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美食>

饅頭加工培訓資料

饅頭加工培訓資料

饅頭是中國北方人民的傳統主食,在面制食品中佔有較大的份額。饅頭粉在一般麵粉企業 中佔有60%以上的比例。如何提高饅頭粉的品質,對於企業擴大市場佔有率,打造品牌具有十分重要的

饅頭在製作加工工藝過程,是一個複雜的過程。製作工藝水平對饅頭的品質影響較大一般饅頭房、家庭製作饅頭水平較差,製作人員沒有經過專業的培訓,既缺乏一定的滿頭製作理論知識,又沒有一定的操作規範程式,更談不上完整的品質保證體系,傳統發酵工藝一般都使用老面發酵。各個操作環節難於控制。在季節變換、外界溫差變化較大時,若操作不及時進行調整,製作的饅頭常常發生失敗。本公司編寫的這份饅頭加工技術資料,旨在加強對饅頭房使用者的理論與實際操作指導,以提高他們的製作水平。

一、饅頭品質的評定

評價優質饅頭的指標有比容、白度、表面光澤度、組織結構、內部色澤、挺立度、口感等。具體內容包括以下四個方面:

1.產品外觀。 應具有適當的對稱性 且外觀要求避免出現表面皺縮、起泡、深色斑及外皮泛黃等現象。

2.產品色澤 以亮度越高 黃色度低者為佳

3.產品體積 用比容 來衡量 一般要求為2.5:1

4.產品組織 包括彈性 咀嚼性和粘牙性 彈性的測定 用手指壓縮產品10秒後觀察其回覆情況。粘牙性則為牙齒咬兩下 緩緩提起牙齒感受其粘牙程度。咀嚼性為牙齒咬幾下,以舌頭檢定樣品是否成團而不散碎 人為評定有一定的誤差,利用專門檢測儀器可對結果準確的數量化處理,避免人為因素對評價結果 的主觀影響。

二、饅頭製作工藝

饅頭製作工藝對饅頭品質的影響是很大的,如調整和麵時攪拌時間和強度可以影響麵筋的形成,可以補充小麥粉品質和不足。

1.製作饅頭時的輔料。多數地方只用發酵劑、水、食用鹼;少數地方加有糖、奶油等。(1)發酵劑。製作饅頭時常見的發酵劑有老面(或稱麵肥、面引子)和酵母。(2)水。製作饅頭的加水量大致為45%左右。具體加水量的多少根據麵粉的筋力大小、破損澱粉含量、麵粉本身水分的大小進行調整。

2.一般加工工藝程式。常見的加工工藝程式為:

部分原輔料→和麵→發酵→加鹼等原輔料和麵→壓面成型→醒發→汽蒸→冷卻→成品

北方饅頭一般都採用老面(即麵肥、面引子)發酵,生產成本低、風味好。但發酵時間長,打鹼的程度與方法不易把握,易造成極大的浪費。

3.饅頭製作主要操作工序

(1)和麵 將一定比例的小麥粉倒入和麵機,開動和麵機,將已用溫水調成糊狀的老面或溶化的酵母加入,在和麵機中攪拌5-10分鐘,至麵糰不粘手、有彈性、表面光滑時投入發酵缸,麵糰溫度要求30℃。

(2)發酵 影響發酵的因素有:①酵母的數量:使用酵母發酵,新增量1%-2%;使用老面發酵,由於面引子老嫩差異很大,同時受氣候、水溫、發酵時間等因素的影響,新增量一般憑實踐經驗掌握。一般夏天10%左右,冬天可增至30%左右。②發酵溫度。酵母菌在30℃左右最為活躍,發酵最快,一般發酵溫度在35-40℃之間。③軟硬程度。在發酵過程中,軟的麵糰發酵快,氣體容易失散;硬麵團發酵慢,麵糰的麵筋網路緊密,抑制氣體的產生,可以防止氣體散失。④發酵時間。發酵時間對面團品質影響極大,一般老面發酵時間為3小時左右。

(3)加鹼 麵糰發酵後產生大量的酸,使饅頭體積縮小,加鹼中和後,可使饅頭有較大的體積。加鹼量根據發酵程度而定,一般春秋1%,夏天1.5%,冬天0.8%左右。

(4)壓面成型 將兌好鹼的發酵麵糰用手反覆揉捏或放在軋面機反覆數次滾軋,幫助麵筋的形成、擴充套件,然後按照規定的標準分割成大小均勻、形狀相同的麵糰。

(5)醒發 麵糰經過醒發過程可使產品有彈性和膨鬆的組織,達到蒸熟後鬆軟的目的。醒發的溫度、溼度和時間直接影響醒發的品質。一般醒發溫度在38℃,相對溼度在85%-95%,醒發時間在30分鐘左右,根據不同情況適當掌握。

(6)蒸制 傳統蒸制方法是用鍋蒸,蒸30分即熟。製作工藝過程中,各個工藝環節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的。所以一定要控制合理的引數,正確地使用各種裝置,才能製出高品質的饅頭。

三、饅頭製作不理想、常見問題原因分析

1.顏色偏黃、無光澤:饅頭顏色偏黃、無光澤的原因是:①麵糰發酵不足;②蒸制時間過長;③蒸籠水重複使用,導致水質蒸汽發熱;④成型不好,成型時沒有保持麵糰表面光潔。

4.饅頭表皮出現起泡現象:①和麵前,酵母或老面與麵粉沒有充分混合均勻,導致產氣不均;②和麵時,麵糰沒有揉到位,麵筋網路沒有充分形成,導致麵糰持氣性不好;③醒發時,醒發溼度太大,產生結露;④用開水蒸饅頭,起火太快容易出現起泡現象;⑤成型時有氣泡,可在成型時多壓幾次;⑥蒸時水滴在饅頭表面。

5.饅頭表面出現開裂、起皺、死皮現象:①發酵過度、醒發速度太快;②蒸汽不足,可用旺火急蒸;③饅頭成型粗糙,要保持面光滑,可多壓面幾次;④攪拌不足,麵筋未達到充分擴充套件,麵筋的延伸性和彈性不平衡。

6.表面易壓塌陷:①成型時有斷層。故成型要注意排出氣泡,使麵糰內外形成均一整體;②麵糰醒發速度太快。可採取降低麵糰發酵溫度;③氣不旺。可採取旺火急蒸;④粉筋力不夠;⑤母或面引子失效。

10.成品抽縮:①粉筋力太強;②發酵過度;③蒸汽壓力低時,容易在蒸屜內形成冷凝水,滴到未成熟的饅頭上,造成區域性過熱;④4外界操作環境溫度變化太大。

  • 這菜好吃到到飆淚!皮Q肉嫩,香掉魂
  • 潮汕地區盛產各種餅,你試過幾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