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說我是個南方人,可不知是隨了誰的性子,超愛吃麵食。
大家都知道南方人頓頓都要吃米飯,如果說三天沒吃大米的話,一定難受至極。
而我卻不同,不愛吃大米,喜歡各種麵條、餃子等麵食,不知道有沒有像我一樣奇怪的南方人,哈哈!
【世介面食之根,種類多達280種】
正是因為對面食的喜愛,所以喜歡山西這個地方。因為自小就聽說“世介面食在中國,中國麵食在山西。”
山西面食是地方傳統特色麵食文化的代表之一,歷史悠久,源遠流長。從可考證時算起,已有兩千年的歷史了,所以山西被稱為“世介面食之根”。之前聽一位對面食頗有研究的吃貨說,山西的麵食有280種之多,如果每天吃一種的話,吃上大半年也不重樣。當時我腦中就響起了一段音樂“沒有辦法,我就是這麼強大,啦啦啦啦!”
【你應該知道的一些山西面食】
作為一個喜歡麵食的人,去到山西旅行,自然要將麵食吃個夠。但是山西的麵食種類實在是太多了,想要全部嚐遍是不可能的事。不了解山西的人,會說山西的面屬刀削麵最好吃,這話沒錯,但比較侷限,所以需要去了解山西的麵食到底有多強大。這裡為大家盤點幾個我吃過的山西面食,如果你也是愛吃麵食的人,不妨收藏下來,留著去山西旅行的時候用。當然,這只是很少的一部分哦……
莜麵栲栳栳是山西十大面食之一,是山西高寒地區著名的傳統麵食小吃。它工藝講究,成形美觀,且口感勁道,就連康熙皇帝朝拜五臺山時,也以品此為人生快事。在山西流傳著這樣一句話:“三十里的莜麵,四十里的糕,二十里白麵餓斷腰”。意思是人們吃了莜麵後可以走三十里的山路,吃了黃米糕能走四十里的山路,而吃了白麵做的食物走二十里路就已經餓得直不起腰來了。可見,莜麵是一種超級頂飽的食物啊。
山西豆角燜面是一道以豆角、面作為主料,香菇、鹽、雞精、十三香調料粉、醬油、蔥、姜、蒜、醋、花椒、大料作為輔料,製作而成的美食。燜面算是我到山西旅行吃的第一道美食,之前到大同的第一頓,我吃的就是豆角燜面,至那時起就愛上了山西面食。
潞城甩餅是潞城地區獨有的一種特色民間小吃,甩餅就是立春時春餅的一個品種,現在隨時都能吃到。若要捲上肉製品,或涼拌、或炒成熟的菜餚,即叫“春捲”,或叫“卷白饃” 。在潞城一帶民間多用驢油制餅,吃甩餅時再捲上臘驢肉,油汪汪、香噴噴,口感外焦裡軟、不酥不爛,濃香可口,回味無窮。
平遙碗託是平遙由來已久的一種特色風味麵食小吃,具有面質筋道、滑爽可口的特點。平遙的碗託由清光緒年間城南堡廚師董宣首創,距今已有100多年的歷史。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慈禧太后西逃西安途經平遙時,品嚐這種食品後,讚不絕口,當場賜予重賞。於是,碗託名聲大振,成為一種地方名吃。
太谷餅始於清代,具有甜而不膩、酥而不碎、味美鮮香等特點,以其香、酥、綿、軟而聞名全國,享有“糕點之王”的美稱。太谷餅為“晉商飲食文化”的典型代表,著名歌唱家郭蘭英那首清脆悠揚的“平遙的牛肉太谷的餅……”更是讓太谷餅的美名傳遍天下。
花饃是中國民間麵塑品,也稱“面花” ,在山西鄉間逢年節都要蒸制花饃。聞喜花饃是山西省運城市聞喜縣的傳統名點,因花式各樣而命名,它盛行於明清,已有1000多年曆史。花饃非常的精緻,每一件都像是藝術品。
【可以吃麵的博物館】
那麼要了解山西面食,去哪好呢?當然是要去太原市的山西面食博物館了。它與一般博物館不同,是一間可以吃飯的博物館。遊人可在了解麵食的同時,在這裡品嚐山西的美食。能吃飯這一點,讓我對博物館有了新的認識,打開了我全新的認知。
山西面食博物館共三層,一、二層是麵食成品展示區和山西特色名優產品展示區,三層為古民居搭建的麵食製作過程實物展示區,有農耕器具、研磨器具、麵食加工器具等,充分展示了農耕傳統文化和麵食製作歷史。山西面食博物館傳承著山西的特色麵點,挖掘晉北粗糧,晉南特色麵食,晉中上黨地區的餅。這裡的麵食品種多、花樣全、出品精,真正做到粗糧細做。
這裡不僅可以科普山西面食,還能吃山西面食,更能看山西民俗表演。會有一些山西非遺文化展示和民間的風俗表演,以及麵食精湛的工藝。以往我可能會說博物館是枯燥無味的,但這裡是富有樂趣的。如果喜歡追劇《跑男》的話,那麼你對這裡一定有印象,當時有關麵食的一些遊戲,就是在這裡錄製的。喜歡的話關注點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