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以早餐出名的城市
很多人第一反應會提到武漢,想到廣州
但作為一個土生土長的上海囡囡
必須要給“上海早點心”留下姓名!
不曉得有句話,你們聽說過伐——
每天叫醒上海人起床的,不是夢想,而是早點心。
早點心之於上海人
不僅是一種美食文化
更是一種深入骨髓的行為藝術
我們先撇開那些花花綠綠的網紅Brunch不說
今天就單純來聊聊那些老牌子的滬式早點心
個個都是人均不過10元的良心價
還能連吃1個月30天都保證不重樣!
⏰ Day1:大餅包油條
形容大餅的量詞是什麼?一隻,一個,還是一塊?統統不對,應該是一副。
大餅配上油條才算得上是一副標配。口味還有鹹甜之分,甜的是圓形胖頭陀,鹹的則是長形瘦頭陀。把熱騰騰的油條彎幾下放到大餅當中,再對摺,切記要把酥脆的那一面朝裡,不然屑咧嗦落掉一地,吃相就不好看嘍。
⏰ Day2:粢飯糕
粢飯糕的原料用的是粳米,原粒壓成糕坯,再下油鍋炸。別看外表酥脆略帶鹹味,內裡卻極為軟糯,門檻精的囡囡專門挑粢飯糕的四個尖尖頭吃,格外焦香,雖然經常會搭牢後槽牙,但是也實在是抵不住誘惑啊。
⏰ Day3:澆頭面
先來一段快板兒報菜名:辣肉面、大排面、獅子肉面、大腸面、雪菜面,鱔絲面,燜肉面,豬肝麵,辣醬面…
今天估計是集體上海人最糾結的一頓早飯,畢竟光是澆頭面就能給你吃出九九八十一種花樣精。發現菌之前還盤點過43碗麵,這連續吃麵2個月的日子誰能懂?
⏰ Day4:小餛飩
一碗正宗的柴爿小餛飩裡,應該有哪些料?紫色、蛋皮、小蝦米!最好的配置還需用小砂鍋來煮,只可惜現在上海馬路上鋪天蓋地的福建千里香,能做出砂鍋小餛飩的店家著實少之又少啊。
⏰ Day5:小籠
許多外地or外國人對上海特色食物的第一印象就是小籠包,“輕輕提、開小窗、一口悶”,這三步曲從當地人嘴裡念出來實在是有點奇怪,可能是因為天生自帶吃小籠包的技能?
晶瑩剔透的外皮包裹著鮮淳的湯汁,搖搖晃晃的樣子實在是惹人可愛,到了秋風起的日子還有老價錢的蟹粉小籠,每一口都是好味道。
⏰ Day6:羌餅
發現菌看過無數篇早餐安利貼,羌餅的出現頻率真的低!
它也算得上是上海的老麵點了,有油羌餅和硬羌餅兩種,油羌餅油水多,香而鬆軟,而硬羌餅不用油,吃起來更有嚼勁,表面是香氣滿滿的白芝麻粒,一塊一塊切成三角形來賣。不過現在很多地方都不賣了,發現菌也蠻長時間沒有吃到了。
⏰ Day7:米飯餅
有句說句,米飯餅的賣相和烹飪方式,有沒有一點像現在超火的舒芙蕾?正面軟嫩反面焦黃,再一個二合一,簡直了!
入口則是綿密鬆軟,齒間還留有濃郁的米酒香氣,跟大餅一樣,米飯餅的好搭檔是油條。蓬鬆酥脆的油條,碰上香軟可口的米飯餅,光是層次感就讓人一本滿足了。
⏰ Day8:麻球
麻球是一個圓滾隆冬的小胖子,金黃飽滿的外殼下藏著一顆軟糯香甜的豆沙心,跟扁扁的南瓜餅倒是有點異曲同工之妙。麻球切記一定要趕著出鍋的那陣熱騰勁吃,不然放涼了總會有種油膩感,容易嗝胃酸。
⏰ Day9:包腳布
論一個上海人正不正宗,就看他是講包腳布還是煎餅果子。用蜻蜓竹竿把粗糧麵糊均勻鋪開,再依次加入雞蛋、蔥花、榨菜、脆餅,用老上海招牌的甜麵醬做收尾。啊嗚一口是豐富的層次感,粗糧外皮和脆餅的焦脆、蔥花和蛋花的香氣,想想都要滴口水。
⏰ Day10:雙釀團
雙釀團算得上是著名的海派甜點了,如果你是紅豆沙和黑洋沙的擁躉者,那雙釀團絕對是你不得不pick的單品,咬開即見兩種沙陷和糯米層次分明的“相處其中”,表層還有點點椰絲,就讓這多到快要撲出來的芯子在你齒間瘋狂翻滾吧!
