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吃的人在廣州會去哪?
打卡各大必吃榜,屬於第一階段;開始往芳村、番禺跑,算進階了;而真正站在鄙視鏈頂端的人,熱衷於逛菜市場。
因為,會逛菜市場,就等於會吃+會做飯!
本地人最愛的菜場裡,東山口肉菜市場必須擁有名字。老東山人大多家底豐厚,養出一張挑剔的嘴,所以菜場有點像 Costco,定位中產階層,麻雀雖小,選貨很精。
潮汕直運漁獲,純手工做的魚皮餃和肉滑,細挖一下,每家都能買到好貨。
對下廚苦手來說,會買,就能做家宴!
這裡還藏著很多神奇食材。
我第一次看到蛇舌草(對,就是嶗山白花蛇草水本人),新鮮的洛神花,大部分野菜甚至叫不上名字。
即使只會吃不做飯的人,也能逛出樂趣。
火了十幾年的豬紅湯,大家願意站在大榕樹下吃:
牛雜鋪的滷腸頭,有老滷沉澱的濃厚滋味,才不是那種諂媚單調的醬香:
每家小吃都經過精明主婦們的考驗,比網紅店踩雷機率低太多了!
在文章最後,我們還拉上幾位菜場老手,逼他們吐出積累多年的買菜祕訣,哪家肉最好,哪家最划算,通通毫無保留奉上。
搓搓手,走起!
只要會買菜,
就能端出一桌家宴
1 丨牛丸、粿條、時鮮貨
這家店藏著潮汕人的鄉愁
進菜市場左轉,有一家夫妻檔,專賣各種地道潮汕食材和新鮮漁獲,不過貨源不穩定,得看運氣。
常能買到這種小銀魚,當地人叫“白飯魚”,拿來蒸飯、做肉餅,很能提鮮。
偶爾會碰上滿膏的小魷魚,只有一截手指般長,只只個頭飽滿。
做法很簡單,開水裡焯一下,配芥末醬油吃。魷魚籽像一顆顆水晶,Q彈透明,嚼起來口感很過癮。
老闆叮囑,要是怕吃不完,可以分裝急凍,能儲存一個月
吃慣粿條的潮汕人,對廣州河粉是不屑一顧的,他們只認這種比河粉更厚而窄的米制品,雖然容易煮斷,但保留了米漿的純粹口感。
這家店的新鮮粿條,每天還沒到下午開市就會賣空。
潮汕人餐桌常見的還有麻葉,用鹽水焯熟、擠幹,再冰鮮運來,一般加普寧黃豆醬炒,是下粥妙品。
店裡還有各式用來配粥的橄欖菜、老菜脯、辣瓜丁、辣貢菜……
難怪潮汕人吃碗白粥陣勢都是這樣的:
圖片來自@林珂
推薦囤點冬菜,最便宜的塑料罐裝那種就夠好了,煮麵炒菜放一把很提味,不過挺鹹,記得提前過水泡一泡。
除了海產和醃菜調料,這裡還賣一種當地特產點心:肚臍餅,正面有像肚臍眼兒的凹窩,因此得名。
如果週末去,很可能會買到傳統潮汕粿。
老闆一邊慢悠悠地喝著茶一邊介紹,「這個腐皮跟你們廣東的不一樣,沒炸過,我們做甜湯會放一把,好吃的咧!」
也可以用來裹各種食材,用法類似越南的春捲米紙
買牛肉丸會送一把小芹菜和炸蒜,確認過眼神,是潮汕老闆無誤了!
這家店叫「潮香·潮汕特產專賣店」,是潮汕人兼東山口菜場老手予希帶逛的。
2 丨六年老滷牛雜
酒香不怕巷子深
菜場中間的狹窄樓道里,藏著一家牛雜店。
說是“店”,實際只有一張不鏽鋼桌,要不是地膽指路,低調得路過幾十遍也看不到。
一鍋滷水養了五六年。每天凌晨4點,屠宰場陸續運來最新鮮的豬腸、牛雜,悠篤篤燉上幾個小時,鍋裡翻滾出濃郁的八角、草果香料味。
通常大腸頭最稀少,早被熟客預定完。建議加老闆微信提前訂,下午來提貨,剛好能趕上白蘿蔔出鍋。
這個季節的白蘿蔔清甜無渣,是牛雜絕配,不過沒放進選單,等下午燜得軟而入味再拿出來賣。
看我糾結在牛腩豬腸豬手之間,老闆熱情招呼:“來來來,先試一試嘛”,然後麻利地塞過來一串牛腩。害!怪不好意思的。
觀察大半天,偷學到精明主婦的開啟方式:“麻煩老闆多給點汁!” 不花錢就能得到一鍋老滷,回家加料繼續煮。
我用滷汁燜過杏鮑菇,還可以丟點炸腐竹,飽吸湯汁,不要太好吃~
店名叫「返尋味」(粵語是“好吃得讓人一再回味”的意思),名副其實。
3 丨超爽彈手工蝦滑
老闆看心情營業
這家凍品鋪門頭看起來非常微商,但貨是真·硬核!
