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農曆正月,大人們不用再忙著做壩壩席,好不容易有了閒暇時光。
趁此機會,我學會了幾道傳統土菜,其中最好吃,同時又簡單易學的,應當是農村宴席上必備的“酥扣”了。
這道菜全稱叫酥肉扣碗,精髓就是吃肉的本味,肉香四溢,肥而不膩。
正因為如此,這道菜對肉的品質要求很高,喜歡吃肉的人,肯定無法抵擋它的誘惑。
下面就來給大家講講,具體如何製作。
步驟一:
美味的菜要從選肉開始,一般用豬頸肉的比較多,最好是三分之一帶肥肉的土豬肉。
太肥、太瘦或者肉質不好的,炸出來對酥肉口感影響會很大。
步驟二:
準備裹豬肉的糊料,紅薯澱粉+雞蛋+適量水+一勺鹽,待澱粉充分吸收水分後攪拌均勻即可。
然後把選好的肉過水煮一下,切成一塊塊的,再裹上糊料。
注意,不能切成平常普通酥肉的條狀大小,而必須是大塊的形狀。
步驟三:
準備一鍋熱油,燒至冒輕煙轉小火,把裹好糊料的肉放入熱油鍋裡炸。
這裡要強調一下,豬肉下鍋的時候需要慢點,讓下面部分的麵糊先固定成型,再整個放下去,然後轉中火。
步驟四:
炸2-3分鐘左右,成型後撈出,再重複裹一次麵糊下鍋復炸。
這是非常重要的一步,讓酥肉表皮更加厚實。
步驟五:
炸至金黃後撈出,待油瀝乾後冷卻,繼續進行下一步操作。
步驟六:
把炸好的酥肉切片,土豆切成塊,按照酥肉在下,土豆在上的順序裝入碗中。
之後上鍋蒸,大火蒸40分鐘即可。
步驟七:
蒸好的酥扣還需要一個最終的步驟——倒扣。
可以用碗或者盤子,倒扣之後,土豆在碗底,酥肉在上面,然後放一點青菜,淋上一些提前備好的湯汁(湯汁可以放上少許醋、蔥花和薑末)就可以了。
不過可惜,上菜的時候,有事離開,等到回來,酥扣已經被大家搶光了,沒有最後成型的圖片。
但是,大家應該能夠想象到它那驚豔的最終效果。
酥扣做法多樣,可以根據自家口味進行調整。
因為我們用的自家土豬肉,所以基本不放其他例如胡椒、花椒等這些調料。
聽老一輩說,現在這種做法在城裡已經很難吃到了,主要是對原材料太過講究,很多人也沒這個耐心去做。
每次回老家,吃上一碗地道的“酥扣”,對我這種肉食愛好者來說,就是最幸福的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