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美食>

有人避之不及,有人甘之若飴。

和北滷煮一樣,南牛雜也是這麼有趣的食物。

去廣東工作之前,吃得較多的是羊雜,天津人叫它羊雜碎。

樓下的菜市場,每逢下午四點,便會有一家常攤從天穆鎮趕過來,電動三輪車上放著兩個容積都在150升左右的搪瓷桶,裝滿了老湯和各種滷製好的羊內臟,以肝、肚、肺、胰和羊頭肉為主,每天三小時內必然售罄。

口味之好,從銷售速度上就可推斷。喜食動物內臟的我,自然不會放過。

到了廣東,嘗不到家門口的羊雜,就要找找替代品,直到我和牛雜相遇,味蕾又被喚醒。

大凡美食,其背後都會有一個傳說,牛雜亦如此。

圖片源自網路

一如滷煮之於張東官,和味牛雜便始於那位光塔寺旁的阿德師傅,竟能使這廉價的邊角料華麗轉身,以致喜食下水類的老饕們,真要好好感謝那雙成就美味的上帝之手。

吃牛雜,最初在廣州,最近在瀋陽,前因食物,後因氛圍,皆難忘,至今再未重逢。

不論南北,烹製和味牛雜,從程式上和口味上都是極相似的。湯鍋內要放入大量的小茴香、八角、花椒、桂皮、陳皮、草果、沙姜、豆蔻和蔥姜等香料,再加入生抽、老抽和冰糖煮製成滷水。將新鮮牛雜,多是牛肺、牛肚、牛腸、牛筋和牛膀即牛胰臟,置入冷水浸泡,務必除盡血水,斬大件後入冷水鍋,隨著水開,去除浮沫,再將熱水清洗後的牛雜置於滷水大鍋內,燉煮。

售賣時,攤主右手執剪刀,左手執夾子,熟練地在微沸的小鍋中揀選著各個品類,剪成大塊落入碗中,如果在"走鬼"牛雜檔(沒有固定門店的攤位),食客還可以同老闆商量,"老細,腸多哋,唔該。"而後,從老闆手中接過餐盒,加入自己或喜歡的甜醬又或蒜蓉辣椒醬,用竹籤扎著大快朵頤。待吃過牛雜,再買上兩塊被滷水煨得酥爛而不失清香的蘿蔔,咬上一口,蘿蔔的清甜,配上滷水的葷香,沁人心脾。在講求"和"的"五滋六味"裡,這是一股讓人碎碎唸的老廣味道。

圖片源自網路

最近那次,味道沒有走鬼檔地道,牛雜也被剪成了更小的塊而缺乏嚼頭,但就是在那個夏天的下午,悠哉悠哉坐在citymall中,在享受了貓山王榴蓮後,品味著深愛的牛雜,竟因混搭與濃郁而難忘。

如此喜好內臟類美食的我,現在卻因患了痛風,只好望"雜"興嘆了。

專注飲食,品味生活的煙火之氣,

喚醒對年代、味道和情感的回憶。

近期文章

最新評論
  • 這菜好吃到到飆淚!皮Q肉嫩,香掉魂
  • 寧海這種糕點中老年人“搶”著買,年輕人表示沒見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