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持一件事簡單,
一直堅持一件事絕不容易,
何況是整整23年的時間。
日復一日,年復一年,
將一件事做到極致。
而爺爺就是這樣,
將蘊含深深鄉愁與親情的傳統麻餅傳承至今。
兒時記憶
在我兒時的記憶裡,零食是一種奢侈的味道。不過,每當佳節來臨,父母總會買一點麻餅,讓我解解饞。個數不多,一般只有一兩個,他們總會說:“我不喜歡吃這個,你吃吧”。然後帶著笑意看我把麻餅吃個乾乾淨淨。吃的總是那種散裝“麻餅”,寥寥幾顆芝麻,鬆散的外皮,和現在樣式精緻,餡料豐富的月餅根本沒法比,可回想起來,麻餅才是難以割捨的,每一口都泛著甜,每一口都是愛。
尋味
麻餅是團圓、甜美的象徵,也是饋贈親友的佳品,味道甜而不膩,古往今來,留下多少思念的味道,寄託多少濃濃的鄉愁。一有客人來了,母親總會端出一個“果盆”招待大家。果盆的各類點心中央都會擺上一個圓圓的大麻餅,象徵著團團圓圓、甜甜蜜蜜!一家人在笑聲中分享快樂。
二十三年的堅守
爺爺本人從小就特別喜歡吃餅,剛開始也是從事做餅行業,在外學習積累經驗後,琢磨著自己做餅吃,做出來的餅給街坊鄰居嘗過之後,大家跟爺爺說:“何不自己做餅拿來賣,一定很受歡迎”。經過多年的不懈努力和不斷嘗試,爺爺於1998年開始正式製作麻餅。中間曾幾次想要放棄製作麻餅,幸得身邊的親人、街坊鄰居給他信心,這才讓他有了堅持下去的決心。有了這些人的鼓勵與支援,爺爺做麻餅也越來越有信心,在這23年裡不斷摸索改進,研究改良麻餅的配料,漸漸地做出了人們喜愛的麻餅味道。
道道工序,嚴格把控
為傳承那古老的味道,麻餅少不了繁瑣的製作流程。而製作的手工活考驗的或許不是技巧,而是耐心,能在這些重複的流程中,磨出功夫,製出美味,那即是珍貴的匠心所在。將麵糰搓勻,切成分量適中的小塊。拿起小麵糰用手攤成一個小圓餅,在圓餅中放入芝麻餡,用周圍的麵皮將餡料牢牢裹入圓餅內。隨後再把這個麵糰放到檯面上按扁,使麵糰再次變成一個圓餅。
麻餅用“麵粉”、“白糖”、“花生”、“芝麻”、“葵仁”、“冬瓜糖”、“香蔥”等為餡,用的油都是自家榨的花生油,另外也有用大豆油做的麻餅。因此做出來的麻餅口感佳,深受許多人的喜愛。
做出來的麻餅,餅面覆蓋著一層密密的芝麻,咬一口,濃濃的芝麻香四溢開來,皮薄餡足,咬一口滿嘴留香,味道甜而不膩。經過23年的時間沉澱與口味改良,麻餅被越來越多的人熟知喜愛。將麻餅的甜蜜與團圓送到更多人的手中,讓這份製作工藝與純真的美好寓意並不因時代更迭而捨棄分毫。
而今,餅越變越“高大上”。超市、商場各種包裝各種口味的餅簡直讓人眼花繚亂,難以選擇。我卻始終記得不起眼的“麻餅”,像人的本心,最平凡的樣子,純粹的味道,有質樸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