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287
Sunday,April 12,2020
致 海底撈月的你
作者 | 良叔
相信有不少人就想大吃一頓火鍋。
只是這幾天,這頓火鍋可能比以往來得要更忐忑一些。
因為,海底撈漲價了!又道歉了!
就在前幾日,有網友在海底撈,晒出“悄悄漲價”前後單價對比,一時引起集體討伐:
血旺半份從16漲到23元,8小片;半份土豆片13元,合一片土豆1.5元;一份酥肉從26元漲到44元;米飯,更是7塊錢一碗;自助調料10塊錢一位;一次平平無奇的聚餐,人均就要220多……
良叔掐指一算,這漲幅直逼30%。
更想不到的是,當時海底撈一邊漲價,一邊還悄悄減量:
“半份鵪鶉蛋21元,12個,分量少了很多,下面都是白菜,真的消費不起了。”
對於這場特殊時期的漲價,海底撈給出的道歉信倒也冠冕堂皇。良叔大致捋了一下,讀到了兩層意思:
1. 漲價的鍋,管理層背;
2. 關於菜品分量變少的情況,隻字未提。
倘若海底撈接下來奉行的是“減量不減價”原則,本質上不還是“變相提價”麼?
要這麼算的話,這已經是最近半年裡海底撈第2次提價了。
上一次提價,就在2019年的冬天——
因為肉價上漲,海底撈調整了部分門店的價格,上漲幅度3%到5%。
那漲價,無疑是其中最簡單粗暴的補給方式。
漲價沒什麼不對,畢竟市場中的供求關係才是本質,但是從經營的角度,也能洞察到海底撈確實陷入了某種困局。
我並不看好海底撈的未來,除了此次價格引發的負面反響,海底撈還有四大根源問題,早就埋下了暗雷。
作為一家餐飲服務業的龍頭大哥,海底撈才不是一個沒有故事的男同學。
1.過度服務,未必是最好的服務要說海底撈最硬核的競爭力,恐怕就是它那善解人意的極致服務了。以至於有不少網友稱:
“世界上只有兩種服務,一種是海底撈服務,一種是其他服務。”
但如果你和海底撈一樣,信仰“服務至上”的力量,那麼總有一天,你會被鮮嫩鴨腸狠狠地抽打一頓。
號稱“只要出現在店門口10米之內,你就是上帝”的海底撈,簡直把極致服務做成了“變態”。
良叔有次去海底撈吃飯,服務員很熱情,把我的手機裝進透明塑料套。
我告訴他,不用裝,我很多電話要接。
他說,好咧,哥。
可趁我不注意,他又給套上了,說是公司規定。
就這樣,我和對方鬥智鬥勇了好幾次。
不得不說,無法拒絕的盛情,真的也是一種負擔。
值得一提的是,據說想在海底撈自己加水是不可能的,這輩子都不可能。
於是乎,良叔在個別服務特別“贊”的海底撈,經歷過喝一口水就有服務員給我加滿,再喝一口,又被加滿……
在蒐集本文素材時,良叔發現有如此“遭遇”的消費者,還真不只我一個。
光是為了不讓消費者自己倒水,海底撈就煞費苦心。
甚至4個服務人員同時“盯”上了一個客人……
在海底撈,只有“我覺得你需要服務“,從來不管你覺不覺得。
就連一個人吃火鍋的小願望,在海底撈都成了奢侈。
為了不讓你“孤獨”,海底撈真可謂是嘔心瀝血啊:
要麼是熱情到耽誤你自拍的服務員;
要麼就派出一隻可可愛愛的卡通公仔;
總而言之,海底撈就是不能讓你波瀾不驚地吃頓火鍋。
有個成語,叫“過猶不及”。
對於服務也是如此,正如去逛服裝店,我就特別討厭一直被服務員“貼著”,遇到這種情況,我就會趕緊離開那家店。
人都需要距離感,“零距離”的服務,你覺得是一種體貼,客戶可能覺得是一種冒犯。
理查德·蔡斯在其新出版的《運營管理》裡,曾提到過一個“兩秒鐘“法則。
簡單講,你要離顧客不遠不近,對方一招手,你2秒之內就能達到就行。
隨著國人自我意識的增強,”過度服務“,很可能會成為海底撈的敗筆。
最大的問題是,”海底撈“可能並不能意識到這是個問題。
畢竟,它是靠“熱情服務”起家,也會不斷強化這種效應,直到反噬的一天。
就像我之前說過的:
“今天你所仰仗的東西,日後也會成為你的牽絆。”
2.口味,才是餐飲的核心競爭力如果拋開“優質服務”,你們覺得海底撈好吃嗎?
