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朋友跟我說,沒從孃家(農村)帶米到老公家(城市)時,他家的米飯吃著不軟,還是一粒一粒的,沒有飯香,吃著可難受了。然後吃著從孃家帶來的自己種的大米後,個個都說好吃,重新整理了他們對“飯能有那麼好吃”的世界觀。前幾天,朋友老公突然感嘆米飯的重要性,原來他們家一直以來對米的選擇都沒有要求,很隨意。
每天我們都要吃飯,你對米飯真的了解嗎?史料記載,米發源於中國,而且稻米的種植已經有一萬多年的歷史了。現在地球上三分之一以上人口的餐桌上有米飯。
米飯不僅僅是一碗飯,它還有源遠流長的中國文化,比如形容自己的故鄉——魚米之鄉;形容工作收入的穩定性——“金”或“鐵”飯碗。更遠的還有田園詩人陶淵明“不為五斗米折腰”的典故,警示著後人時刻牢記,吃什麼樣的飯,這可是關乎節氣的原則性問題。米飯除了出現在餐桌上,也在生活交流中,例如見面時問候一句“吃飯了嗎?”這是南北通行的禮節。
根據科學研究表明,吃米飯讓人身心愉悅,能有效降低抑鬱症的發生機率。大米容易消化,能夠經濟高效地提供大量卡路里,同時不含麩質,不易引發過敏反應,含鐵量高,它不僅是大人的理想主食,也是寶寶們的輔食首選。
米的種類很多,常見的有粳米、秈米、糯米、黑米、紫米、糙米、小米等。在物質豐足的今天,關乎一日三餐的品質,我們該怎麼選好適合自家吃的米呢?要眼看鼻聞,親手揀選。
首先是看外觀,並不是米越白越好,米太白說明糊粉層和米糠都去掉了,營養價值就流失了。大米腹部的不透明白斑叫腹白,腹白大的米收穫時成熟情況不好,選擇腹白較小的大米營養更高、口感更好。米粒變黃是大米發生了化學反應或微生物引起的。出現黃粒會影響香味和口感,選購時,要觀察大米是否發黃及發黃程度。還有,如果米粒上出現一條或更多條橫裂紋,就說明是爆腰米,食用時外爛裡生,營養價值降低。
然後就是聞氣味了,米粒的香氣是不會騙人的,好的大米米香純粹,不會有黴舊氣味,乾爽清香,如果出現其他氣味,說明運輸、儲存中有不當操作。
接著就是摸手感,米粒的硬度是由蛋白質含量決定的,蛋白質含量越高的米粒越硬,同時也更加通透。一般來說,含水分越低的米越硬,晚秈(粳)米比早秈(粳)米硬,用手摸一摸,更能找到適合你口味追求的品種。
最後是辨別米的陳舊,一般來說,新米比陳米硬。陳米色澤發暗,如果表面呈灰粉狀或有白道溝紋則是陳米。陳米會失去大米原有的香味,如有發黴氣味可判斷為陳米。如果觀察到米粒中有蟲蝕痕跡,就更是陳米無疑了。
選好了米,儲存也是很重要的哦,千萬不要受潮。要想吃到好飯,還要特別注意煮飯時水、米分量的比例與時間控制。看完這些小知識,你知道朋友家的米飯為什麼那麼香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