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談蔥薑蒜的誕生歷史和發展軌跡,以及為何會受到北方人的偏愛?
在北方人的日常食譜中可以沒有龍蝦、鮑魚等海鮮。但絕對不能缺少蔥、姜、蒜。這三種調料被北方人親切地稱呼為“三鮮”。
無論是做菜還是生食都別有一番滋味。雖然吃過之後口中容易留下異味,但平時用餐時如果不吃蔥薑蒜反而會沒有食慾。
蔥薑蒜是日常生活中特別普通的調味品,而且相對於其他蔬菜來說價格也比較低廉。但就是這種看起來不起眼的東西,在烹飪肉類食品的時候卻不可或缺。“三鮮”組合不僅可以起到去腥味的作用,而且還可以有效分解肉類食物中的膽固醇。
如果現在去詢問生活在北方地區的人,他們什麼時候開始食用蔥薑蒜,相比能夠說出具體淵源的人基本沒有。但是北方人喜歡吃蔥薑蒜之類的辛辣食物,卻與當地的氣候過於、寒冷息息相關。而經常吃辛辣食物的北方人,性格相對來說也比較火爆。
蔥、姜、蒜的誕生歷史與發展軌跡日常生活中的很多蔬菜、水果以及調味品,其實都有一段足以令人感嘆的歷史。蔥薑蒜雖然是北方人餐桌上的常客,但是要論起其開端與發展歷史,其實也有很多非常值得大家關注的歷史知識點。可以毫不誇張的說每一種食材的來歷,都可以讓大家為之感嘆。
中國自古以來就是一個特別講究飲食文化的國度。時至今日依然會有人開玩笑,世間的萬事萬物甭管能不能吃,也不管是國內還是國外的東西,只要進入中國就會被愛吃一族風捲殘雲。比如,小龍蝦、蝗蟲、肉蟲等,外國人不敢吃的東西都快讓我們吃絕跡了。
雖然並不提倡這種胡吃亂吃的做法,但也可以從另一個側面反映出,中國的食譜要明顯比外國更加豐富。這除了與自古至今的飲食習慣有關係之外,其實還與“十里不同音,百里不同俗”的地域文化息息相關。
1.“蔥”原產於中國
(1)蔥的習性與作用
現代漢語對“蔥”的釋義簡單明了,一種多年生草本植物喜冷涼不耐炎熱。既可以當做蔬菜和佐料食用;同時鱗莖和種子也可以入藥。也就是說蔥既是一種食物也是一種藥材,平時經常吃蔥可以起到藥食同補的作用。
翻開中國食物藥材大全可以發現,蔥這種植物的原產地就是中國。史料上有關蔥的記載可以追溯到先秦時期。
《爾雅·釋器》中就有“青謂之蔥”的說法。當時主要生長於氣候比較寒冷的北方各地,比如陝西、山東與東北地區。
這與從喜寒涼的特性有很大關係。而在寒涼之地長出來的蔥味道會更好。相傳神農嘗百草之時曾經就嚐到過蔥,由於蔥的味道辛辣刺激,食用之後身體會有發熱的感覺。至此之後生活在遠古時期的老百姓,就將蔥作為一種日常調味品。
無論做任何菜餚的時候都會放蔥。所以蔥又有“和事草”之稱。蔥的種類主要有大蔥、樓蔥、分蔥與胡蔥四類,每一類蔥都有比較獨特的味道。但整體來說都以辛辣、刺鼻為主。蔥之所以可以從先秦時期一直流傳至今,其實與漢朝時期廣泛栽培有很大關係。
(2)食蔥習俗
《後漢·章帝紀注》曾記載:“蔥嶺,在敦煌西,其山高大多蔥”。
也就是說陝西地區是當時的大蔥種植基地。後來逐漸從北方流傳至南北,但由於南北地區的氣候條件不同,所以栽種出來的蔥味道也不一樣。
民間關於蔥的吃法多種多樣,除了會將其當做調味品入菜之外。北方地區還會直接食用生蔥。比如,小蔥蘸大醬就是一道下飯菜。但種類多以分從為主因為這種蔥,不僅辣味相對來說比較淡,而且吃起來也有一種甜香的味道。
“香蔥蘸醬,越吃越壯”是很多北方人都知道的一句諺語。明代高鐮曾在《遵生八箋·卷十二》中記載:“入少許茐花、大小茴香、姜橘絲、花椒末、紅曲,研爛,同鹽拌勻”。這其實就是明朝時期人們吃蔥時的一種方法,亦或是一道不錯的冷盤。
2.“姜”原產地於中東部地區
(1)“姜”為何物
“姜”也屬於多年生草本植物,但這種植物可食用部分為根狀莖。在中國中部、東南部至西南部廣為栽培。作為一種生活中比較常見的調味品,“姜”無論是在北方還是南方菜系中,都起到了至關重要的調味作用。
隨著科技不斷髮展“姜”的作用越來越廣泛。“姜”不僅可以製成飲料,而且還是很多化妝品的原料。最重要的是“姜”也可以入藥,對於治療身體寒症有非常好的效果。雖然現在很多外國人做菜的時候,也都會使用薑片或薑汁,但這種調味品的原產地卻是中國。
(2)“姜”的身世之謎與具體作用
一般都認為“姜”在先秦時期就已經被廣泛使用,但主要還是用來調味或者入藥。《禮記》中有“楂梨薑桂”的語句,這也是關於“姜”最早的文字記載。儒家先賢孔子《論語》曾有“每食木撤姜”的說法。
所謂“每食木撤姜”大概意思就是,平時多吃薑對身體健康有益處。《呂氏春秋·本味》中也有“陽樸之姜”,以及“和之美者,蜀郡揚樸之姜”的記載。對姜的味道及其作用記載的十分明確。
