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清明前後,便是吃青團的高峰期。
過了這個點,就很難再吃到新鮮美味,帶有童年記憶的青團了。
青團是江南地區一帶的傳統特色小吃,起初是清明用來祭祀先人的小甜品,後來逐漸演化成春遊小吃。
青團一般是用新鮮艾草的汁液拌進糯米粉裡,再包上豆沙或蓮蓉等餡料,不甜不膩,還帶有清淡悠長的青草香氣。
由於各地食材和飲食習慣的不同,也有用面蒿、漿麥草等綠葉蔬菜做成的青團。
雲南人的青團,一般是用面蒿做的,在本地叫面蒿粑粑或火草粑粑。
每年清明前後,大街小巷都能看到面蒿粑粑的身影。
雲南人為何如此迷戀面蒿粑粑?
面蒿是雲南人的叫法,也有人叫火草。
因清明前後採食口感最佳,又名清明菜、寒食菜。
早年間,因生活條件艱苦,貧苦百姓初春家中囤糧所剩不多,常去田間地頭摘野菜,放到粗糧裡蒸著吃。
面蒿粑粑,可以說是艱難生活之下的產物。
但現在,人們步入小康,天天大魚大肉,粗茶淡飯反而成了高階酒店裡的綠色美食。
再加上人們養生觀念的提高,面蒿粑粑越來越受年輕人的青睞。
而飲食養生,是雲南人最在行的。
面蒿中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脂肪、粗纖維、礦質元素及氨基酸,具有很高的食用性。
【食用功效】止咳平喘,降血壓,祛風溼,利溼濁。
將面蒿與糯米煮飯同吃或用來做面蒿粑粑,對脾胃虛弱、消化不良和肺虛咳嗽等具有一定緩解改善作用。
在農村,大人哄小孩子吃麵蒿粑粑,會告訴小孩子清明吃了面蒿粑粑,就不會肚子疼。
這或許是農村人世世代代對面蒿食用功效的另一種通俗解讀。
食療功效是雲南人鍾愛面蒿粑粑的理由之一。
美味可口才是雲南人為之瘋狂的主要原因。
面蒿粑粑可以直接切了和糯米粉,糯玉米粉做粑粑,也可以打成汁液溶進米麵中。
口味鹹甜均有,做法可以蒸,可以炸,還可以用炭火烤。
蒸出來的軟糯香甜,炸出來的外脆內韌,烤出來的自有一股炭香。
變著花樣吃,可以吃出百般滋味。
是雲南小夥伴的童年味道。
在外如若想吃麵蒿粑粑,那多半就是想家了。
而云南的面蒿粑粑,要屬文山廣南的最為著名,廣南以俊山綠水聞名,盛產糯米,香米,最有名的是八寶貢米,因此用廣南糯米做出來的面蒿粑粑,香軟可口,入口清香。
來年春天,到文山遊玩探親,定要去嚐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