說句大實話,良叔真沒覺得海底撈的味道有多出彩,比它便宜又比它好吃的火鍋,不算太難找。
要知道在餐飲行業,快餐和正餐的核心競爭力是不一樣的,前者是標準化管理、時效,後者則是口味、環境。
所以說,像是肯德基、這類快餐,只需有標準化管理,就能做的很好。
但要論正餐,尤其是中餐,最核心的競爭力,就在於口味。
海底撈作為世界級的中餐品牌,最硬核的實力,竟然不是好吃?
這話怎麼聽,都不是一句好話。
作為餐飲行業,卻不以好吃為第一準線,海底撈究竟是怎麼想的?
故事啊,還得從海底撈成立之初說起。
1994年,海底撈在四川簡陽成立。
張勇夫婦聯手施永巨集夫婦四人,就是最開始的海底撈創業團隊。
當時的張勇,左手舉著菜譜,右手炒著菜。
終於在某一天,他頓悟了——隨便一個大媽炒出來的火鍋底料都比他的好吃。
從此,他就放棄了對口味的追求:
“想要生存下去,只能態度好點,客人要點什麼速度快點,有什麼不滿意多陪陪笑臉。”
張勇的火鍋店,就開始轉向專業的“服務行業”——
服務態度好、上菜速度快。
有時候有客人教他怎麼做得更好吃,他就在旁邊畢恭畢敬地聽著……
看嘛,人家一開始就不是奔著“好吃”來的。
要知道在那個年代,國內餐飲業的字典裡,根本就還沒出現“服務”二字。
當同行們還在擠破腦袋在口味上下功夫的時候,海底撈已經開始給顧客免費擦皮鞋,塗指甲油了。
就這樣不出幾年,張勇徹底火了。
話說回來,海底撈味道一般這件事兒,到了今天真的還重要嗎?
良叔給你說兩個例子吧。
一是廣州的一家老牌糖水店,良叔去年去吃了一次,居然還只接受實體排隊,沒有任何外賣服務,服務人員也是了了。
但生意非常火爆,幾乎每桌都是拼桌。
二是理想主義沉淪者羅永浩,收場直播賣貨賣出了去年6月份的小龍蝦……
雖還沒過明面上的保鮮期,但如此不新鮮的日期、以及真空包裝漏氣等問題,羅永浩的網紅之路,還“香”嗎?
就這一點,良叔還是要給羅永浩打次負分......
就像網友所說,放棄核心競爭力的競爭,就是在透支明天。
你靠一些伎倆和手段,也許可以風光一時,但當時間線一拉長,你欠下的賬,遲早是要還的。
3.擴張速度過快中式餐館難以逾越的瓶頸說完口味,再說說海底撈的打法。
海底撈的運營打法比其口味還要一言難盡。
他們的打法簡單來說就是,瘋狂開店,迅速擴張。
開店擴張,本身不是問題。放眼各大連鎖店,分店一家接一家的比比皆是。
但擴張也分正經擴張和抓瞎擴張。
區別在於新店的整體運營水平,能否跟上擴張的速度?
正經擴張就是像肯德基麥當勞這種,在擴張的同時,保證口味和服務品質,把雪球滾大。
擴張的是規模,換回的是淨利潤增長,這種擴張,可持續發展。
而抓瞎擴張,就是分店是開了,但店長人員跟不上,分分鐘賠了夫人又折兵。
那麼,海底撈屬於哪一種呢?
海底撈其實是二者的結合版。
客觀來說,海底撈的擴張,還沒到徹底翻車的地步,所以不能說是抓瞎擴張;
但從其年報上看,雖然,海底撈2019年的淨利潤增長了6個多億,可是你知道他們的管理費用增長了多少嗎?
增長了40個億,增幅達到55%!
在過去的一年裡,海底撈在全球新開了308家店。
365天,308家。
除去節假日,差不多就是1天開1家店。
這速度,可謂是一騎絕塵,管理費用當然也是水漲船高。
做企業經營的大概都能明白,這種管理費用的激增,意味著什麼......
