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不是生與死,也不是我喜歡你而你卻說我是個好人,而是我在人聲嘈雜的大排檔光著膀子啃豬骨煲,你卻在紅男綠女的酒吧裡有一搭沒一搭地玩手機喝假酒。
宵夜有一寶,當屬豬骨煲。說起澳門最好吃的豬骨煲,當屬新南粵的成記美食。
位於筷子基的新南粵水果批發市場,是一棟老式的矮式建築,如果沒有當地人帶路,很難找到這樣一個偏僻之處。車子從市場入口進了,穿過一條狹窄而潮溼的通道,轉過幾道彎,來到二樓,便見一個長條形寬闊的露臺,大約四五百平方。現在邊上的鐵柵欄旁,還能看到不遠處珠海的居民區。
成記美食就處在露臺的一角,據說經營了很多年,裝修裝置都很老舊,除每週二晚休息外,一直在用最樸素和市井的小店方式,見證著這個時代的變遷。
很多年前在澳門搵食的時候,常常會在深夜凌晨時,一行人來這裡宵夜,有幾道菜至今記憶猶新,懷念不已。
椒鹽九肚魚。色香味俱全,用一種潮汕人稱之為“豆腐魚”的軟體海魚炸制而成。炸前需掛濃漿,火候也要恰到好處,火太小則魚身軟,香味不能完全逼出來;火太大則魚身會焦,且掛不住漿。炸好後的魚身,外表呈金黃色裹著青椒碎的綠色,咬開後則呈現冒著熱氣的白色。輕輕咬上一口,外酥裡嫩,鮮香交融,不待細嚼,像豆腐一樣的肉身早已四散開來,入口即化,滑嫩似凍奶,表皮如卜脆,酥香無比。
姜蔥炒花甲。這是粵式小炒裡面的一道經典小菜。花甲大致已用滾水焯過,不留一點沙質。再以蒜末椒碎爆油後迅速翻炒,期間加入料酒和薑片去腥,起鍋前再投入紅椒段微炒,再撒蔥段,澆勾芡,淋蠔油,入得盤來,但見殼開肉現,紅椒黃姜青蔥褐殼白肉混合,甚是色美。連殼一起夾入口中,濃而不稠的醬汁先刺激味蕾,再用舌尖把白肉和甲殼毫不費力得剝離後,那肉質嫩中帶甜,滑而摻汁,十分鮮美。
接下來的黑椒蔥白醬爆牛柳、姜蔥瓦煲炆三黃雞、姜蔥炒蟹、清炒涼瓜也都各具特色,食之有味。
特別是這裡的涼瓜,個大肉厚,切成大片,不用任何輔料,只用油炒至八成熟即可上桌,作為葷菜的調劑,切得大塊,肉厚而有嚼勁;不放配料,純粹方知清涼。甜中帶苦,苦盡甘來,仿若人生。
豬筒骨煲,成記招牌菜,也是我的最愛。諾大的湯鍋裡,筒子骨為主打,配以鳳爪、玉米、蘿蔔、腐竹几樣。湯早已被熬成乳白色,咕咕作響的翻滾,熱氣騰騰,刺激食慾。這裡的筒子骨不似別處那麼大條,而是被斬成湯勺般大小,吃起來才能感覺處處有肉,隨口有汁。筒子骨的肉,不肥不瘦,不澀不膩,筋肉相連,很有勁道。雙手捏住,用力撕咬,才有大快朵頤之感。再喝上一口湯,因為骨碎,骨髓早已融入湯中,與玉米和蘿蔔的甜味混在一起,那是沒有任何調味品的甜,原始自然,回味無窮。
常常那時,一行人就在這有海風吹過的露臺大排檔上,推杯換盞,胡吃海喝,直到月色落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