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美食>

蒸上饅頭肥可愛,需用黃米湯兒配。饅頭,也叫饃饃、面頭,相當於西方人的麵包,是中華民族悠久麵食文化的象徵。

饅頭從哪裡來?

據傳,饅頭的叫法起源於三國,“饅頭本名蠻頭,蠻地以人頭祭神,諸葛之徵孟獲,命以麵包肉為人頭以祭,謂之‘蠻頭’,今訛而為饅頭也。”

諸葛亮發明的饅頭,以豬羊肉為餡料,最初用作祭神,後來傳至民間,並且經歷了從有餡到實心的轉變和發展,江蘇宜興至今仍有六月十九日用麵粉做假人頭的風俗,還會叫饅頭作“面頭”。

宋代的饅頭和包子不分家,最有名的莫過於孫二孃家的肉饅頭(誤)。在南宋《夢樑錄》中載,饅頭有糖肉羊肉筍肉魚肉蟹肉筍絲菠菜果子餡的,有七寶酸餡、薑糖、辣餡、糖餡的,可謂五花八門千滋百味。南宋岳珂寫太學饅頭,用豬肉和花椒末做餡,包上面皮,捏成葫蘆形蒸熟,餡肉紅嫩,椒香濃郁。

元代《飲膳正要》載,時人用愛吃的羊肉做成了剪花饅頭,羊肉羊脂羊尾子、蔥花陳皮和調料拌餡,包成饅頭,再用剪刀剪出花樣蒸,最後用胭脂染花。如此繁雜的工序,可比普通的羊肉包子誘人多了。

元代之後,饅頭從包餡向實心轉變,清代正式有實心饅頭的記載,包子和饅頭的分野最終完成。清代的《鄉言解頤》中寫了無餡饅頭,“揀麥磨面,攙冰糖花以模印之,其白如雪,面有銀光。”一丸輕入掌,十字坼(chè)當頭,也就是現在常見的開花饅頭。

現在北方稱無餡的為饅頭,有餡的為包子,但吳語區沿襲舊習,有餡沒餡兒的統稱“饅頭”,一般把無餡的叫做饅頭,帶餡沒湯的加字首叫肉饅頭、菜饅頭和豆沙饅頭等。你熟知的生煎包全稱是“生煎饅頭”,小籠包全稱是“小籠饅頭”。

平時吃的實心饅頭,北方的更勁道敦實,是主食,南方的更暄軟小巧,當作輔食小點。

除了日常食用,饅頭還承載著很重的文化寓意,結婚吃“喜饅頭”,過年蒸“年饅頭”,過生日擺“壽桃”等,是中國人絕對離不開的重要麵食之一。

哪裡的饅頭最有趣?

饅頭以麵粉為主要原料,經過發酵和蒸制,味道上大同小異,但在吃饅頭這件事情上,人們就耐不住寂寞了,普通的饅頭也被玩出了花兒。

北京,壽桃和約斤饅頭

燕京一帶,舊時賣的饅頭分兩種,一種軟,一種硬。

蒸鍋鋪裡賣的軟面饅頭捏出個尖兒,點個紅點兒印個花樣,就叫“壽桃”,這種饅頭分量小既生且貴,不是買來吃的,是用來做生日和滿月宴的。

而冀州、山東人開的小作坊,做硬麵饅頭,小販們揹著荊條筐下街吆喝,“約斤饅頭——”其實是論個賣,不約斤也不帶秤。這種饅頭面硬,一般一斤面不過用四兩水,有咬勁兒,價格實在,老百姓一早一晚買來當早點和夜宵。

山東,高樁和戧面饅頭

高樁饅頭,起源於清代的沂蒙山區,由於細高如木樁故名。據傳,最初的高樁饅頭是用蕎麥麵、高粱面和豇豆麵蒸的雜麵窩窩頭,後來臨沂的一位葉師傅改用小麥面、豇豆麵和栗子面,經過精和、槓壓、細揉,做成直徑6釐米高16釐米的木樁形,在籠內蒸,熟後白嫩綿軟筋道、香甜可口,廣為流傳。

在整個北方,流傳更廣的則是山東的戧面饅頭,把乾麵粉揉進發酵的麵糰中,就叫“戧面”,這樣做能夠吸收麵糰的水分,讓麵糰變得更加緊密勁道。蒸得好的戧面饅頭非常瓷實,可以一層一層撕開了吃。

中原,蒸花饃慶節祭祀

花饃,也叫禮饃、面花、花食等,是一種仿製花鳥動物等外形的麵塑饅頭,流行於廣大中原地區,在陝西、山西、河南和山東一帶常見。花饃是一種禮俗食物,主要用於民間節慶和祭祀活動,比起食用,文化寓意更加濃烈。

花鳥、老虎、盤龍、元寶、壽桃、佛手、鯉魚……都是花饃的常見花式,在一雙雙巧手之下,白淨的饅頭變成了一個個活靈活現的藝術品。

陝西關中鄉村的喜慶花饃,用麵粉為原料,加清油食鹽和五香粉調味,經過和麵、揉麵、搓條和掐花製成糕坯,用雞蛋紅棗核桃辣椒豆子花生做裝飾點綴,再用麵糰做成老虎、雞鴨、花鳥等圖案當配件,經過點綴裝飾的糕坯和配件要上籠蒸制和染色後,最後裝配成一個完整的喜慶花饃。

