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香排骨
“五香排骨”香、嫩、鮮俱備。蘇州五芳齋麵館所制尤有名。
原料
豬大排骨3000克(50塊量)。豆瓣醬85克,綿白糖30克,紹酒35克,精鹽10克,醬油100克,甜麵醬50克,味精6克,八角、茴香15克,蔥末15克,薑末20克,熟豬油2500克。
製法
1.將蔥、薑末置缽中'放入豆瓣醬,搗爛拌和,加精鹽(8克)、味精(5克)、醬油、綿白糖、紹酒拌勻。
2.將豬大排斜批斬成每塊60克厚薄均勻的塊,每塊骨肉相稱,用刀背逐塊平拍幾下,使結締組織鬆散,中間剞一刀,放盤中,再將拌勻的豆瓣醬徐徐倒入,並不斷翻動,使每塊排骨勻沾上醬,再逐塊取出整齊地疊入缽中,置3小時左右,使調味滲透。
3.將八角、茴香研細,加精鹽,放入炒鍋,上中火略炒離火,加入味精拌勻成茴香粉。
4. 炒鍋置中火上,入熟豬油,燒至五成熱時(不能過高),將排骨散開放入炸制,並加入甜麵醬,用鏟不斷在鍋底輕鏟,至色如象牙併成熟時逐塊撈出,裝入盤中,撒上茴香粉即成。
滑溜裡脊
色白,有少量青豆配色,清雅,滑嫩,鮮潔。
原料
豬裡脊肉350克。青豆10克。精鹽2克,紹酒10克,雞蛋清1只,味精1克,蔥末5克,薑汁3克,溼澱粉15克,熟白豬油50克,高湯50克。
製法
1. 裡脊肉去衣膜,批成柳葉片,再用清水漂洗,瀝乾。放在碗中加鹽(1克)、酒(5克)輕輕拌和,然後加入蛋清及溼澱粉(7.5克)上漿。
2.將湯、酒、鹽、味精、溼澱粉一起合成白色調味芡汁。
3.淨鍋置火上,用熟白豬油滑鍋,再加油適量,燒至四成熱時,特里脊片投入,撥散,見色變白時倒入濾勺瀝油。
4.原鍋留底油,倒入芡汁,汁沸即下里脊片,翻炒均勻,淋少許麻油,撒入青豆起鍋裝盆。
軟炸裡脊
色淡黃,外香軟內鮮嫩。
原料
豬裡脊肉350克。花生油1000克(約耗75克),紹灑5克,精鹽1.5克,味精2克,雞蛋清2只,富強粉25克,溼澱粉25克,花椒鹽1碟。
製法
1.將裡脊肉剔去筋膜,剞斜十字形花刀,刀深至1/4,刀距為3毫米,再縱切成兩三條,然後切成菱形塊,用酒、鹽(1克)、味精(1克)拌勻,稍置,使肉入味。
2.雞蛋清、溼澱粉、富強粉及鹽(0.5克)調勻成蛋清糊。
3.旺火熱鍋,入花生油,燒至五成熱,將裡脊肉塊裹勻蛋清糊,逐塊放入油鍋,炸至斷生時撈出,待油溫升至七成熱時,再入鍋炸至淡黃色,瀝去油裝盆,跟花椒鹽1碟上席。
蟹粉獅子頭
蘇州陽澄湖大閘蟹素享盛名。蘇州“蟹粉獅子頭”(即蟹粉肉元)與他處製法有所不同,依次呈黃、綠、紅三色.味鮮香,肥而不膩,用於秋冬季。
原料
淨豬夾心肉(肥4精6)600克。蟹黃50克,蟹肉100克,淨青菜心500克。熟豬油100克,紹酒100克,精鹽4克,醬油30克,綿白糖20克,雞蛋1只,蔥15克,薑汁12.5 克,幹澱粉5克,白湯500克,味精1克。
製法
1.將肉細切粗斬成米粒狀,放入缽內,加蔥末(5克)、薑汁(10克)、酒(25克)、鹽(2.5克)、醬油(10克)及蟹肉、雞蛋攪緊。將拌好的肉茸分成4份,做成4只肉圓待用。
