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茶(潮汕語、閩南語、讀沙嗲、沙茶)原是印度尼西亞的一種風味食品,印尼文為“sATE”(沙嗲),其原意是“烤肉串”,多用羊肉。雞肉或豬肉,所用的調料味道辛辣。傳入潮汕、閩南地區後,只取其辛辣的特點調成一種調味品,稱為沙茶醬。沙茶醬用花生仁、白芝麻、左口魚、蝦米、椰絲、大蒜、生蔥、芥末、香菜子、辣椒等原料磨碎加油、鹽熬煮而成。沙茶醬色澤金黃,辛辣香濃,是潮汕菜常用的調味品之一。沙茶醬是盛行廣東、福建、等地的一種混合型調味品。色澤淡褐,呈糊醬狀,具有大蒜、洋蔥、花生米等特殊的複合香味、蝦米和生抽的複合鮮鹹味,以及輕微的甜、辣味。
沙茶做法1、花生仁5千克入色拉油中小火浸炸3分鐘,取出磨成花生醬。
2、取鐵鍋一隻,倒入花生油2千克,燒至七成熱時放入蒜頭碎1250克、幹蔥頭碎1千克小火爆香,加入切碎的紅辣椒幹500克小火炒香後放入沙茶粉1.5千克、全脂牛奶粉150克、單晶冰糖1100克小火燒化,最後加入磨好的花生醬調勻即成沙茶醬。
沙茶用法沙茶醬可以直接蘸食佐餐,還可以調製別有風味的複合味,用以烹製沙茶牛柳、沙茶鴨脯等佳餚。它還可以配製港式新潮“沙咖汁”美味,以烹製沙咖牛腩煲、沙咖煸明蝦等港派名菜,適宜於燒、燜、煨、涮、灼等烹調方法。
沙茶品種沙茶醬的品種有潮汕沙茶醬、福建閩南沙茶醬和進口沙茶醬三大類。
潮汕沙茶醬
是將油炸的花生米末,用熬熟的花生油與花生醬、芝麻醬調稀後,調以煸香的蒜泥、洋蔥末、蝦醬、豆瓣醬、辣椒粉、五香粉、芸香粉、草果粉、薑黃粉、香蔥末、香菜籽末、芥末粉、蝦米末、香葉末、丁香末、香茅末等香料,佐以白糖、生抽、椰汁、精鹽、味精、辣椒油,用文火炒透取出,冷卻後盛入潔淨的罈子內,隨用隨取。汕頭沙茶醬的香味較福建沙茶醬更為濃郁,可做炒、焗、燜、蒸等烹調方法制作的很多菜品。
福建沙茶醬
是用大劑量的油炸花生米末及適量去骨的油炸比目魚乾末和蝦米末與蒜泥、香菜末、辣椒粉、芥末粉、五香粉、沙姜粉、芫荽粉、香木草粉用植物油煸炒起香,佐以白糖、精鹽用文火慢炒半小時,至鍋內不泛泡時離火待其自然冷卻後裝入壇內,可久藏1年至2年而不變質。福建沙茶醬香味自然濃郁,用以烹製爆炒溜蒸等海鮮菜品,口味鮮醇,因其特有的海鮮自然香味而深受港澳臺食客的歡迎。
進口沙茶醬
又稱沙嗲醬(Sateysauce)。是盛行於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和新加坡等東南亞地區的一種沙茶醬。它色澤為桔黃色,質地細膩,如膏脂,相當辛辣香鹹,富有開胃消食之功效,調味特色突出,故傳入潮汕廣大地區後,經歷代廚師琢磨改良,只取其富含辛辣的特點,改用國內香料和主料製作,並音譯印尼文“SATE”,稱之為沙茶(潮語讀“茶”為“嗲”音)醬。
沙嗲醬同沙茶醬有明顯的差別,因此在比較正宗的港式粵菜烹調中“沙嗲牛柳”與“沙茶牛柳”這兩款滑炒牛肉菜,應分別使用沙嗲醬和沙茶醬兌汁,同時它們各自配伍所用的其他調料也迥然不同。烹製沙嗲牛柳時,必須先用洋蔥末、紅椒末和菠蘿末煸炒起香,再放沙嗲醬,而且必須放適量三花淡奶及少許蠔油,以增其奶香味。而烹製沙茶牛肉時,只要用蒜泥煸香即可,不必配入淡奶,因沙茶醬的本味更適合國人的口味。兩者成品色澤和觀感也有區別:前者淡桔紅色,滷汁較細膩;後者淡褐色,滷汁中顆粒物較多,兩者的風味也各有千秋。沙嗲醬的品種也很多,比較著名的有印度尼西亞沙嗲醬和馬來西亞沙嗲醬。
潮汕沙茶與福建沙茶區別
潮汕沙茶醬與閩南沙茶醬相比,香味更濃郁。製作時要先把油炸的花生米磨成末狀,然後用熟花生油、花生醬和芝麻醬把花生米末調稀,加入煸香的蒜泥、洋蔥末、蝦醬等多種材料和香料,佐以生抽、白糖、辣椒油等用文火炒透,冷卻後盛入醬壇內,製作過程相當煩瑣。
而閩南沙茶醬的香味則比較鮮淳———皆因原材料除了花生米末、蒜泥和五香粉等,還有去骨的比目魚乾末和蝦米末。製作時佐以白糖和精鹽,用文火慢炒,這樣做出來的閩南沙茶醬會帶有自然的海鮮香味。因此配牛、羊、雞和鴨肉等,
就拿福建美食為例,以沙茶醬最為講究,可說是佳餚的靈魂。其濃郁誘人的混合口感最為人稱道———有蝦米的鮮鹹香,還有花生米、大蒜、洋蔥、辣椒等辛辣香濃味。只聞其香,就已垂涎欲滴。輕舔一口,鮮鹹而不膩,甜中又帶一點辣。
說到閩南沙茶醬,自然要提到閩南著名小吃:沙茶麵。名為“沙茶麵”,沙茶醬自然必不可少。把沙茶醬加入大骨湯中調配成麵湯,將油麵在開水裡燙熟撈出入碗;趁熱澆入濃稠的沙茶湯,一碗滋味濃郁的“沙茶麵”就基本大功告成。沙茶湯還用於氽熟鴨心、鴨腸、鴨血、蝦仁、豬腰、豆腐等材料,其味道鮮美醇厚,甜辣可口。嘗過的人,大多會為這色澤紅黃、鮮香微辣的美味所傾倒。
挑選時要注意,愈新鮮的沙茶醬,表面看起來油分較少。如果有很重的油垢味,就算還沒到使用期限,為了健康最好不要使用,因為那表示沙茶醬已經開始變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