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之前,所有疏導點整體搬遷....”
-包括我們吃了幾十年的豐儲街
-看到這個新聞的時候,我陷入了沉默....
-決定再去看一看它....
////
民間的故事都有個類似的開頭:
聽爺爺說。
我爺爺也跟我說過一個關於老徐州的故事。
在那個奎河的水還清澈的年代,
有條街上,全是糧鋪,
賣米的賣面的賣布頭的都在那討生活,
吆喝聲站在民主路上都聽得見,
>這條街,就是“豐儲街”。
看,徐福晉帶你探味這條老街!
▽▽▽
➢徐州的路名總是直白的很,建國路、解放路、民主路、復興路,無不直抒解放區的勝利喜悅。
-而豐儲街不同,聽上去就十分風雅,寓意“糧豐儲滿”,街如其名,繁華地幾經更迭,論及小吃街(菜市)人氣,它的地位至今無人撼動。
➢徐州人的經緯分明深入骨髓,東西南北區互不買賬,尤其關於吃,西區的若說食在湖濱,下澱的肯定不答應,東區的稱綠地是宇宙中心,師大的白眼都快翻到後腦勺了。
-唯獨提及豐儲街,各方勢力迅速握手言和,任職業槓精,也會認真思考下,沒趣說句“豐儲街的話,就還行吧”。
////
用央視《遠方的家》欄目導演的話說“豐儲街,就是我想象中的老徐州的樣子。”
➢豐儲街,別名豐儲菜市。但在吃貨心中絕不僅僅是個菜市,全長僅500多米的步行街,光小吃就不少於300家。並且一成以上都可問鼎徐州名小吃,豐儲街有多狂野,在某寶上居然有職業的豐儲街代購。
豐儲街上的鋪子,無一例外的油脂麻花,別說用餐體驗了,就是想消停的站著吃兩口,來往的人流都不允許。
➢更難得的是百花齊放,隨便駐足一家鋪子,都不會踩雷,十幾二十年的老鋪,更是一抓一把。
以下節選部分豐儲街小吃,
僅供參考,排名不分先後:
豐儲街蝸牛
蝸牛這種獨屬於夏天的美味,愣是讓這家鋪子打破了季節限制,全年供應。若是你沒吃過,怕找不著,不打緊,隨時挑個時間到豐儲街,看到一條流動性很快的長隊就是她了。
老闆娘手速極快,任顧客再多再嚷嚷也不會搞錯“蟹鉗20!烏頭牛15,誰的!想好要啥了嗎!讓一下慢慢想,下一個!”在各行各業都一片頹勢的當下,這種囂張,真是大快人心!
宋記捲餅
宋記雞柳之於豐儲街,相當於詩歌之於唐朝。可以沒見過,可以沒吃過,但定不會聽都沒聽說過。下午四五點鐘,剛接上孩子的媽媽,翹班溜出來的小姑娘,總能剛剛好“順路”買個雞柳捲餅七七。
這雞柳要說有什麼巧奪天工的手藝,還真談不上。不過是雞柳脆的剛剛好、裡脊嫩的剛剛好、餅煊乎的剛剛好、甜醬香濃的剛剛好,一切剛剛好就湊成了小吃裡的獨一份。
牛排老店
如果說上述的兩家,讓你見識了豐儲街的人氣,那牛排老店則足以體現豐儲街的脾氣。著急的人吃不得這家牛排,排隊的食客此起彼伏的嚷嚷著“好了忙?章聞好?”老闆依舊慢條斯理的把牛排鋪展開,慢條斯理的鋪上面包糠,慢條斯理的油炸…
隨著所有暴脾氣都被老闆磨平,心頭的美味終於拿到手裡。只一口,生活的希望又被重新點燃。酥到掉渣的牛排,碎屑嘎嘣嘎嘣的掉落在領子袖口,來不及拍打幹淨就又拿起一大塊塞到嘴巴里。
崔寨熟食
崔寨熟食家最見長的是什麼?你若問我,我就笑而不語。但適逢外地親友來總還是要買上幾斤打打牙祭的。畢竟沛公親自代言的香肉,即使上不了檯面,也是徐州的排面。
四川泡菜
沒有四川泡菜的盛夏,我是一天也呆不住的。任輕食餐廳把沙拉做的多麼花裡胡哨,我仍舊覺得味道不及泡菜三分。
早餐一碗清湯麵配一小碟海帶頭魚片有滋有味;午餐燒餅夾上辣白菜腐衣一通狼吞虎嚥;晚飯不吃主食了,直接拿豆角芸豆鹿角海蜇拌份素菜清爽可口;宵夜嘴饞了,看著電視磕上一大袋泡椒雞爪也沒啥負罪感。
王記手打丸子
逢年過節,王記家的丸子一早就賣完了。他家的丸子真心話,是小貴的。一家人隨便做份雜拌就得三四十塊。但若是見過他的製作過程,保準不會再去別家了。