2.旺火熱鍋,加豬油(50克),將4只肉圓放在粘有幹澱粉的手中略略撳扁,逐一放入鍋中煎黃後,加酒(50克)、糖、醬油及白湯燒沸,轉文火燒半小時左右,取出肉圓裝盆。
3.同時旺火熱鍋,加豬油(30克),下青菜心,加鹽(1克)及味精煸透,入肉圓原汁燒沸,加水澱粉著芡,出鍋澆在肉圓上。
4.另以旺火熱鍋,加豬油、蔥花、薑汁,將蟹黃下鍋,加酒燜透,加鹽,略加湯稍勾芡,出鍋鋪在青菜上。
糖醋排骨
“糖醋排骨”,色醬紅,有光澤,香鮮,甜酸適口。
原料
豬排骨500克。紹酒50克,醬油40克,綿白糖50克,飴糖100克,玫瑰醋40克,番茄醬20克,豬肉湯100克,溼澱粉15克,熟豬油500克(約耗25克)。
製法
1. 將排骨洗淨,斬成約3.5釐米長、2釐米寬的方塊,排鬆。
2.炒鍋置旺火上,入豬油,油七成熱時,放入排骨(油溫保持在五成熱),炸至斷生,倒入濾勺。原鍋再上中火,仍將排骨放入,舀入肉湯,加酒、綿白糖、醬油、飴糖燒沸,移至小火熇5分鐘後,加醋、番茄醬,再移到旺火上,用水澱粉調稀勾芡,起鍋裝盆即成。
椒鹽排骨
色金黃,外香鬆,內鮮嫩。
原料
豬大排400克,紹酒10克,醬油10克,鹽2克,味精1克,雞蛋1只,幹澱粉15克,花椒鹽1碟。
製法
1. 將大排斬切成6毫米左右厚薄的大片,斬去一點大骨,使排骨不致帶骨過多,拍鬆,再將大片斬成l釐米寬的條,每條均略帶骨。
2.排條放入碗中,加酒、醬油、鹽,味精、幹澱粉與雞蛋漿拌均勻,投入八成熱的油鍋內,炸至斷生撈起,油溫升高再炸,至金黃色,並略浮起,即撈出裝盆,跟花椒鹽上席。
醬爆肉丁
醬汁緊包肉丁,香、嫩、鮮。
原料
豬腿精肉350克。熟豬油500克(實耗50克),麻油10克,紹酒10克,精鹽1克,雞蛋清1只,幹澱粉15克,綿白糖3克,甜麵醬40克,蔥末1克,味精0.5克。
製法
1.將肉去筋,批成約1.6釐米厚的片,兩面用刀輕輕排剞,切成1.6釐米闊的條,再切成約1.6釐米見方的丁,加鹽、酒、蛋清拌搭,加幹澱粉上漿。
2.旺火熱鍋,加豬油,待油溫五六成熱,放入肉丁,撥散,溜至斷生,倒入濾勺去油。
3.旺火原鍋,留熱油少許,入蔥末,待蔥黃起香,放入醬,炒至光潤髮香,加糖、味精拌勻,再放入肉丁,顛翻使醬汁緊包肉丁,淋麻油出鍋即成。
醬汁肉
“醬汁肉”為該店於清明至立夏間供應的時令名品,色澤鮮豔紅亮,皮糯肉爛,味偏甜略帶鹹,肥而不膩。
原料
豬肋條肉6000克(不帶奶脯)。豬頭1只,豬爪8只。紹酒250克,精鹽350克,冰糖屑750克,綿白糖1150克,蔥結200克,薑片100克,八角50克,桂皮50克,紅曲粉100克。
製法
1.將豬爪(剖開)、豬頭肉(劈開豬頭,取出豬腦,一分四瓣)、肋條肉分別刮洗乾淨。將肋條肉切成“升籮”狀方形塊,每塊重約100克,同豬頭肉、豬爪一起入鍋,舀入清水(淹沒為度),用旺火燒沸約10分鐘;撇去浮沫,取出洗淨。
2. 原湯鍋中加鹽燒沸後,再撇去浮沫,放入鍋墊,先入豬頭肉,再放豬爪,最後將肉塊皮朝上排放在上面,加酒、蔥結、薑片、八角、紅曲粉,壓盆後蓋上鍋蓋燒沸,再轉小火燜至酥爛(約兩個半小時),然後加入冰糖屑與綿白糖,待滷汁收稠,鍋離火口,取出醬汁肉(豬爪、豬頭肉另用),皮朝上放在打瓷盤中,食時澆上滷汁即成。