跟一般凍品店批發工廠貨不同,魚皮餃來自番禺有名的手工魚皮餃集散地寶墨園。“餃皮”由鯪魚肉製成,很考手藝。
肉滑都是自家做的,最推薦蝦滑,混入肥豬肉攪打至爽口起膠,有點小貴,能吃出是貨真價實的鮮蝦。
稍微煎一煎,不用任何調味,這一盤餐廳至少賣80吧。
牛肉滑加了陳皮、馬蹄,半斤才賣15塊,直接壓成肉餅煎,或者捏成丸子煮湯都好吃。
這家店開門時間不固定,午市看心情,晚市碰上雨天,可能晚上6點就關門了。
4 丨熟食店隱藏選單
炸魚皮不輸名店
拐進小市場,有家“潮記肉丸店”,我每次總要捎一點炸魚皮當零食。
如果不迷信名店,這家的炸魚皮不比陳添記差,分量更厚道,平時紮在塑料袋裡儲存,不太顯眼,問店家拿就有了。
涼拌雞爪也做得出彩。
難得還有傳統芋頭梅菜扣肉,自己做費神耗時,主婦們想偷懶會直接在這裡買。
不得不感慨,廣州菜市場真是懶主婦的福音。哪天不想做飯,隨便巡一圈,一桌豐盛的家宴就搞定了。
如果你是愛下廚的人,更應該來看看!從進口游水海鮮到各種本土野菜,這裡的食材豐富度,大約是生鮮電商的幾倍吧。
富人日常吃什麼?
貴海鮮,現殺魚和時令野菜
東山口菜市場被稱為“富人區菜市場”不是沒理由的 ,逛逛水產區就知道。
手臂般粗的泰國瀨尿蝦,一斤¥198,通常是放在高檔酒樓展示的矜貴貨,在這裡根本不愁賣。
像大閘蟹這種時鮮貨,一開湖就上架啦~巴掌大的澳洲虎蝦、青島的花蟹、北海的帶子,都很常見。
能賣這麼貴,配套服務也很精細,連配料都給你備好,比如買薄殼會送一把九層塔。
薄殼又叫海瓜子,潮汕人喜歡加九層塔炒,它跟瓜子一樣沒什麼肉,就過過口癮吃個鮮。
薄殼跟蠔仔一般會泡在冰水裡儲存
老東山人買魚有講究,指明要現殺的。
魚販下刀俐落,一條十幾斤的鯇魚,兩三下就被行雲流水般分割完畢。街坊們緊盯著魚,早就盤算好等會兒該挑哪塊。
看完海鮮,來蔬菜攤走一走。
感覺只有一個字,野!要不是靠攤主指點,很多菜還真叫不上名來……(
比如蛇舌草,開星星點點的白花,看起來很美,味道嘛……傳說中的“嶗山白花蛇草水”主要原料就是它。
夏天,主婦們會配車前草和烏豆一起煲涼茶。
旁邊是潮汕豬雜湯的靈魂配料益母草,還有看起來很像薄荷的香花菜,只是表面沒有細絨毛。
老一輩會用來煎蛋再滾個湯,就是湯菜合一的家常菜。
以上這些好歹還叫“菜”,下面各種奇奇怪怪的食材,也許會讓你發出「咦?這也能吃?!」的感嘆。
平時吃玉米會丟掉那些玉米鬚,加茅根煮水喝,廣東人認為有祛溼功效:
喏,這是茅根,通常跟竹蔗、馬蹄放一起,活脫脫一份視覺化菜譜:
美人蕉的根莖蕉芋,是老廣熟悉的煲湯食材,澱粉含量極高,能做成像薯粉一樣透明粘糯的粉條。
雖然現在一年四季都能買到溫室大棚菜,但不時不食的廣東人更喜歡本地菜,它們大多來自從化、增城、湛江。
從化玉豆旁邊醜胖醜胖那坨,叫“沙葛”,切片炒,口感脆爽,有類似荸薺的清甜:
不同品種的番薯擠擠挨挨,顏色、甜度、口感都有微妙差異。
最常見的“栗子香”來自湛江,口感綿粉,而“西瓜紅”則偏軟,甜度更高。自家煲番薯糖水,不妨試試兩個品種混用。
毛茸茸的姜薯,比淮山口感更滑一些,潮汕人做甜湯、豆漿很愛放:
姜蔥蒜之類的調味料,似乎個頭越小,風味越濃縮。
左邊的小黃姜,比右邊的大肉姜體積迷你得多,姜味卻更濃而辛辣,做姜撞奶指定用它:
潮汕小香芹,長得比本地的水芹菜纖細婉約,細細切碎,香氣特別足。
除了買菜專挑本地菜,廣州人買水果也不要催熟的,偏愛“樹上熟”。
樹上熟楊桃,一個比拳頭大,清甜多汁:
本地番石榴,口感軟而帶異香,有個土裡土氣的花名:雞屎果,因為成熟時聞起來有類似的香氣……
菜市場裡常常能看見這樣的老人家,就像年輕人相約逛咖啡館,他們結伴拉著小車逛菜市場,彼此交換祕密情報,貨比三家,是退休生活的樂趣之一。
這個菜市場,讓他們願意坐公車跨越大半個城市來,可想而知有多好買。其實,即使是為了吃,也值得來一趟!
