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生活,還是商場,在你沒有準備的時候,危機就發生在你的身上;我們除了坦然面對,更要去反思總結!
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讓我們看到了另外一個世界;昔日的餐飲巨頭與頭部企業,在一場風暴面前倍感艱難。
西貝、雲海餚等餐廳,上千的人馬去盒馬生鮮支援;除了要感謝盒馬的熱心幫助,也需要我們去思考,餐飲這條路以後如何去生存?
如果沒有這次疫情,餐飲業還是一片的繁華,你好我好大家好;每個大型城市綜合體,人氣最旺的就是餐飲,每家都排著長長的隊伍。
同樣發生疫情,盒馬的生意是忙不過來;而眾多的餐飲巨頭,要麼去其他行業去支援,要麼安排員工放假或者宿舍裡休息。
無論海底撈還是西貝,都是一兩萬的員工;無論海底撈還是西貝,都是幾百家的門店;按理說這些都是頭部企業,有規模有實力,為什麼會產生今天這個局面?
進行復盤,曾經的優勢1、注重門店的規模,整個中國的餐飲市場有4萬億左右;這是一個無限大的市場,大家都忙著跑馬圈地,佔領市場份額。
2、注重門店的管理,隨著這些年餐飲行業的發展;餐飲的門店管理水平比以前提升了不少。
3、注重產品的研發,現在的餐飲特別注重產品的研發;也誕生了一批以外婆家為首的餐飲企業。
4、注重客戶的體驗,現在的餐飲企業,服務越來越人性化與個性化;尤其是以海底撈為代表的企業。
5、注重品牌的升級,眾多知名餐飲品牌也開始花重金打造品牌;所以 ,我們現在會經常看到許多品牌的門店在升級。
進行復盤,檢討的地方遇到困境不可怕,可怕的是我們沒有去思考去檢討;餐飲業這次的慘敗,主要有三個致命傷:
1、沒有危機意識,其實這不是餐飲業一個行業這樣,大部分行業都是這樣。
就像不生活在海邊的人,就不會感到颱風的可怕;颱風帶來的房倒屋塌,樹木連根拔起的,我們也就是當做新聞看一看。
就像許多人都聽說過的一個案例,日本人住酒店的時候,會帶著一根救生繩,以備發生火災時使用;如果是我們住店,會帶嗎?不會的。
2、沒有現金儲備,這個致命傷同樣,除了餐飲業,其他大部分行業都或多或少地存在。
我們不僅沒有現金儲備,我們許多企業家與老闆還喜歡加槓桿;因為,我們都喜歡以最少的資金去開最多的店,以小搏大,以少搏多。
所以,當許多人聽到稻盛和夫管理京瓷時,賬上會放著幾千億日元;這樣的打法,對於我們的企業家來說,絕對不可能;但留個半年的現金儲備保命,可不可以?
不要說企業,就是個人,一旦有了突發事情;房子能馬上換成錢嗎?也不好說,還是現金儲備最穩妥。
3、沒有線上思維,許多餐飲企業,雖然企業的規模很大,但重心還是放線上下;從創始人到門店經理,大家最關心的都是線下。
有的老闆肯定說,誰說我們沒有線上思維;我們有呀,我們有外賣呀,這隻能叫做你多了一個線上銷售渠道。
為什麼這樣講,第一,你要付高額的費用;第二,大部門餐飲連鎖也不是很重視;第三,你的大資料都被別人掌握著,你說可怕不可怕。
未來的餐飲企業,特別是大型餐飲品牌,必須打造自己的網上“影響力”,打造自己的“粉絲經濟”。
同時,也要從零開始,打造自己的網上訂餐系統;然後把外賣物流這一塊外包出去,有實力的話,也可以自己幹;現在看是有些重資產,長遠看就會像“京東物流”一樣,成為京東電商的“核心競爭力”。
以前的餐飲企業,主要是把“事情”做好,未來的餐飲企業是要把“流量”做好,要有自己的獲客“渠道”。
如果說2003年的“非典”成就了,阿里、京東等一批電商企業;那麼這次危機,一定會有一批新的“餐飲巨頭”出現。
遇到危機,遇到挫折,不可怕;可怕的是,我們沒有去反思;餐飲業這次敗在哪裡,你的觀點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