荷葉粉蒸肉
蘇式“荷葉粉蒸肉”特色獨具。用粳米炒後磨粗粉,香鬆不粘牙;鮮荷葉仍保持翠綠,雖出於庖廚,竟一塵不染,涼生席間,清香沁人,無復有食肉之油膩感,最宜用於夏季。
原料
豬五花肉(淨)500克。麻油25克,紹酒25克,醬油35克,黃豆醬15克,白糖25克,粳米100克,桂皮、茴香10克,丁香5克,蔥10克,姜5克。鮮荷葉兩大張。
製法
1.豬肉刮洗乾淨,出去肋骨,切成長約8釐米的肉塊10塊,放在碗中,加醬(塌細)、醬油、酒、香料(一半)、糖、蔥、姜拌勻,浸漬半小時。
2.粳米加香料入鍋炒至黃熟,去香料,米碾成粗粉(粉不能細,亦不可以糯米代用,否則粘牙)。
3.將肉中的香料、蔥、姜揀出,拌上炒米粉,皮朝下置碗中,蔥、姜、香料放在上面,加蓋,用旺火蒸約3小時至肉酥爛,去蔥、姜及香料。
4.同時將鮮荷葉劃成10張,批去背面老筋,在開水中泡一下,冷水換涼後,毛面向上平置案板上,將剛出籠的熱肉和粉逐一放上,滴上麻油包成10包裝盆,再上籠急火蒸5分鐘左右,荷葉香透出,立即上席。
叉燒方
“叉燒方”即《桐橋倚棹錄》之“燒肉”,舊亦用於高檔筵席。皮金黃而不焦,正如袁枚所說,油膏走入皮內,皮鬆脆而味不走。肉雖肥但不膩。
原料
豬肋條肉一長方塊約3000克。甜麵醬、蔥白頭段、花椒鹽各兩碟。
製法
1.選用皮薄肉嫩,帶有正中7根肋骨的豬肉一方塊,刮洗乾淨,用尖竹筷在肉面上戳若干小孔眼(深達肉皮為止)。
2.肉皮朝下,平置臺上,用鐵叉從肉塊第二根肋骨與第六根肋骨之間,順骨縫叉入,進叉約6.7釐米處,翹起叉尖,穿出肉面,隔約6.6釐米再叉入肉中,最後叉尖從另一邊穿出,再用兩頭削尖的竹筷橫叉在肋肉的兩邊,別在叉齒上,使肉塊平整地固定在鐵叉上,以沸水澆肉,使肉皮收緊。
3.爐膛內分三次放入蘆柴7500克(或用木炭火),點燃後燒至無火苗無煙霧時,將柴炭撥成凹糟形。平持又柄、將肉塊(皮朝下)伸入爐膛內(離底火高約13釐米),先將肉皮燒約20分鐘,皮起焦殼,肉面烘乾,即擦淨叉尖,脫叉,將肉刮洗乾淨後重新如前法上叉,復入火上燒烤。
約20分鐘離火,用溼布蓋在肉皮上潤溼一下,用刀颳去肉皮上的焦黃色,然後再按此法烘刮一次。此時肉皮呈金黃色(約七成熟)。
刮淨後,用細鋼針在肉皮上戳若干小孔眼,將肉皮朝下,再放入爐膛內,在微火上烤約20分鐘,至肉皮再呈黑釉色時取出,刮淨皮上焦黃色。翻過來將肉骨向下烘烤均勻,至肋肉收縮,骨頭伸出時取出。
經過屢次燒烤,刮淨,皮已很薄,肉已均勻烤熟。最後,將肉皮朝下用微火烤約半小時,使肥膘油滲入肉皮(必須保持燒方乾淨,不再起焦),待發出吱吱響聲時即將燒方獻席後脫又。
4.先批脆皮,切成長約1.6釐米、寬約1.3釐米的斜方片拼整裝盆上席;再將皮骨之間的肉切成薄片裝盆上席;最後將肋骨上的肉切成薄片裝盆。初上脆皮時即應跟甜醬、花椒鹽、蔥白頭段各兩碟,空心餑餑20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