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段時間,因為疫情的關係大家都剋制去超市,菜場買菜,我們養成了囤菜的習慣。對於喜歡做飯的人來說,是痛苦的,在沒有新鮮食材的基礎上如果還能做出好吃的飯呢?而對不會做飯的人來說,更是痛苦,因為泡麵雖好吃,但沒法一直吃。
而每一次拿外賣,就要跋山涉水,走上一大段路。當然,也因為這段時間的磨礪,很多人找到了快捷有效吃法的方法,比如之前我有寫過的罐頭,囤幾個好吃的罐頭,就能應付幾餐飯。比如有人開始在家自制拌飯醬,一次能吃上一週。
而今天我來和各位聊聊拌飯醬這回事。
我第一次對拌飯醬有概念,是在高中的時候。那時候杭州的一茶一坐剛火不久,攢起一段時間的錢,然後和朋友吃一頓,每次點餐,我們一定要點一份肉燥,澆在飯上。
當時覺得,只要給我這樣一份肉燥湯,不需要任何配菜,我就能吃下一碗飯。長大之後,偶爾也會吃拌飯醬,但幾乎都是很無心的。比如點外賣的時候,要帶著虎邦的辣醬一起點有優惠,於是送來的虎邦牛肉醬就拌著飯一起吃。
而飯爺火的時候,下單買了兩罐,也會吃。有了拌飯醬,吃飯就能輕易達標了,不得不說,不是所有的拌飯醬都好吃,但碰上好吃的拌飯醬(拌麵醬),真的能觸達靈魂,讓人食慾大增。
江南人最奢華的拌飯醬:禿黃油我吃過最貴的拌飯醬要屬禿黃油。很多外省人可能不太了解禿黃油,這是用陽澄湖大閘蟹的蟹膏、蟹黃熬的,在《風味人間》裡,就有一集專門講到了禿黃油。
禿黃油本來是一種“存蟹防飢”之法。即做成禿黃油,在蟹季過後,仍能享用到反季節的蟹味。製作禿黃油很費勁,要熬出香味四溢的禿黃油,煮之前,要耐心地去掉蟹胃、蟹心、蟹肺,只留蟹肉和蟹腿,讓口味更加醇美。
而到了煮的過程,需要用手工熬製的魚露,搭配蟹黃、蟹膏、植物油等配料,用祕製工藝熬製,可以加入一點花雕酒。
這樣製作的禿黃油,自然是鮮,拌飯也好吃。
對於愛吃螃蟹的江浙人來說,拿禿黃油拌飯,蟹的香味和米的香味交織,滿屋四溢。
但禿黃油好吃,拿來拌飯卻奢侈,長期來抗災也是消費不起的。
超市裡的拌飯醬:從飯掃光到飯爺超市裡能買到各種各樣現成的拌飯醬,我們一個一個來說。小時候我們吃的最多的是飯掃光這個牌子的拌飯醬。
作為老牌拌飯醬的飯掃光,主打健康,用作拌飯醬的蔬菜,宣傳都是無公害的。很多人很喜歡吃他家的野竹筍,不過我個人拌飯不愛吃素,還是更愛肉一些。
他們家也有牛肉香菇醬。同樣是高溫炒制,非油炸,香菇的顆粒很大,有嚼勁,也很香,有一點小問題是拌飯的時候吃到的都是豆豉,辣椒,而牛肉則很難吃到完整的顆粒。
吉香居的青椒辣丁同樣也是超市裡叫好的拌飯醬。
我們常吃的拌飯醬很多調味都比較重,以牛肉,豬肉為多,而吉香居的這款,就是辣人不眨眼,看起來青椒的顏色很溫和,但入口同樣辣感十足,雞丁粒粒分明,能吃的很明白。在辣油的輔佐下,雞肉就特別下飯。
再來說到飯爺的牛蘑王辣醬,飯爺的宣傳很到位,名聲很大,連食神蔡瀾都為他站隊推薦,這款拌飯醬傳說用了幾種不同的辣椒來做,辣是真的辣,但好在,拌飯不油膩,不是那種滿口辣椒的感覺。
辣醬沒有新增人工色素,對於愛吃辣的人是很好的選擇。
肉香和蘑菇的味道也很出色,雖然,傳說中的紐西蘭牛肉一樣吃不出顆粒感。不過,拌飯真的不錯,我有時候還用它做火鍋調料,只要一點點就夠了。
不過,飯爺的拌飯醬真心還是有點貴(和其他幾款我常吃的相比,日常拌飯一般一瓶在10-15元是我覺得合理的,沒必要吃太貴)。
還有也許沒有關注的人想不到,海底撈也出了周邊拌飯醬:好好吃飯。海底撈的拌飯醬值得追,尤其是燕麥青椒佐餐醬。
光聽名字,就覺得不靠譜,燕麥出現在拌飯醬裡,怎麼都有點怪怪的。但開啟後,三種鮮椒熬製的辣醬和爽脆營養的大燕麥,居然出奇地下飯。青椒和蒜味很突出,但口感不會非常鹹,也不會非常辣,很適合不能吃辣的人。