⏰ Day11:粢飯糰
最早的粢飯糰很是清湯光水,白糯米在手掌心鋪開,撒上一大勺白砂糖,再疊進一根油條,不停地捏捏搓搓成一個正圓。咬下去是糯米的香氣和砂糖的甜味,天冷的時候還能邊吃邊捂手,覅特有意思喔。現在粢飯糰可不得了,鹹蛋黃、裡脊肉、火腿腸、老油條、蟹柳…真的是胃口有多大,粢飯糰就有多大。
⏰ Day12:生煎饅頭
皮薄、汁濃、肉香…所有讓唾液腺瘋狂的形容詞都出現在了生煎饅頭身上。底部焦香口脆,上層還有飄著香氣的黑芝麻顆粒,剛出鍋的時候還伴隨著刺啦刺啦的冒油聲,光靠腦補都覺得嗲。
⏰ Day13:泡飯
對上海人講,說吃泡飯是一種情懷。而且做法也非常簡單的,直接熱水衝進隔夜的凉米飯裡搗搗開,講究的人會掉到第一瀑水,重新再泡一遍開水。配菜的花樣精也很多,隔夜菜、醬瓜、腐乳、鹹鴨蛋,發現菌頂頂喜歡吃的是前一晚剩下的魚凍,鹹鮮的魚凍在熱乎乎的泡飯漸漸化開,每一口都別有滋味。
⏰ Day14:雞鴨血湯
心、肝、肫、腸,再加上豆丁大的血塊,順著調羹滑入喉嚨,嫩、香、鮮、燙!身上每一個毛孔都被照顧得色色一一。
⏰ Day15:鍋貼
說生煎饅頭和鍋貼是同一種東西就是賣相不一樣的要出來吃生活了哦。畢竟在上海鍋貼和生煎都能分成2個黨派,怎麼可以混為一談?鍋貼的兩個尖尖角是本菌的最愛,焦香的外皮一口咬下,猛吸一口裡面的湯汁,之後再整個吞下,讓精肉和薄皮充斥整個口腔,別誇!吃就對了!
⏰ Day16:雞蛋餅
很多人把包腳布也稱為雞蛋餅,這個概念是非常不對的。陪伴上海人長大的原始雞蛋餅,應該是這種軟皮的。口感雖然有點憋塔塔,但是完全不會覺得幹,再順手加個火腿腸,簡直有滋有味。左手雞蛋餅,右手可可牛奶,應該是不少學生黨的早餐標配了吧?
發現菌讀高中的時候,校門口總有個阿婆推車攤蛋餅,也算得上是當年人氣最旺的攤頭了,寫到這裡還有點懷念那個味道咧。
⏰ Day17:燒麥
每次吃燒麥,發現菌都會被姆媽罵浪費。因為為了能多吃一點當中的糯米芯子,發現菌總會很刁地“脫”下外皮,那醬油糯米配上口感分明的香菇丁肉丁,哪裡還捨得把胃口留給外面的“衣服”喔!
