丨跟您了嗦嗦,我的快樂生活丨
疫情期間請減少出行,跟著百澤醬雲旅遊、看美食、漲知識吧!
百澤全域旅遊X中富國旅 天津專業地接社
年味兒,則是新舊之交時的一種獨特體驗。可是現在生活越來越好。年味兒卻越來越淡。我們該去哪裡尋找失落的儀式感呢?天津,或許是選擇之一。先看看天津人過年都幹嘛。
拜娘娘、進劇場,老天津人的傳統
▲ 天后宮那一塊三津福主的牌匾,就足以說明它對於天津的重要性。攝影/枉言
天津的民間信仰也顯得煢立獨行,三衛父老拜的神和福建、臺灣相同,這裡是媽祖信仰在北方的祖庭。媽祖,津人俗稱娘娘,媽祖廟名為天后宮,津人多以娘娘宮呼之。媽祖信仰在這塊土地歷史悠久,超過天津建城史,早在元代,還叫直沽寨的天津就建有天妃宮。媽祖原型來自福建女子林默娘,在封神的道路上,林默娘也是節節走高,從北宋末年的夫人,上升到元朝的天妃,直至清康熙年間被封為天后。
▲ 天后宮。攝影/Lawn
天津天后宮是中國三大媽祖廟之一,因退海地形成人群族居,古時的天津人多靠出海打漁為生,負責保佑漁民的媽祖自然成了津人的神祇,但媽祖在天津的職能又不限於永鎮海疆。過年到娘娘宮燒香祈願,求得一年風調雨順,平安無恙是天津舊俗,新婚夫婦更要來此求子,媽祖在天津還管繁衍後代。
傳統相聲有《拴娃娃》,說的是婚後無子的夫人去京西妙峰山拜送子娘娘,在天津,拴娃娃是曾經普遍存在的習俗。
▲ 香菸繚繞的天后宮。攝影/Lawn
所謂拴娃娃,指到天后宮用紅繩栓走一個泥娃娃,是為夫妻長子,以期招來香菸,每年還要去換娃娃,隨著年齡增長,娃娃的形象也要改變,從孺子到老叟一應俱全。夫妻生下的第一個孩子視作次子,天津人呼老二實則長子,兄弟若分家,也要有泥娃娃一份,把錢送到天后宮,由道士們坐享。誠然,時代變遷,拴娃娃早已退出生活,但娘娘宮依然是天津過年期間的熱鬧所在。以天后宮為中心建起的古文化街是天津年貨採辦之處,春聯、吊錢琳琅滿目。吊錢,學名年彩,是民間剪紙工藝之一,曾廣泛流行於大江南北,現在只有天津還頑固堅守這一傳統。
▲ 古文化街上售賣的吊錢。攝影/枉言
天津對傳統的恪守在民間文藝上表現更為突出,除了煎餅餜子,外地人對天津的認知往往想到相聲。據傳,津門某媒體曾做調查,天津男性選擇兼職比例最高的是說相聲,把日子過成段子是天津的朋克精神。(也不知道是不是真的 您就圖個樂呵)
▲ 廣東會館戲樓。攝影/Lawn
標準的中國年俗是過大年、唱大戲,這大戲指的就是京劇。舊時戲班過了臘八要封箱,封箱演的是反串戲,圖一個開心熱鬧,而後大年初一再開箱。開箱戲都要選擇寓意吉祥,喜樂美滿的劇目,很多戲要換上有口彩的名字,如《定軍山》改作《一戰成功》,《御碑亭》改作《金榜樂》。看戲的樂趣只有在天津體會得最為充分。
▲ 謙祥益文苑相聲演出現場。供圖/圖蟲·創意
好啦~說了這麼多,說回到炒菜面 | 最熱絡的家常宴席
▲ 天津撈麵。供圖/匯圖網
餃子夠麻煩,可這更麻煩的還在後頭。津門童謠:初一餃子初二面,初三盒子往家轉(賺)。北方物產貧瘠,現代物流誕生前,北方餐桌遠不可比江浙、閩粵、湖廣、巴蜀。餃子、麵條對北方人是最大的犒賞,北方的重要節日基本就是它們當家。
▲ 天津撈麵五花八門的菜碼,比麵條更像是主角。供圖/圖蟲·創意
天津衛的面不同於蘇杭茶點地位,也不會如表裡山河那樣成為主菜,山西的宴席幾乎就是一桌主食衛嘴子除了能說,會吃也是當仁不讓,清人張燾在《津門雜記》中便說,天津飲食京城不如。這得益於上天垂青,普遍乾旱的北方,天津是難得的水城,鮮魚水菜盛產,吃麵也有資本奢華。
▲ 清炒蝦仁、韭菜香乾、攤黃菜,都能做菜碼。供圖/視覺中國
炒菜面,賣點在炒菜二字,這是一種低廉的宴席。老舍先生的名作《駱駝祥子》,劉四爺做壽,嫌大家送的壽禮少,於是大發牢騷:要知道這樣,不如請他們吃炒菜面呢!
▲ 天津撈麵。供圖/視覺中國
炒菜面在北京早已絕跡,天津人卻把它發揚光大,大年初二這一天必不可少。初二是女兒回門的日子,姑爺是為門前嬌客,泰山泰水二位大人必要盛情禮遇,炒菜面就是這天最好的選擇。
炒什麼菜並沒有一定之規,但天津約定俗成有四個菜必不可少:清炒蝦仁、韭菜香乾、華洋麵筋、攤黃菜(京津地區舊時因內監多,為避太監諱,炒雞蛋稱攤黃菜)。拌麵的菜碼是各類時蔬:青黃豆、水蘿蔔、黃瓜條、胡蘿蔔絲、紅粉皮、芹菜、菠菜……至於滷,天津因地利之便,海鮮是主角,蟹肉、鮮貝、海蔘、魷魚……只要你高興,半頭鮑打滷也沒拘留的罪過。
▲ 天津老話說得好:借錢吃海貨,不算不會過。圖為配料包含多種海鮮的八珍豆腐。供圖/圖蟲·創意
炒菜面的出現是為了適應彼時窮人的社交需要,這種吃法從來沒有進入北京的中上層家庭,在天津,則是不分貴賤的最大公約數。現在,出外用餐也非普通家庭不可企及的,但過年一定要在家吃上一頓炒菜面是天津人的執念。
過日子,說到底過的是人。
百澤全域旅遊X中富國旅,專業天津地接旅行社
優惠的景區門票、演出門票
咱們明天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