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個願望,就是嚐遍各地的名小吃。上海小吃我吃得比較多,說一說我喜歡的。
1.陽春麵
母親常說起她去上海吃陽春麵的故事。那時她還是個學生,囊中羞澀,中午吃飯的時候糾結自己兜裡那點錢能吃什麼,正好看到一家賣陽春麵的餐館,就過去打聽價格,得知一碗二兩的面才賣八分錢。她迫不及待的買了一碗,一嘗,味道還真不錯,然後就一連吃了兩碗。
陽春麵其實就是用高湯煮的光面條,裡面撒一些蔥花。一碗簡簡單單的面為什麼能給人留下深刻的記憶?因為能吃出家的感覺。正宗的陽春麵,麵條勁道爽滑,湯底鮮美,不油不膩,清淡爽口,吃一次就很難忘記。
2.生煎饅頭
上海人稱包子為肉饅頭。生煎饅頭類似於北方的水煎包,餡料主要是豬肉和大蔥,不放蔬菜。底部煎得金黃,上面撒了一些黑芝麻和香蔥,聞起來讓人垂涎欲滴,口感鹹甜適中,又香又鮮。
3.南翔小籠包
相比生煎,我更愛吃小籠包。每次到老城隍廟,一定會排隊吃南翔小籠。當然也有別的地方的小籠包很好吃,我去城隍廟為的是記憶。
生煎的皮是發麵的,比較厚,小籠包的皮是死麵的,比較薄,所以小籠包的餡兒更大,汁更多。吃的時候先吸吮一下湯汁,然後一口吞下,滿足得無以言表。小籠包多汁的祕訣是肉皮凍,餡兒裡的肉皮凍化了以後成為湯汁。肉皮凍的配方當然都是不傳之密。
4.大肉粽
北方的粽子蘸白糖,吃到嘴裡總是感覺粗糙。在嚐到肉粽之前,我從來沒有盼著過端午節。肉粽,尤其是自己家做的肉粽,肉塊可以很大。粽子裡肥肉是肉粽的精華所在,肥肉裡面的油都已經滲入到糯米中,一點也不油膩。
糯米提前泡上一宿。豬前腿肉切小塊,用料酒,糖,醬油醃一晚。第二天在米中倒入適量的醬油,攪勻,就可以包了。現在每年端午節我家都要包大肉粽。
5.薺菜餛飩
因為學過一篇課文叫《挖薺菜》,所以一直想知道薺菜是什麼味道,直到有一天嚐到了上海的薺菜大餛飩。上海的餛飩有大小之分,大餛飩餡大,和北方水餃相比,除了包法不同,吃餛飩可以用雞湯做底。小餛飩餡少皮薄,一丟丟肉餡也可以讓人吃得有滋有味。
6.油墩子
吃油墩子都是在晚上,路邊,一個老奶奶在一個煤球爐子上支起油鍋,用一個橢圓形狀的勺子,舀起一勺麵糊放進油鍋炸。空氣中瀰漫著炸蔥花和蘿蔔絲的香味,餓不餓都想來一個嚐嚐。
7.粢飯糕
做粢飯糕一般是用剩米飯,加少許鹽拌勻,用模具壓成厚大概1釐米的方形,放入油鍋中炸至表皮酥脆。一口咬下去外硬內軟,比鍋巴還香。
8.鹹豆漿
油條,榨菜,蘿蔔乾,紫菜,蝦皮,這些食材統統可以加在豆漿裡。再搭配一塊粢飯糕,就成了一頓心滿意足的早餐。
9.大餅
上海大餅有甜鹹兩種口味,薄酥脆香。北方用煎餅裹油條,上海人用大餅裹油條。我覺得大餅裹油條更好吃。我覺得這種大餅在北方一定也會賣的很好。
-
1 #
-
2 #
既然說了生煎饅頭了,為什了不稱呼小籠饅頭呢?這一項失分很厲害
-
3 #
心心念念也麻有用嘀!小吃店關光了,沒有買了,以成過去式!
-
4 #
早點攤上的四大金剛:豆漿、大餅、油條、粢飯糕。
靈格,補充一個小眾的上海點心,鴿蛋圓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