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餐飲文化的不同之處,不僅體現在食材、烹飪方式的區別,最直觀的體現還是在不同的飲食工具的使用上。
西方多用刀叉,而中國則用筷子。
筷子對於中國人而言,其實已經不僅限於一種飲食工具,而是成為了中國餐飲文化,乃至中國文化的一種獨特標誌。
中國人對於筷子有著一種特殊的情感,即使是到了國外,也大都會使用筷子吃飯,而許多來到中國的外國朋友,也會嘗試著學用筷子。
不過不論怎樣,也很少會有外國人用筷子能用得像刀叉那樣熟練,尤其是碰到了中國人自己都很難對付的菜時,外國人估計是更加無能為力了。
花生米考驗筷功的第一道關,就是花生米。
常常去到燒烤店或是火鍋店,都會在上主菜之前先端上一盤花生米。橢圓形的花生米,形狀本就不規則,又滑滑溜溜的,不掌握一點技巧的話,還真難以用筷子夾起來。
用筷子夾花生米,對於許多從小使筷子的中國人來說,也不算易事,更不用說使筷子使得不咋地得外國人了。
涼粉涼粉的難夾之處不在它的外形,而是在於它的脆、嫩。
兩份外表本就有些滑,比較難夾,再加上它的“脆弱”,勁兒使大會夾斷,勁兒使小又夾不起來。
只有力氣適中,掌握好其中的技巧,才能夠夾起完整的涼粉來。
而這樣的難度對於外國朋友來說,學起來可謂困難重重。
豆腐
不是說北方人常吃的老豆腐,而是那種嫩豆腐。
嫩豆腐的質感與涼粉差不多,滑滑嫩嫩,特別好吃。
不過要是嘗試著用筷子來夾它的話,還是太難了。許多人吃嫩豆腐都是直接拿勺子舀上一勺來吃,筷子看來在這裡是用不上了。
粉條很有韌性,它倒是不會像涼粉和豆腐一樣斷掉,但它會“跑”。
像是蕨根粉、麻辣燙、火鍋粉之類的粉條菜式,不論怎麼夾,它都很容易順著筷子“溜”掉。
這個時候,即使你是掌握了“適中的力度”也好,還是“精準的下筷”也好,都沒什麼大用。
想要夾起粉條,還是得稍稍“繞一繞”,才能順當地夾起它來。
蒸南瓜
普通的南瓜製品還好,起碼保持了南瓜的形態,不至於難夾。
但蒸過的南瓜就不一樣了,滑倒是不滑,可它會“散”啊。
蒸過的南瓜,用筷子去夾的話,一般一筷子之惡能挑起一點點來,吃著特別費勁。所以飯店如果有蒸南瓜這道菜的話,一般都會提供一個勺子,一勺一勺舀著吃就好。
如果不告訴外國人可以用勺子吃,就讓他們用筷子挑戰極限的話,可能會被暴捶哦~
#吃在中國#
-
1 #
-
2 #
我家孩子兩歲8個月,現在筷子都能夾黃芽豆吃了
-
3 #
有個菜叫 豆腐絲 舌尖上的中國提到過
-
4 #
這些都不是事,最討厭滾刀塊。
-
5 #
我閨女兩歲的時候就會用筷子,夾花生的時候都不會夾掉
-
6 #
滾刀切的土豆而且燉的還不面的那種
-
7 #
皮蛋才配做第一。。。
-
8 #
好真實!笑死我了!
無壓力啊無壓力,當年軍訓的時候就憑藉過硬的筷子功底搶菜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