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導讀:發麵蒸饅頭時,記住這6點,饅頭又大又暄軟,比麵包還要好吃
手做饅頭常見問題整理!以前住處有位知名的烘焙達人,她來自廣州,她說純靠雙手做饅頭要做得好不容易,因為手工製作過程裡,揉、杆、發、蒸再再考驗師傳中式麵點的基本功,任一環節出了小差錯,都會表現在蒸好的饅頭上。
近三年來我做過無數種配方饅頭:老面法、中種法、直接法,搭配不同的水份含量與省略基礎發酵或者不省略;製作過程中,麵包機揉麵、自己手揉、搭配自己捍壓或借了朋友的壓面機來壓、嗆粉與否;各式不同的饅頭蒸法:冷水起蒸、熱水起蒸、滾水起蒸搭配、蒸時小掀蓋或不掀蓋,我做過至少二十種配方......還有不同牌子的中筋麵粉吸水度的差異等等等。
不管是蒸饅頭還是烙餅,發麵時只加酵母是大忌!還需加這2樣,發的面分分鐘溢盆!結論是,純手做饅頭要做得好真的不容易,難在饅頭面團水份較少,不易在一定的時間內揉得光滑均質,而且饅頭面團很嬌,有很多小細節要注意,不同的配方的麵糰特性不同,要掌握的重點也不盡相同,一個地方沒注意到,成品就不好看。
所幸,DIY要做出蒸完不塌陷,口感好吃屬自家喜歡的饅頭並不難,注意基本要點即可做到,但若要靠雙手做出好吃又好看的饅頭,雙手有勁又持久是基本,揉麵時掌握一定的韻律是其一,捍壓氣泡又快又好,長寛比例恰當是其二,經驗判斷髮酵程度是其三,最後上鍋蒸時還必須找到自家鍋具的最佳經驗值,難啊!
我的雙手不夠有勁,頭一要件就不過關,二週前我堅持用手揉出光滑均質的麵糰,花了我一個多小時揉一個50%水份的三杯麵粉饅頭面團,還抵不過我的麵包機攪打十五分鐘的成品,所以建議想做完美饅頭的人,攪拌器不可少,省力很多,保證饅頭表面光滑光亮,雖然在皮下仍可看見些許小氣泡,但表皮光滑光亮已是不錯了,若有壓面機,就可把小氣泡也去除,不僅饅頭表面光滑光亮,沒有小氣泡,而且內部組織工整,口感十足。
只要配方水分與發酵程度拿捏得宜,饅頭一定不會失敗,我是從直接法慢慢累積經驗再換到中種法與老面法,雖然操作難度愈來愈高,卻是愈來愈順手,只是每次做完都已經晚上,手邊有的照片都不夠美就是了。
剛開始做饅頭時,我老用做麵包的概念去想做饅頭,所以有很多道理想不通,其實饅頭面團和麵包麵糰完全不同,連揉麵的手法都有些許不同。但有一點不會變,就是初學者找到可信賴的做法與配方後,不要任意改配方與做法。
以下是我的做饅頭的心得整理:一、饅頭蒸後塌陷
最可能的原因:最後發酵過度,使得內部組織孔洞過大,一加熱撐起了組織,但卻受不了一丁點的熱脹冷縮,無論蒸後溫度如何控制緩降,仍免不了塌陷的成品。
解決方法:
先檢查酵母粉含量,以乾酵母粉(active dry yeast)而言,一般在麵粉重量的1.0~2.0%是饅頭常用的量,若酵母粉用量太多,可以減少。
最後發酵時間縮短:若你是用冷水中火起蒸的方法蒸饅頭,最好不要等發到二倍大才起蒸,因為爐火加冷水到水滾中間的時間,饅頭胚也會發酵膨脹(以我家為例,我放1000 CC的冷水,用中火起蒸,約需十分鐘水才滾),若你蒸鍋裡放得水又很多,更是容易讓饅頭胚發酵過度,才真的在「蒸」饅頭。
二、饅頭表面幹皺,吃起來硬硬的
最可能的原因:最後發酵不足,因為發酵時間不夠,所以麵糰裡的孔洞組織太小,在蒸的過程中雖有膨脹起來卻不足以支撐,所以蒸好的饅頭縮小,扁扁的,吃起來硬硬的
解決方法:
先檢查酵母粉含量,以乾酵母粉(active dry yeast)而言,一般在麵粉重量的1.0~2.0%是饅頭常用的量,若太少可以增加。最後發酵時間延長。
三、蒸饅頭應注意什麼事?
