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美食>

七、八十年代對好酒的定義耐人尋味。1977年,“北京市白酒協作區會議”上,有專家指出:優質白酒必須具有鮮明的典型性。一般分為三種。一是清香型,如山西杏花村的汾酒,喝後清香爽口不膩,沒有其它怪雜味。

另一種瀘香型,入口香、落口甜,香味綿長,尾子乾淨;再是茅臺,香味細膩綿長,“如果把全國的名白酒倒入杯子放置過一夜,茅臺的香味變化較小。”

有意思的是,當時有觀點認為:西鳳酒的香型是屬於清香型和瀘型之間,典型性不突出。因此有專家提出:“搞優質白酒要有典型性,不能左右搖擺,不能搞四不像,如果動搖不定,十年也搞不出來。”

站在歷史的角度,曾經大一統的標準,利弊皆存。其利,在於在當時條件的侷限下,名酒的典型性、工藝標準,容易複製,可讓更多酒廠少走彎路,更容易迎合國人的口感喜好。弊則在於,大一統的口感香型,讓不少有風格特色的釀酒工藝及傳統遺憾失落。

酒是地方特色產品,如百年前中國的白酒,亦有南北酒之分。北酒地域遼闊,南酒則以長江以南劃分。北酒多以高粱、大麥為原料,南酒則多以大米、糯米為原料,原料和工藝的不同使得南北酒風味和口感產生了地域的差別。北酒如汾酒,採用高粱和大麴(彼時仍叫麥曲)。

傳統南酒,則以“大米、糯米、米曲”為原料,隨之釀出的酒則有了屬於大米的醇甜口感。一杯酒,便是一段中國地域文化的掠影,是沿著老酒記憶行走的山川人文。

現在,江南米曲(現在叫小曲)逐漸失落。幸運的是,某些地域特色仍得以保持,未流失在大一統風格中。如江西的特香型白酒,釀酒原料中的大米成分亙古未變,它伴隨著江西的紅土地、本地特有的微生物環境共同形成了屬於江西的味道。

文:陳香老酒

  • 這菜好吃到到飆淚!皮Q肉嫩,香掉魂
  • 來哈爾濱不吃後悔的美食,你吃過幾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