知煎、炒、燜,也是粵菜的烹飪特點之一。
一道菜的色、香、味、形,料頭雖不能說起到決定性的作用,但它無疑是不可或缺的。特別是色與香的形成,料頭起著極關鍵的作用。從這一點上,料頭就又延伸出香料料頭和色彩料頭。
所謂香料料頭,就是可以提升菜品香味的料頭,這個香是廣義上的,是根據炒制菜品的不同,投入恰當的料頭,從而提升菜餚本身的“香”。
香料料頭包括:鮮姜、南姜(潮州姜)、鮮沙姜、香蔥(小蔥)、京蔥(大蔥)、幹蔥(紅蔥頭)、洋蔥、蒜頭、炸蒜片、潮州鹹菜、金華火腿、火腩(燒肉)、大紅鹹魚、冬菜、檸檬、 陳皮等。
相對於香料料頭 ,色彩料頭就更容易理解一些 。粵菜極其講究菜餚的色彩搭配,一盤菜端上桌來,首先要給食客一種賞心悅目的感覺,紅的、綠的、白的、黃的、紫的......玲瓏有致,千姿百態。
色彩料頭大多時候是融入菜餚的主味的,絕不搶味,其包括的種類很廣,可以說有色彩的原料,都可以作為色彩料頭所體現 。當中有紅辣椒、青辣椒、彩椒、冬菇、芫荽(香菜)、法香(歐芹)、紅蘿蔔、白蘿蔔、竹筍、五柳料、西芹、香芹等等。
其中,某些原料還富有兩面性,在同一道菜裡既可表現為香料料頭,也可當作色彩料頭。 另外,粵菜在料頭與菜餚本身的連貫性上有著非常明確的原則,那就是絲配絲,片配片,粒配粒,不能有絲毫偏差。
料頭的種類
以往,料頭的搭配,在粵菜裡是既定俗成的,大部份廚房的料頭搭配幾乎是一模一樣的,只有小部分廚房有些許出入。
這樣的固定搭配,除了是為菜品增香增色之外,也方便炒鍋師傅在到了一個新廚房後,不熟悉這個廚房有何菜式時,迅速明白眼前這道菜該怎麼做。比如看到三米料頭(青紅椒米、蔥米、蒜米),就知道這道菜是要做成椒鹽的。
部份粵菜料頭的搭配
▼
煲仔料:
薑片、蔥段、青紅椒件、洋蔥件、姜蒜米、香菇片。
籠仔料:
薑片、蔥段、火腿、香菇片、筍片、青紅椒件。
上湯料:
炸蒜片、鹹蛋、皮蛋、草菇、指甲薑片,甘筍花。
鐵板料:
青紅椒件、洋蔥絲。
椒鹽料:
青紅椒米、蔥米、蒜米。
生啫料:
蒜頭、姜塊、洋蔥塊、幹蔥頭、長蔥段、香菜。
紅燒料:
姜蔥絲、肉絲、炸蒜子、炸姜、炸冬筍、香菇片、火腿。
白灼料:
姜蔥絲、青紅椒絲。
酸甜料:
洋蔥塊、青紅椒件、菠蘿塊、蒜米。
避風塘料:
炸蒜茸、青紅椒粒、洋蔥粒、幹椒段、陽江豆豉、幹蝦米碎。
魚翅料:
豆芽、芫茜葉、金華火腿絲、紅醋。
咖哩料:
土豆塊、洋蔥塊、青紅椒塊。
星洲料:
洋蔥絲、青紅椒絲、蛋皮絲、五柳菜。
煎封料:
幹椒段、青紅椒粒、蒜茸、香菜段。
鍋仔料:
蔥段、紅棗、枸杞、淮山、沙蔘、玉竹、圓肉。
料頭花
料頭花在粵菜烹飪中,既作為料頭起鑊,也作為菜餚裝飾之用,常用的材料有:胡蘿蔔(可切成甘筍花)、心裡美(可切成蘿蔔花)、姜(可切成姜花)等等。而姜花,一般只出現在名貴的菜式之中,如:油泡響螺青龍、碧玉海斑球等。
切改的料頭花是否精美,會影響食肆菜式出品的總體檔次。而這一點,也可以判斷一個廚師的刀工實力,也是粵菜廚師必須掌握的技能。
一般來說,胡蘿蔔比較易切,也便宜,學會切改幾個花樣也就一會兒的功夫。所以,新學習的廚師朋友可以先從胡蘿蔔開始。
切改刀法
切改料頭花的刀法就兩種:
1、雙角度直切法。
2、帶弧度的彎切法。
直切只需要在兩個角度下刀:一刀45度,另一刀30度。兩個角度重合後,就是一個切口了,很簡單。
當然,還有一種,就是用模具,可見下圖:
這些料頭花,你都會切麼?
▼
-
1 #
-
2 #
我以前給粵菜師傅配過菜,確實如此,繁多,精細!
粵菜,選料精細,用料廣泛,刀工精良,生猛海鮮,我最早接觸的,跟師父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