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段時間天天待在家裡,全民都玩上面團啦。自己在家裡蒸饅頭,不僅安全衛生,如果蒸出來的饅頭或者包子好看又好吃,自己也會有成就感。不過對於南方人來說,要蒸好饅頭還真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這不,美美每天都要接好幾通求助電話,饅頭不蓬鬆啦,麵糰發酵不起來啦...美美的手機,幾乎要變成求助熱線啦!
蒸饅頭,發酵是最重要的,而且要做好饅頭,光是發一次可不夠哦,蒸饅頭和包子,要學會“三次醒發”,不然出鍋後死皮、塌陷口感差。
要想蒸出好看的大包子,麵糰的發酵首先排在第一位。麵糰如果醒發成功了,這個包子也就基本上算是成功了80%。這裡重點來了,很多人醒發麵團,就是簡單地將麵糰發起來,然後看著差不多了,就把它擀製成包子皮,然後就開始包包子,其實還是沒掌握住裡面的訣竅,這就是我們下面要著重介紹的,關於麵糰的“三次醒發”。沒錯,麵糰不是想象當中的只醒發一次,而是三次。
麵糰的三次醒發,每一次都很重要。好了,準備好了沒?咱們就一邊做,一邊詳細說明。
有著麵包柔軟口感的蒸饅頭
食材:麵粉500克 水250克 酵母3克 糖30克 鹽3克
做法:
酵母粉加入少許溫水,用勺子攪拌至融化。至於酵母粉的用量以及醒發時間,要根據周圍的溫度來,因為用到的每一種酵母粉都不一樣,所以具體操作,可以參考酵母粉上面的說明書,很簡單。
將酵母粉水倒入麵粉中,加入糖,用筷子攪拌成絮狀。
由於各個品牌面粉的吸水性不一樣、所以水的量要上下浮動點。
再用手將麵糰揉至均勻,揉好的麵糰呈現盆光、面光、手光,俗稱“三光”即可。將麵糰放在溫暖的地方,發酵至兩倍大。
第一次發酵好的麵糰,最好的狀態就是表面光滑、不沾手,彈性比較足,手指頭上沾點麵粉,戳進麵糰裡,這個洞不回縮、不坍塌,就表示麵糰發酵到位了。
如果用手撥開面團,裡面是那種密密麻麻的蜂窩狀,如果是這種狀態,就說明第一次發酵已經很成功了。
醒發好的麵糰放在散了乾粉的面板上,將裡面的氣體充分揉出去。排完氣的麵糰切面超級光滑,沒有蜂窩狀哦。
將排好氣的麵糰揉成長條,分成差不多大的小劑子,取一個小劑子,用手掌根部反覆搓揉,手法就跟搓洗衣服一樣,每一個劑子大約揉50次左右,直到麵糰變得細膩光滑。
揉好的麵糰放在手心,整理成表面光滑的饅頭坯子。
要將每一個坯子都揉 好,這個過程有點長,為了讓其餘的麵糰表面不發乾,記得要隨時將麵糰覆蓋上保鮮膜。如果氣溫比較高,等到全部揉好,前面的麵糰就會發酵好了,所以手法儘可能要快一點,並且可以將先做好的饅頭坯子放入冰箱冷藏,防止發酵過快。
揉好的饅頭坯放在撒了乾粉的面板上進行第二次醒發:為什麼要進行第二次醒發呢?這是很多人不知道也不理解的,原因是這樣的,上面也提到了,第一次醒發好的麵糰,裡面會呈現出蜂窩狀,那是因為在發麵的過程中產生了很多氣體,而這個氣體首先要排出去,最重要的是,排完氣體後的麵糰又恢復了活性,可以進行第二次醒發,這樣說是不是能明白了?具體做法是,將麵糰切成大小均勻的小麵糰,用手用力揉捏,趕出其中的氣體,然後做成饅頭或者包子坯子,放在面板上進行第二次醒發。時間不需要太長,10分鐘左右的時間即可。第二次醒發好的包子坯子,可以擀制包子皮了,饅頭也是同樣道理。
饅頭揉揉好後,就要開始第三次醒發了,為什麼還要進行第三次醒發呢?原因是這樣的,這時候的包子其實已經醒發的差不多了,按說可以放在鍋裡進行蒸制了,但是重點就在這裡,包好的包子原來是在常溫下放置的,如果突然放到蒸汽中,麵糰本身是不適應的,這裡還要讓它適應新的環境。具體做法如下,將鍋中的水加熱,30°-40°的時候關火,然後將包子放進去,蓋上蓋子醒發10分鐘。包子在這個溫度下適應一段時間後,就可以開中大火蒸制了。這一步是防止包子發癟、塌陷的很重要的一步,如果直接放進去蒸制,極有可能出現包子皮被蒸壞的情況,說白了,就是先讓包子皮適應一下環境,大家應該能明白其中的原理了吧?
這就是第三次發酵好的樣子,饅頭坯子比原來大了兩倍,而且用手掂量下,明顯變得輕飄飄的就可以開始蒸了。
蒸好後還有一步要做,這也是防止包子死皮、塌陷的很重要的一步。
經過以上三步醒發,就可以入鍋蒸制啦,根據饅頭大小的不同,蒸制的時間一般控制在15-18分鐘,這個時間一般比較固定,時間不夠或者長了都不好。然後重點來了,蒸制時間到,千萬不要立刻掀開鍋蓋,如果此時掀開鍋蓋,包子變形的可能性極大。這是怎麼回事呢?其實原理和第三次醒發時是差不多的,包子本身是在熱蒸汽的環境裡,如果突然掀開鍋蓋,由於溫度突然變低、氣壓突然變小,包子皮很有可能會在瞬間收縮,就會出現發癟和塌陷的情況了,其實說白了,還是要讓它慢慢適應環境。具體怎麼操作呢?很簡單,就是關火後讓包子繼續在鍋裡燜至3分鐘,等溫度降低了、蒸汽少了,即可開啟鍋蓋。這樣,一鍋白胖胖的饅頭就可以出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