軟軟的燕麥,又鮮又辣的青椒,值得你好好為它吃一碗飯。
除了這幾款外,就如開頭說的,因為點外賣我留意到了虎邦的辣醬,因此也吃了虎邦的拌飯醬。
虎邦的魯西牛肉醬,同樣是拌飯醬中的爆款產品。虎邦的鮮辣椒是那種鮮紅色的,用的是印度魔鬼椒,從色澤上來說還是挺有食慾的。相比於飯爺的,其實並不是特別辣,沒有麻味,是鮮辣口感。
為了入味,牛肉都是打成稀碎的絲狀,均勻地埋入鮮椒中。鹹鮮具備,拌飯不錯,不過同樣吃不出肉來。
罐頭裝小小一罐,也很方便。
虎邦的拌飯醬也設計了幾個層面,對於愛吃辣的人來說還有魔鬼特辣,聽名字就有點嚇人。和魯西牛肉醬不同,這罐開啟全是剁椒和辣椒籽,顏色暗紅。
辣得頭暈,辣得上頭,這個系列我就放棄了。
虎邦還有一款小龍蝦辣醬,用小龍蝦做拌飯醬,也算是迎合時代潮流。精選盱(xū)眙(yí)活蝦燒製辣醬,緊實Q彈的龍蝦肉與英潮紅鮮椒的完美融合。吃下來,確實有一股外面燒小龍蝦的感覺,吃起來到沒有小龍蝦。
這款特別適合小龍蝦愛好者,但對我來說,雖然小龍蝦的香味很香,但經常吃的話,還是肉類的更耐久一些。
在超市出現的各種拌飯醬裡面,最後還要給各位推薦兩款不太能算拌飯醬的拌飯醬。
一個是一頓拌的濃厚鹹蛋黃醬。這個醬爭議有點大,因為有的人覺得用蛋黃流沙來拌飯,沒有辣,不帶感。不過,看個人喜好吧,我喜歡鹹蛋黃的味道,因此覺得還不錯。
傳說是用十三顆鮮紅流沙鹹蛋黃,經過烘烤研磨之後製成,鴨蛋黃出油出香,但不會有腥味,拌飯甜甜香香,鹹蛋黃的味道很重,吃起來沙沙的。
李子柒的公司也做過鹹蛋黃拌飯醬,對於不能吃辣的人來說,算是個選擇吧。
還有臺灣的牛頭牌紅蔥香醬,這個是我們家的拌麵必備,已經吃掉好幾罐了,蔥香味還是很適合拌麵的。
深夜食堂的黃油拌飯和過去的豬油拌飯
其實在我們的日常生活裡,拌飯這件事就時常出現。比如以前在看《深夜食堂》裡,裡面有一集講到黃油拌飯。
電影裡,漂流歌手五郎經常光顧這家深夜食堂,他是每晚挨著飯店巡場,只唱一兩首歌的流浪藝人,每次老闆都會端給他一碗黃油拌飯和豬肉湯,作為酬謝,他會為老闆自彈自唱一曲,然後悄悄離開。
一碗剛煮好的白米飯,中央臥著一小塊黃油,小五郎先用筷子挑些米飯把黃油蓋住,燜上三十秒,再滴上幾滴黃油,嘴裡唸叨著“只要一點點”,然後攪拌攪拌,就端起碗狼吞虎嚥起來。
若混合上海苔和七味唐辛子,味道更別緻。
當然,脫離了電影,很多人會覺得黃油拌飯太清淡了,但是總有人喜歡這樣的寡淡,不知道為什麼,我還覺得有點溫暖。
它讓我想到了曾經農村裡會吃的豬油拌飯。
豬油拌飯的第一道工序,就是煉製豬油。從菜場買回來的肥肉,父母會切成小塊,在鍋裡慢慢熬。在高溫的煎熬下,不一會兒鍋底就滲出了油。當豬板肉從粉紅色變成透明,再變成漂浮在油上的焦黃色時,豬油就煉好了。
炸吃的油渣,蘸著鹽要立馬抓一塊塞在嘴裡。而油倒入罐內,變成白白的一整盒玉脂。
我這樣討厭肥肉的人,也對油渣無力抵抗。
接下來,拌飯。拿一個大碗,挖一勺葷油,放一勺醬油,切幾粒蔥花,置入碗底,再蓋上滿滿當當的一碗剛出爐的米飯,上下挑動幾次,左右攪拌幾回,頃刻間,一碗醬香濃郁的豬油拌飯就告成了。
豬油,藉著熱騰騰的米飯化開,發散出特有的油膩。豬油拌飯,是那段時光裡的一束光,照亮了人們貧乏無味的生活,給了孩子快樂和美好的回憶。
所以很多人長大了,變老了後,都忘不了這一口。
人生有起落,其實不論什麼時間,多大的年齡,越是簡單的食物帶來的力量和溫暖卻越深刻,這也是告訴我們幸福即是尋常。能把尋常日子更好,能讓自己的心覺得踏實,就已經足夠了。山珍海味,不過是一種有趣的體驗。
而米飯,才是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