青海,祭祖滾饅頭

青海人在春天祭祖時,族人跪地,長輩在墳上往下滾饅頭,滾到誰的懷裡,就意味得到先人的保佑和祝福,得到饅頭最多的幸運兒來年還要拿雞羊來祭祖。

上海,油汆饅頭

有人說,品嚐上海味道可以從一隻生煎饅頭開始,那麼,讚美麵食技巧大概可以從一隻油汆饅頭入手。

有著百餘年曆史的油汆饅頭,制皮法取於南翔饅頭,制餡法取於湯包,捏皮法取於生煎饅頭,汆炸法近乎酥餅技巧,集百家之長於一身。

麵粉加精鹽與溫水和成麵糰(不發酵);豬肉加調料和清水攪,再加豬皮凍碎和芝麻末攪成餡心;包入餡捏成有20條褶皺的饅頭生坯;在旺火沸水鍋中蒸熟,晾溫涼(不能冷透)後在6成熱的油鍋裡汆炸,起小泡淡黃色後撈出冷卻,吃之前再在8成熱的油鍋裡炸至金黃色,方成。

炸好的油汆饅頭金黃鬆脆,餡心鮮嫩,湯多汁濃,鮮鹹味美,趁熱食用。而在不遠的蘇州,他們的油汆緊酵(不充分發酵)饅頭也有著類似的風味。

浙江,吃饅頭慶賀

浙江民間有嘗新習俗,人們收了新麥後就會居家做饅頭,嚐鮮慶豐收,平日裡饅頭不僅拿來吃,還用作節慶典禮。

在寧波一帶,以前當地人蓋了新房,主人和泥水師傅會從房頂往下扔饅頭,村裡的小孩子們都會早早趕來,站在院裡等著搶饅頭,大家圖個熱鬧吉利。

“饅頭做了嗎?”這是浙江人在過年前的見面語,臘月二十六要做饅頭,饅頭做得好年過得更開心。不像北方人做饅頭用麵肥(老面),台州、溫州、寧波等地的人做饅頭專門用稀飯麥麩和白酒做成酵母,稱為“喂酵”,幾家人聚在一起做饅頭,蒸好以後蓋上“福”字或梅花印。等正月裡家家戶戶走親戚,不說“拜年”而說“吃饅頭”,用白胖胖的饅頭和“九大碗”菜來招待客人。

溫州人在辦白喜事時,有專人給每一位來客分發兩個饅頭做點心。耄耋老人壽終正寢,子孫滿堂,送別的客人熙熙攘攘,要分發的饅頭堆得跟小山一樣,正所謂“饅頭山塌爻恁”。

閬中,白糖蒸饃

在四川閬中古城,有一種白糖蒸饃,傳承千年頗受歡迎。1份糖比5份面,放蜜桂花,蒸成潔白綿實醇甜的大白饃,糖分極高不必加鹼,久存不變其味,回籠不破其皮。即使水分蒸發變燥,用水浸透回鍋一蒸,便恢復原樣,甜美依舊,是饋贈親友的好禮物。

饅頭能怎麼吃?

可不要小看平平無奇的白麵饅頭,若是打扮起來,也可以好吃到要命。

白味饅頭

白麵饅頭自然是新出鍋的最好,迎面就是一股滾熱的麥香氣,用手掰開,慢慢咀嚼,在唾液澱粉酶的作用下,散發出甘甜。

吃饅頭最好配湯菜,白饅頭蘸著燉菜或者紅燒肉的湯汁,咬一口大饅頭,喝一口清淡的鯽魚豆腐湯;最好加一小碟鹹菜或者醬滷肉,辣白菜、芥菜絲、涼拌豬耳朵、滷雞爪……

金銀饅頭

金銀雙色,同盤爭輝,油炸後的白麵饅頭和自家兄弟,一起裝盤擺成了金銀饅頭,金色的脆香,銀色的鬆軟,吃的時候可以蘸著甜甜的煉乳。

煎炸饅頭片

涼饅頭怎麼處理才好吃?最好的二次加工就是下油鍋!饅頭切成片,在油鍋裡小火慢煎,外殼酥脆內裡鬆軟,或者乾脆在寬油鍋裡炸透,炸得整片金燦燦的,香濃酥脆。煎炸之前最好裹一層雞蛋液,吃的時候蘸白糖或者調味醬都好。

烤饅頭

在燒烤攤上擼串時,通常是不需要點主食的,畢竟吾輩肉食動物都是奔著鮮肉串大腰子去的,非要點的話,我pick烤饅頭片或烤小饅頭,經炭火烤脆的饅頭片,再撒上一層糖或者孜然調味粉,剛好趕走羊肉串的油膩,緩一會兒,再來幾口涼拌菜,還能再戰三百回合。

棗饅頭

“(臘月)二十八,蒸棗花。”在河南山東一帶,要過年了,人們就會用紅彤彤的大棗,做成各種好看的棗饅頭,迎春接福。棗饅頭不僅顏值高,還帶著一股甜美的紅棗香氣。

開花饅頭

蒸開花的大饅頭,看著就喜慶洋洋的。麵粉裡摻進白糖,一斤面放四兩糖(紅糖或白糖),用刀在饅頭頂端切十字刀口,要用大火蒸(不用大火不開花),以青紅絲或者桂花做點綴。

肉丁饅頭

肉丁饅頭就要包餡了,用豬肉豬油大蔥和花椒末等調成肉餡,包進麵皮裡,再團成饅頭圓圓的樣子,蒸成一個個肉丁饅頭。

花式饅頭

饅頭其實是一個任人裝扮的小姑娘,白麵的如果看膩了,還可以加入其他雜糧,如紅薯、南瓜、紫薯,或者用蔬菜汁和人工色素來染色,捏成各種小花樣,做成各種花式饅頭,只要手足夠巧就沒有不能做的。

最新評論
  • 這菜好吃到到飆淚!皮Q肉嫩,香掉魂
  • 大胃王吃海鮮大餐,直接生吞碩大的章魚,這才是真正的吃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