⏰ Day18:崇明糕
別因為崇明糕的大碼子而對它“望而生畏”,淡淡的米香和恰到好處的紅棗甜味絕對是吸粉利器!特別是剛出爐的時候,那灶間蒸騰的汽霧和濃濃糕香真的是讓人食指大動,家裡的老人還會把崇明糕和粥放在一起燉煮到酥爛,不過本菌倒是不好這口啦。
⏰ Day19:湯糰
發現菌很多外地同事都對上海人的鮮肉湯糰表震驚,“這竟然還能有鹹口的”。沒錯!“撕”開Q彈有嚼勁的糯米皮後是鮮濃的肉汁,大顆的肉芯絕對是肉食愛好者無法拒絕的美味。如果你對這獵奇的口感無法接受,那還是走走黑洋沙的保守路線吧。
⏰ Day20:蔥油餅
不是所有包著蔥花的煎餅都叫蔥油餅。正宗的上海蔥油餅的工藝可是很複雜的,反覆揉搓的酥皮,大到包不住的蔥花,講究的手藝人連卷多少層都有嚴格規定。咬下去層層酥脆還有濃郁的蔥香,哪怕抗拒蔥味的人嘗過蔥油餅都要誇到拍大腿,有些小店還有雞蛋加蔥油餅的隱藏選單,可以一試喔。
⏰ Day21:牛肉煎包
牛肉煎包算是清真食品。煎包皮是發麵,內陷是牛肉(有些店家賣的還是咖哩牛肉味兒,加上些許捲心菜打輔助),兩面煎至金黃微焦即可出爐。個頭比拳頭還大,一口下去滿嘴肉汁,一頓一個絕對管飽。
⏰ Day22:酒釀圓子水瀑蛋
跟前面提到的湯糰不同,這道食物選擇的是沒有餡料的小圓子,出彩點也是在於帶著米酒香氣的酒釀和流“旺”的水瀑蛋,這可是個考驗技術的活,製作難度堪比日式料理中的溏心蛋。蛋不能太生以至於無法結塊,也不能太老整個硬邦邦。
⏰ Day23:年糕團
連年糕團都有甜鹹之分!甜黨會撒上黑芝麻糖粉,年糕的餘熱會讓細砂糖慢慢融化;鹹黨一般是加肉鬆和鹹菜,懂經的老吃客還會獎勵自己一顆鹹蛋黃。手心手背都是肉,今天吃哪種口味?難以抉擇啊!
⏰ Day24:麻油撒子
這個想必很多年紀偏輕的上海囡囡都不曉得了伐,發現菌以前最喜歡跟著外公屁股後面吃這個小點心。衝一碗熱燙的糖水,再把麻油撒子浸透在裡面,不曉得你們家裡是不是這種吃法喲?
⏰ Day25:咖哩牛肉湯/油豆腐粉絲湯
之所以把這兩種放在一起講,是因為雖然聽起來很“硬菜”,但卻是很多早點心的最佳配角。生煎饅頭、小籠包、鍋貼…這種強強聯合的手段才是上海人正宗的早飯搭配方式。
⏰ Day26:爛糊面
爛糊面和菜湯麵可是兩回事情喔,千萬不好混為一談。“不過就是湯水多的菜湯麵等他放糊掉嘛”,話是這麼說,但口感卻是天差地別。好的爛糊面一筷子很難夾起完整的麵條,小小的肉絲在湯麵裡吊足了鮮味,呼嚕呼嚕一大碗,放在冬天最是落胃。
⏰ Day27:刀切饅頭
這個真的是發現菌小學時候吃得最多的早點心了,買速凍包裝的蒸一蒸特別方便,哪怕空口吃都有濃郁的奶香味,不會覺得寡淡乾巴巴。聰明的吃法是蘸煉乳,不知不覺能吃下一整盤!黑暗料理界的燒烤攤還有烤饅頭片的做法,配上各家的祕製醬料也是一口一個吃到停不下來。
⏰ Day28:鹹肉菜飯
老清老早就吃鹹肉菜飯會不會有點“登”?但是你轉頭想想那灑在鹹肉菜飯的顆顆豬油渣,是不是就難以抗拒了?這時候配上一碗鮮得來掉眉毛的大骨頭湯,噢喲絕對小康level了喔。
⏰ Day29:排骨年糕
一大塊炸排骨和兩塊炸年糕是分量標配。經過反覆捶打的排骨吃口很是酥軟,不會被外面的“麵皮粉”擋住美味真面目,稍許過油的年糕也是非常有嚼勁,配上各家祕製的蘸醬(通常是甜麵醬加辣醬油),味道俠氣讚了!
⏰ Day30:大餛飩
比較經典的兩種配料是薺菜肉和蝦仁肉,在本菌看來,比起吃餛飩,更享受的是包餛飩過程。滑滑的餛飩皮,夾上一大筷子肉芯,胖登登的大餛飩簡直是“豬豬女孩”在世。小姑娘要是早飯來一碗大餛飩,估計到中午都沒有胃口咯。
寫這麼一篇早餐盤點,越寫越餓,邊排版邊咽口水就是本菌的現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