不同的配方,麵糰的特性不同,適合的蒸法不盡相同,很難一下子說得清楚,總之,找到信任的配方,不要任意改配方與做法(包括蒸法)就是了。有人說饅頭塌陷和蒸饅頭的方法有關,個人認為關係不大,那和最後發酵的掌握比較有關。
至於用冷水起蒸還是用熱水,都可以,這都和蒸籠材質大小、一次蒸的份量、麵糰的特性、發酵程度的掌握有連帶關係,重點是在適當的時間內達到適當的蒸溫後,一直維持適當的蒸溫到饅頭蒸好。
我是用28公分的家用型鋁製蒸籠,我的配方如這篇,蒸法是:最後發酵發到二倍大後,大火冷水起蒸(約放1000 cc的水,從起蒸到水滾近二分鐘),轉中火,水滾後依饅頭個頭大小計時,中型(約55克)的饅頭胚,水滾後約10~12分鐘可熄火,熄火後不要馬上開蓋,先小掀一點鍋蓋,2~3分鐘後開蓋取出蒸好的饅頭。
饅頭胚在蒸制的過程中還會再長大約一倍,如果你和我一樣是用鋁製蒸籠,這種蒸籠雖好保養但在蒸制的過程中鍋緣會滴水,所以除了要注意饅頭胚之間的安全距離(左右各留半個饅頭寛度,防止蒸後黏在一起),也須注意要離蒸籠鍋緣有安全距離,這樣在不會被水滴到,再不然就後把整個鍋蓋以毛巾包起防滴水也可以。
冬天時,我會將蒸籠裡的水加熱到手不覺得燙的溫度,幫助饅頭胚做最後發酵,饅頭胚底下墊蒸饅頭專用的不沾紙是最好,我都用烤盤紙(parchment paper)剪成小張取代之,小編的同事說,他們都是直接在蒸盤上刷上沙拉油,什麼也沒墊。
四、饅頭蒸完表皮會皺,原因為何?
這個部分我失誤最多次,造成原因很多,得要一一排除:
1)蒸的時候火力太猛,熄火後,冷熱差距太大。
2)有一定程度的中型氣泡沒有在折捍時「趕」掉。
3)麵糰沒有揉成光滑均勻沒有顆粒感的麵糰。其實這個原因造成的饅頭表面不平整,與其說是皺皮,不如說是像臉上青春痘發太多的月球表面臉,揉得愈不均勻,小小的坑坑洞洞愈多。
五、蒸好的饅頭吃起來會黏牙,為什麼?
配方里含糖量高(10%以上)的比較會有黏牙感,若是可信任的配方,那麼就考慮是否是蒸的火力過弱,饅頭胚沒蒸透成為饅頭。
其他可能原因:麵粉筋性偏低,在市場比較可能買到品質不佳的中筋麵粉,在國外一般超市賣的中筋all purpose都是OK的。
六、標準的饅頭配方為何?
個人覺得,時至今日已沒有所謂的標準配方了,更何況自家做自家吃,得配合家人喜好,只要是家人喜歡吃的饅頭就是好饅頭。
直接法裡,常用的饅頭配方水份佔比約48%~53%,也有人做到57~59%的,水份愈高,口感愈趨於蒸麵包,我們家最常做的是水份52%的鮮奶饅頭,此外,小編很喜歡鮮奶饅頭配方做出來的口感。
水份愈多,在揉麵團時比較容易聚合揉成光滑均質沒有顆粒感的麵糰,此外有加無色味液體油的配方也比較容易揉成光滑麵糰。
以基本白饅頭或鮮奶饅頭而言,糖的使用和水有些許連動關係,通常糖份加得多(如10%以上)的配方,水份含量就會少一些,因為糖會帶來黏黏的口感。
如何做到QQ有嚼勁的饅頭?揉久一點讓麵糰的筋度更足些;也有人換成高筋麵粉操作,但由於高筋麵粉吸水性比中筋好,配方里的水份也要調整。
至於酵母粉,推薦用即溶酵母(instant active dry yeast),這樣用量較少,還可以直接面粉/水/酵母粉直接攪拌揉合,省去傳統酵母粉要先在溫水中活化的步驟,而且在少糖配方里也不會吃到酵母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