“陽樸之姜”意思是姜可以作為補腎壯陽的藥物食用。當然也有一種說法是,“姜”原產於東南亞地區後來從傳入中國。目前尚未有確切的記載,證實“姜”的具體誕生時間。但通過文獻記載可以得知,大約誕生於春秋或更早時期。
到了漢代之時姜已經成為了一種經濟作物,司馬遷曾在《史記·貨殖列傳》中記載:“千畦姜韭,其人與千戶候等”。
大意為種千傾姜和韭菜,就可以達到千戶候的生活標準了。許慎曾在《說文》中說:“姜作疆,御溼之榮也”。大概意思就是平時多吃生薑,可以起到祛溼除寒的作用。
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王夫之自號“賣姜翁”,並寫過一首《賣姜詞》。其中就有“最療人間病,乍炎寒”之句。
王安石也曾在《字說》中說:“姜作疆,御百邪,故謂之姜”。實際上與許慎對“姜”的解釋有異曲同工之妙。
從這些記載中可以得知姜不僅原產於中國,而且也是很多古代人餐桌上的必備佳餚。同時姜作為一種具有藥食同補作用的蔬菜。在古代中醫藥典中也曾被記錄為,可以驅寒、祛溼、解毒的良好。
“姜”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非常多,無論是烹飪、治療還是美容,都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適量用“姜”。北方人在燉魚、煮肉或者做其他肉食的時候,都會放上幾片姜以達到去除肉中的腥、羶味道的作用。
3.大蒜的來龍去脈
(1)大蒜原產地為西域
在蔥薑蒜三種調味品中,只有大蒜是一種舶來品。據漢代王逸所著《正部》記載:“張騫使還,始得大蒜、苜蓿”。這段記載是說張騫通西域之時,從西域地區曾帶回了很多稀奇古怪的食物。其中就有原產於西亞和中亞的大蒜和苜蓿。
所以從這一點來看大蒜應該是在西漢時期由張騫從西域帶回國內的。如果從張騫通西域之時算起,大蒜在中國已經流傳了2000多年。張騫帶回來大蒜被漢朝人稱為“胡蒜”,也可以寫作“葫”。寓意就是從胡人生活地區傳入中國的食物。《本草綱目》“菜部”中提到過一種小蒜,又名山蒜、茆蒜。這種小蒜與現代人食用的大蒜不一樣。
(2)小蒜出現於先秦時期
事實上在先秦時期中國境內,也有一種蒜瓣較小的小型蒜。這種小蒜雖然個頭上,無法與西域大蒜相提並論,但是味道和具體作用基本雷同。只不過大蒜的味道更加辛辣,而且食用起來也比較方便而已。
據宋代羅願所著《爾雅翼》中機記載:“胡人以大蒜塗體,愛其芳氣,又以護寒”。生活在西域地區的人經常用大蒜汁塗抹身體,他們認為大蒜的味道不僅具有祛除狐臭的貢獻,而且也可以起到驅寒、除溼的作用。
大蒜自從傳入中國之後,隨著時代不斷變更以及烹飪技術不斷進步。逐漸走上了中國人的餐桌,尤其是在氣候條件比較惡劣的北方地區。在冬季的時候如果能多吃大蒜,不僅可以起到非常好的驅寒效果,而且也可以有效提升身體抵抗力。
北方人喜歡食用蔥薑蒜的原因首先筆者在這裡要先強調一下,並不是所有的北方人都喜歡吃蔥薑蒜。很多年輕一代或女性為了保持個人形象,一般都不會吃這類容易產生口氣的食物。但是北方人吃蔥薑蒜其實,還是一種比較傳統的飲食習俗。
從蔥薑蒜被當做蔬菜或調味品開始食用之時,生活在北方地區的古代先租們,就成為了第一批“吃螃蟹的人”。
雖然這三種調味品的味道比較辛辣,而且吃完之後口中還會留下一些難聞的異味。但由於經常吃蔥薑蒜對身體健康大有益處,所以直到現在北方人的餐桌上依然少不了蔥薑蒜。
北方人的飲食習慣相對來說比較粗獷,他們一般都比較願意吃口味重的食物。最重要的是他們在做菜的時候,根本離不開蔥薑蒜。除了蔥薑蒜之外還會吃辣椒等,可以刺激身體發熱的東西。這主要與當地的氣候比較乾燥,而且冬季的時候比較寒冷息息相關。
結 語蔥薑蒜在中國已經有至少2000年的歷史了,現在無論南方還是北方有很多菜品,如果不放蔥薑蒜就會失去味道。尤其是魚類、肉類以及海鮮類菜餚,一旦少了蔥薑蒜不僅無法達到味美的效果,而且還會對身體健康造成一定危害。
從這個角度來看蔥薑蒜還具有一定的解毒效果。當然由於各個地區的食俗不同,每個人的口味也不一樣。
所以大多數生活在南方地區的人,平時生食蔥薑蒜的機率比較小。但是北方人幾乎每天都離不開蔥薑蒜,甚至有的人還會直接蘸醬生食。
當然北方人在用餐的時候生食大蔥的人比較多。因為在他們的印象中只有這樣才能增加食慾。如果用餐的食物少了大醬和大蔥,彷彿吃飯就是一件了無生趣的事情。所以筆者認為從這一點來看,北方人才是蔥薑蒜流傳至今的始作俑者。
【參考文獻】
《蔥薑蒜治百病》
《蔥薑蒜“進化史”》
《四辣——養生健身之良藥》
《中國古代對大蒜的引進與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