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味之油炸芋子肉
兒時每逢春節臨近,我們那個小山村家家戶戶的青瓦門縫散發誘人的油炸食物香味。在那個沒有汽車鳴笛和尾氣汙染的年代,食物的香味會隨著外面的風飄得很遠,對面山間的小路年底挑籮筐送禮過路人都會駐足停留聞香猜出是哪種食物又或會咽一把口水。
肉丸子,大塊草魚,梳肉,扣肉,墩子肉,紅薯絲丸子,南瓜絲丸子,還有不能缺少的芋子肉。基本操作都是要用麵粉,湖之酒。食鹽攪拌均勻黏糊糊下油鍋炸出至金黃色成熟食。食物的氨基酸在自釀的湖之酒發酵下,再經過高溫有泥土氣息的菜籽油油炸散發出一種獨特的食物芬芳,吃過的人是不會忘記的味道。
雖是油炸食品但油而不膩,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是沒有高脂高熱量一說的。我的家人最喜歡吃炸芋子肉,父親會大清早去殺年豬的現場稱好幾斤上好的五花肉回來,母親清早會在溼泥土裡挖上幾個大的檳榔芋頭,在池塘裡清洗表皮上的泥土,再用井水淘洗一下,用刨子去皮,去皮之前雙手上塗抹一些自釀的米燒酒,要不然很多人的面板接觸芋頭會過敏癢癢的。去皮後再次用井水清洗一下,切成大塊的薄片用大盆裝好備用。五花肉拿回來首先要去皮腥味,把燒柴火用的火鉗夾燒得通紅,去燒碳五花肉皮,伴隨陣陣火燒皮毛腥味會發出滋滋的響聲。這種土方法去腥味同時也會激發肉皮食物本身的香味。再用井水沖洗,那時沒有鋼絲球清洗,母親用菜刀就能刮乾淨肉皮上的煙脂。處理乾淨後切成薄片和芋頭薄片放一起,加入少許麵粉,胡椒粉,食鹽,湖之酒充分攪拌均勻成黏糊狀,不能太稀也不能太稠,全憑個人的眼色和手感。
架油鍋燒大火,怕有灰塵落入油鍋影響食物美觀,每次炸魚肉類家裡都會提前準備好大枯樹幹做柴燒。架一口大的油鍋倒入有泥土氣息的菜籽油,菜籽油自帶油菜花香炸出來的魚肉顏色金黃,好看又好香。待油溫燒到七八分熱,這時用筷子夾兩塊芋片一塊五花肉片,五花肉放中間兩塊芋片包住。放進油鍋兩面炸至金黃色。哇,香噴噴芋子肉就可以出鍋了,酒,肉芋頭的清香油菜花的香味在一起,那味道真是好極了。
自己家裡四姊妹還有鄰居家裡的小孩都會圍到鍋邊來,等母親每人分發一塊芋子肉。每人拿了一塊在手裡才會知趣的走開玩耍打鬧。那種感覺就是過年的感覺,是讓我們都期盼過年的感覺。
今天我同樣的方法做了芋子肉,沒有井水洗帶泥的芋頭,沒有自己釀的湖之酒,也沒有柴火灶,沒有大油鍋,沒有那種熱鬧的喧囂,也沒有一群小夥伴圍著油鍋流口水等我分發食物。我一個人在廚房裡按母親原來製作方法一步一步的炸好一鍋芋子肉,我的兩個孩子在客廳看電視似乎也聞到一股油炸香味,走進廚房看到炸好的芋子肉,問我是不是油炸漢堡包,看起來好好吃的樣子。
我告訴他們,這是芋子肉,我小時候過年家裡都要吃這個,也只有過年才能吃這麼好吃的芋子肉。孩子們吃著香噴噴的芋子肉,只是再也不會有我們小時候對過年的期盼,那漸行漸遠的年味。我的孩子不會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