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美食>

孔子有言道“失飪不食”,那麼,什麼是食物失飪呢?從字面意思我們大體能猜出一二來,即沒有順應食物屬性而進行的烹飪方法。換句話說,即使是好的食品,如果烹飪方法不對也不能吃。拿雞鴨的烹飪來說,為什麼人們都吃烤鴨,而很少有人烤雞吃呢?烤鴨那麼火,為什麼沒人別出心裁來個烤雞店呢?這就跟上面說的烹飪有關係。

古代養生,講究烹飪和食物的性味相適應。雞,為陸地家禽,屬於性溫之物,溫屬於火性,而火性之物主發散,所以不能再拿來作什麼燒烤之物食用,因為燒烤會發散其補益的作用,所以就違逆了食物的本性,即這裡所說的失飪。鴨子(海鮮),屬於水生之物為寒性,而燒烤則可以驅寒之性,從而成為你我口中平和的美食。相反,如果你要把鴨子拿來煲湯,便會耗氣無補,吃完後可能會鬧肚子。而雞是溫性的,用雞燉湯喝,不僅不會鬧肚子,反而有進補的功效。

在食用肉食時配伍也有禁忌,比如豬肉和牛肉不可共食,這種說法由來已久。《飲膳正要》指出:“豬肉不可與牛肉同食。”為什麼呢?這主要是從中醫學角度來考慮,一是從中醫學食物藥性來看,豬肉酸冷、微寒,有滋膩陰寒之性,而牛肉則氣味甘溫,能補脾胃、壯腰腳,有安中益氣之功。兩者一溫脾胃,一冷膩虛人。性味有所牴觸,故不宜同食;豬肉與羊肝也不可同食,《本草綱目》雲“豬肉共羊肝和食之,令人心悶。”這主要是因為羊肝氣味苦寒,補肝、明目,治肝風虛熱。“豬肉滋膩,入胃便作溼熱。”從食物藥性講,不宜配伍。羊肝有羶氣,與豬肉共同烹炒,則易生怪味,從烹飪角度來講,也不相宜。豬肉與芫荽也不可同食。芫荽辛溫,耗氣傷神。豬肉滋膩,助溼熱而生痰。古書有記載:“凡肉有補,唯豬肉無補,食之對身體有損害。”芫荽又名香菜,可去腥味,與羊肉同吃相宜。

成人食用一些肉類,可以大補精血,但對於發育不完全的小孩子來說,是不適合攝入過多肉類的。而對於腸胃較弱的老人來說,由於各種肉類不易於消化,也應少食。

各種肉食是五穀雜糧的有益補充,對人體的營養十分有利,但食用的時候要遵循一定的原則。下面我們來看一下:

第一,多魚少豬

豬肉中飽和脂肪酸的含量高,攝入過多可以導致高血脂。而魚肉的脂肪含量低,蛋白質的含量高,為豬肉的兩倍以上。對人體有益的亞油酸含量也大大高於豬肉。而且魚的蛋白質易於消化,吃魚還可在一定程度上預防高脂血症。

第二,多禽少畜

據統計,在中國居民的肉食品中豬肉佔85%,禽類及魚只佔15%,專家認為,這樣的肉食比例結構極不合理。畜肉和禽肉兩類肉食對人體健康的影響大有區別。分析表明,鵝、鴨脂肪的化學結構更接近於橄欖油,不僅無害於心臟,反而有一定的保護作用。因此,將豬肉在肉食中的比例降到60%,禽類及魚肉增加到30%以上是比較合理的。

第三,多燉少炒

就豬肉的烹調方式而言,在蒸、炒、燉等多種方式中,宜於中老年人的最佳方式是燉食。首先,燉肉鮮嫩柔軟,而中老年人的咀嚼功能大多衰退,因而較為適合。其次,燉食可以消除豬肉的某些弊端。實驗表明,長時間燉煮,油脂可減少30%~50%,不飽和脂肪酸相對增加,膽固醇含量下降,口感也好。

第四,多骨少肉

就畜類食品而言,眼睛也不要只盯在肉上。以豬骨湯為例,其鈣、鐵等含量均優於豬肉。尤其難得的是,這些養分易被人體吸收,很適合胃口與消化功能皆有不同程度減退的老年人食用。

第五,葷素搭配

動物性蛋白質和植物性蛋白質混合食用,可以提高彼此的生理價值,稱為蛋白質互補。若將豬肉、禽類配伍,由於都屬動物性蛋白質,因此其互補作用較小,不能提高蛋白質的利用率。而將豬肉和豆製品或蔬菜等搭配,就可以彌補豆類中甲硫氨酸含量少,蔬菜中賴氨酸、色氨酸和甲硫氨酸都較少的不足。蔬菜富含維生素和礦物質,維生素可促進蛋白質的代謝,而礦物質又能中和肉類代謝過程中產生的酸性產物,以維持人體正常的酸鹼平衡。

第六,先吃菜,再吃肉

吃飯的時候,飯館或者我們自身都喜歡把蔬菜放在最後吃,其實就餐最好的順序是這樣的:湯一蔬菜一米飯一肉類一水果(半小時後再吃)。

其實,不管是中西哪種理論下的飲食研究,都是要葷素搭配,均衡攝入,古有酸、苦、甘、辛、鹹五味,現有蛋白、脂肪、糖、微量元素等,人體構成亦同如此。但一方水土又養一方人,這種個體差異性也就維持著地域的差異性,體系不同的以偏糾偏也就很好理解了。

  • 這菜好吃到到飆淚!皮Q肉嫩,香掉魂
  • 比肉還好吃的它,一口下去還爆汁,爽脆還可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