但與此同時,海底撈的兩個微觀關鍵指標,呈現下滑態勢。
一是,海底撈標誌性的“5分好評”,首現破局。
另外,有一位海底撈老顧客如此評價:
無論是服務還是菜品,都是前所未聞的,服務員在工作時“一問三不知”;還有顧客反應菜量太少,“和之前吃的海底撈不大一樣”。
二是,海底撈引以為傲的翻檯率,出現下降。
翻檯率,就是餐桌的重複使用率。
一般這個資料能到3次左右,就很不錯了,但海底撈的翻檯率超高,一度高達5.4次。
但從最新公佈的2019年財報來看,海底撈在一線和二線城市的翻檯率下滑到了4.7次/天,4.9次/天。
單看資料或許感覺不明顯,但對於一家門店至少有100張以上桌子的海底撈來說,盈利能力已經大不如前。
關於這種盲目擴張的打法,中餐館已經有了「翻車之鑑」——“開店狂魔”小肥羊。
把時間撥回到2004年,當時的小肥羊全國開了700多家,平均每3天開一家新店,數量甚至超過了麥當勞。
遺憾的是,僅僅一年多,小肥羊就陷入了關店潮,現在只剩200家門店,門前不復往日熱鬧。
一位中餐行業專家一語中的:
“西餐的精髓是標準化管理,中餐則有太多隻可意會不可言傳的飲食文化,比如紙巾是否收費,南北方消費者口味差異等等,是很難用標準化去經營的。”
這是中餐行業的一個普遍困局。
它不像西餐可以精準量化,也就註定了規模擴張到一定程度後,就會進入瓶頸期,再往後就會很難。
不知道海底撈能不能突破,但迄今為止,還沒有哪家中餐廳可以打破這道魔咒。
4.過硬的軟實力往往意味著過軟的硬實力從此次道歉,就能看出海底撈的營銷功力不一般。
何以見得?
要我說,這份道歉,更像是一份策略性很強的熱點宣傳。
這份道歉信,你品,你細品。
1、漲價的錯是管理層的錯,我們即刻恢復原價;2、各地門店實行差異化定價,言外之意,“差異化”價位依然會存在;3、自提海底撈,最低可享69折優惠。
這一連串的操作,要態度有態度,要促銷有促銷。
巧妙地從“危”到“機”,堪稱教科書級別的公關處理。
廚藝放下不談,海底撈的營銷手法和公關手段卻真的是牛逼。
從《海底撈你學不會》,到各種微博段子,再到各種故事傳播,這些宣傳手法,總能把海底撈推到輿論的風口浪尖。
就連一些負面新聞,都會被海底撈變成成功的營銷。
還記得2017年,海底撈“老鼠們”事件嗎?
這次的漲價風波與“老鼠們”頗有相似之處,都是足以動搖品牌根基的公關危機。
事件爆發後不到4小時,海底撈官方微博就“老鼠事件”發表致歉信,承認問題屬實,致歉並決定整改。
輿論尚未來得及發酵,海底撈就率先止住了閥口,堪稱史上最快公關。
4小時有多快?
相信接觸過公關危機的人,一定能明白這速度有多恐怖。
2天后,海底撈再次宣告——將全國門店的後廚操作視覺化,積極接受社會監督。
這場史無前例的公關危機,瞬間就啞了火。
與此次漲價致歉,或多或少有點似曾相識之妙。
但說句實在話,良叔接受過那麼多企業諮詢,發現一個很普遍的規律:
如果一家企業軟實力太硬了,往往就意味著他們的硬實力很軟。
好比一家公司的營銷能力很強的話,他們的產品研發能力一般也就不會怎麼優秀。
正如海底撈如此強大的營銷和公關能力,著實讓人擔心這光環下的陰影。
而且,但凡有海底撈負面評價的文章,一般都活不了太久,相信這篇也應該是同樣的命運。
然而,就像《黑天鵝》一書所說的:真正值得害怕的,恰恰是那些看不見的東西......
5.寫在最後良叔做企業諮詢,很多投資界的朋友會問我,如何判斷一家公司?其實一個最簡單的方法,就是把企業當成一個人來看。
就像今天所講的4點,放在一個人身上,也能成立。
第一,一切沒有界限感的關係都會走向傷害;
第二,擁有硬核實力,才能讓你走的更遠;
第三,認清自己的邊界,在能力圈內做事;
第四,永遠提防那些口吐蓮花的人。
好了,就寫到這裡吧,我要去吃飯了,太太自制火鍋,味道鮮美,價格還便宜,誰願漲價誰漲價,良叔不介意......
——END——
點開擴充套件連結,提升多維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