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過年,都做了一大桌子菜,一家子圍坐著邊吃邊嘮。但近幾年,一般人家聚在一起,都不超過十人。人口一少,不爭不搶,可勁兒吃,但反而吃得不香,吃得不多。過年做了一桌子菜,每盤菜只下去一點點兒。倒掉吧是浪費,留下吃剩菜吧,吃第一頓尚能嚥下,吃第二頓就已無人伸筷了,怎麼端上桌又怎麼端下去。
回想平時吃飯,一頓一菜一飯,頓頓了,頓頓新,挺好。那為啥過年一定要做一桌子菜呢?圖個熱鬧,圖個豐盛。但我認為熱鬧與豐盛至多飽個眼福,吃入口,嚥下肚,那才真正地實踐了飯菜的功能。如果把過年的每一道菜分頓做,分頓吃,頓頓都大快朵頤,那才吃得香,那才是真正的享受。
吃飯,要一口一口吃,一頓一頓吃,那樣才香。做事也一樣,要一件一件地做,那才容易成功,那才容易有成就感。貪多嚼不爛,任務一多,心生畏懼,認為自己根本不可能完成,即便能完成,那要等猴年馬月啊!
假如一個農民一天全力才能除完一畝地的草,怎麼辦呢?不要想一畝地了,只要想一壟地就行,先除一壟地的草,除完一壟地,回頭一看,任務完成,成果擺在那,自己不白挨累,心理滿意。完成新任務的慾望就又產生了,很容易完成下一壟,直至一畝地。也許有人說,這也太“阿Q”了。是啊,這的確有“阿Q”的成分,但是生活中留下點“阿Q”不好嗎?人常說,人生不如意常十之八九。誰能保證人生件件事都能完美呢!面對不如意,面對不完美,還是需要點兒“阿Q”去平衡的。
假如你是老師,再假如一節課讓學生做完六道數學題很難,但又必須完成,怎麼辦呢?如果老師把六道題印在一頁捲紙上,剛一發下去,學生準會嘆氣搖頭,畏難情緒立刻就產生了。任務完不成,即便勉強完成,應付糊弄的成分就增加了。甚至有的學生明明會做題,畏難情緒一上來,思路也沒了。如果老師把六道題分別印在三頁捲紙上,每次只發一頁,只做兩道題。在學生心理,一節課做兩道,也太輕鬆了,心理一高興,完成的慾望就產生並強烈了。做完兩道題,老師適當表揚,再做下一頁,不知不覺,也許六道題就認真完成了。
人生要立長志,立大志。這固然重要。但這個大志也是要分階段去實現才好。那麼每個階段也都要有階段奮鬥目標,甚至每一天,每一小時也都要有它的奮鬥目標。從這個意義上講,人生也當“常立志”,但這個“常立志”可不是朝立夕改的那種志向,而是立了志,就一定要靠奮鬥去實現的那種志向。“飯要一口一口地吃才香”說的就是這個道理。它適合於做許多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