一盆的肉餡啪啪啪摔成泥,比《食神》裡的莫文蔚還要賣力氣。滾開的水,直接把丸子汆進去,隔著老遠就聞見香味。有新客光顧,老王總特別豪邁的撈起丸子推到人面前“嚐嚐。熟的,不好吃不要”。
老萬熟食
誰家小區附近還沒個熟食店,但能讓驅車好幾公里排隊來買的,除了市中心毛家,也就只有老萬了。
老萬家的熟食看上去沒什麼特色,沒有醬色,甚至有些白氣。但格外搶手。哪怕比普通的熟食店還要貴些,食客也全然不在意。吃過的人才知道,老萬家的熟食處理的多幹淨,看上去平平無奇的豬下水,其實是個滷味小天才。
當然,還有眾多小吃,
也是風味絕佳。
豐儲街要搬遷的訊息一經發布,
各個年齡段的徐州吃貨都暗自神傷。
☉ 這裡牽動著的不僅僅是味覺,
-還有數不盡的歲月。
好友大岑:我是六中的,高考時候夜自習來不及回家吃飯,一個燻肉大餅一杯蛙魚就是晚飯。到現在我吃到燻肉大餅就能想起模擬考試。
好友毛毛:我家原來就住袁橋。這片我太熟了,閉著眼都能給你說這附近有啥吃的。除了小吃,後邊還有不少飯店味道都才好。
好友小任:我是這兩年才知道豐儲街的,感覺這條街上的網紅小吃可多了,東頭的冰粉個人覺得是徐州最好喝的一家。
好友牛燕:啥買不著的老味擱這都能買著。沓烙饃、米粉肉、蒸菜,我一不想弄飯了就到這隨便拾弄點吃。
◆豐儲街搬遷情況小計,
據商戶反映,搬遷時間暫定5月1日前,取締疏導點。門面商戶原址不動,疏導點攤位整體搬遷至好來菜市場,目前統計來的部分商戶的搬遷計劃如下:
王昆豬蹄:不搬遷,已租下豐儲街西路口門面繼續經營
四川泡菜:搬遷,跟隨市場去新菜市
蕭縣黃牛肉:不搬遷,原位置租下鋪面
江西西餅屋:不搬遷,原位置租下鋪面
老袁家蒸菜:不搬遷,原位置租下鋪面
老萬熟食:搬遷,隨市場一起去新菜市,但在豐儲街東頭也會租一間鋪子
米粉肉糯米藕:不搬遷,原位置往北5米租下鋪面
崔寨狗肉:不搬遷,原位置租下鋪面
南京酥餅醬香餅:不搬遷,原位置有鋪面
豐儲街蝸牛:搬遷至豐儲街東頭,民主路上
牛排老店:不搬遷,原位置有門面
宋記雞柳:不搬遷,原址正常經營,豐儲街東頭開分店
米糕:不搬遷,原位置有門店
後 記
曾幾何時,在外地求學的筆者,曾無比嚮往,家鄉有朝一日也能建高架修地鐵,也能十里洋場,也能讓我體會一把僅憑一頁戶籍就趾高氣揚是種什麼感覺。
現在,這些願望逐一都實現了。徐州出落得越發像個大都市的模樣,數月不到的地方就可能會轉向。牌樓菜市沒了,開明菜市搬了,巨龍夜市殘喘一絲氣息,二七、剪子股、堤北…
這些難等大雅之堂的髒亂差,終於逐個退出了歷史舞臺,如此招眼的豐儲街當然也不會例外。
城市要蛻變,不可能因為吃貨的小情懷就任由一條主幹道成日堵的水洩不通。
越成長我們也越習慣了遺憾才是常態,但這一次,我不希望再感傷的匆匆告別。一如歌詞中所言“說再見,再見就不會太遙遠”,相信憑你們的手藝無論在哪安營紮寨都能名震一方。
-
1 #
-
2 #
宋記雞柳,十幾年前在奎河邊乾的時候就吃過,那時候和燻肉大餅也是臨邊攤,現在每天路過門口,我就好奇了,值當排那麼長隊嗎。。。旁邊的燻肉大餅乾瞪眼
-
3 #
真正的徐州老味道越來越少了
-
4 #
城市沒有了煙火氣,只能剩下冰涼。
-
5 #
老百姓買菜越來越不方便了
-
6 #
最後一張圖片是徐福晉嗎
-
7 #
就喜歡馬路市場,接地氣有人氣,看見什麼想買停下就能買隨心而定。
-
8 #
豐儲街洗浴搬哪了?
-
9 #
其實也就那麼回事,有些談不上好吃
剪子股拆了,連豐儲街都要拆,好多好吃的都不知道搬到哪裡了,以後熱鬧的街市場景也看不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