菜市場的寶藏小吃,
值得專程來打卡
1 丨一碗稱霸東山口的豬紅湯
菜場門口的「今香食品」,豬紅湯2塊錢一碗,賣了十幾年。無論寒暑,大家就站在大榕樹底下吃。
湯裡白胡椒粉下得極重,最適合秋冬天來一碗,吃完額角會輕微冒汗。
這家店還賣瀨粉,現在做這種傳統食物的店不多見了。
2 丨比酒樓出品穩的廣式糕點
菜場左邊的「蒸品軒」專賣各種成品糕點,比如干蒸、燒賣、蘿蔔糕,統統論斤稱,比不少酒樓出品更穩。主婦們常來批量囤貨,上鍋一蒸,毫不費力就能搞定全家早餐。
鹹水角,大部分早茶店都有,不是太油就是皮太厚。這家炸的火候剛好,皮和餡的配比也合適,撕開金黃酥脆的外殼,滿口鹹香軟糯。
煎玉米餅份量紮實,粉嫩肉餡裡點綴著鵝黃的玉米粒,青翠的豆子,配色彷彿打翻了春日調色盤。
鹹煎餅,一個比臉大,炸至中空,細嚼有南乳的香。
以上加起來不到10塊錢,物價令人感動……
3 丨童年記憶中的袋裝鮮奶
當初調研東山口菜市場,這家「燕塘牛奶」呼聲最高,陪伴了一代又一代東山人長大。
小時候最愛喝百富露的鮮水牛奶,乳脂含量比一般牛奶高,奶味極其濃郁,能凝結出雙皮奶裡厚厚的奶皮。
有人說,只要逛菜市場都要來買一包袋裝奶,重溫童年的味道。
最後,我們整理了一些小 Tips,能讓你買得更開心。
菜場老手親自帶逛,
一些小Tips你必須知道
1 丨東山口菜市場分兩個
東山口菜市場,其實由兩個市場組成。其中體量更小的龜崗菜市場,才是精明Buyer們的寶藏地。由於店租低廉,菜價比大市場便宜一半。
看著亂糟糟,細挖全是寶,瓜果蔬菜鮮活水靈,各種野菜就在這裡買的。
大市場多是品牌店,買肉類比較有保證。
菜市場達人愛光顧的肉鋪,我們都幫你挖出來了,強烈建議收藏❗️❗️❗️
2 丨一份私藏肉鋪清單
買牛肉,土著們大多推薦這家,攤位號是龜崗大馬路2號之三:126。牛肉很搶手,各式部位刁鑽的牛雜更要趕早。
中午11點多,老闆娘就開始數錢,準備收攤了。晚市來可就什麼都買不到啦~
鄰居是賣粵西農家土豬的,雖然被擠到菜市場邊邊上,其實也深藏不露,老主顧都等著每年秋冬那口山羊肉。小哥處理豬手很有經驗,會仔仔細細用火槍去毛。
買雞推薦去花店隔壁那檔「週記果園雞檔」,有一種“果園肥仔雞”,是放養的走地雞,肉比一般雞緊實,養足時日,雞味也夠濃郁。
這家的土雞蛋也好,個頭偏小,蛋香不輸蘭皇。
每家雞檔都賣雞骨架,也叫”雞殼”,粵菜廚房熬高湯必備,有時會直接掛在攤位前,沒看到可以問問老闆。
花5塊錢買一副,就能熬上一鍋雞骨高湯!
3 丨加班人士友好的Bonus
晚上7點到8點半左右,是菜市場的平價大甩賣時刻。
門口小地攤的蔬菜、水果,直接按份計價,不可挑選,價格極其便宜,讓人有種抄底撿漏的快感,幸福指數不亞於雙十一清空購物車。
每到這時,總有些大爺大媽來掃貨。
別以為他們只會撿便宜,價效比才是重點。比如買燒臘,嘴刁的老東山人會告訴你,“東川飯局?得個平,雞唔靚。”
他們更愛光顧市場對面小巷裡的妙棧燒臘,貴一點,但雞肉質好幾倍。
這就是廣州人的菜市場哲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