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吳正格
京諺有云:“馬連良的腔,山東館的湯。”這是讚賞山東廚師做菜看重吊湯,湯的味道可與馬連良的戲腔媲美。但馬為天方教人,從不去大教館子的。那時梨園界,講究行膳排場且精於飲饌者,首推馬連良,而兩益軒的膳境最夠排場,餚饌做得也頗和馬的胃口,故而這裡成為他宴賓酬客或聚友品饌的首選地。
兩益軒比西來順開業要早一些,店址在前門外,兩層樓面,樓下是散座,樓上是雅間。不僅裝潢氣派,又總是給人新鮮如原的感覺:窗明幔淨,用具光潔如新,地面一塵不染,堂倌兒穿得乾淨利落。那時,梨園界的人都住在南城外,離這裡近便。唱戲的人無論哪一派,都注重保護嗓子,多不吃豬肉,以為能生痰,所以樂意到清真館子吃牛羊肉。這樣一來,佔據地利又講究衛生的兩益軒就被梨園界捧紅了。馬連良是其中的大主顧。
兩益軒掌櫃的經營有方,他見馬連良每來行宴或便酌,都要點個酥鯽魚,於是腦瓜一轉,就將這個菜定為奉送菜。不論生劉熟李,大幫小夥,只要是一落座,堂倌便將這個敬菜擺到桌上,說是櫃上獻的開胃菜。其實這是兩益軒的招牌菜。做這個菜,得頭天晚上就用大鍋酥制,一次要做百餘尾鯽瓜子,夠第二天全天奉送的。做時,先在鍋底鋪一層牛肋骨,上擺一層蔥段和薑片,撒入桂皮、豆蔻、丁香、花椒、大料。遂將治淨的鯽瓜子在上面一層一層地旋轉著碼好(頭朝鍋邊,尾向鍋心),再添入冰糖渣、白糖、陳醋、醬油、紹酒、五香粉、香油,注入湯水(漫過鯽瓜子)。然後,還要鋪一層海帶卷胡蘿蔔,一卷一卷地擠著碼擺。最後用若干圓形瓷盤倒扣著大體蓋住。旺火燒開後,轉小火酥制,使瓷盤周圍持續往出噗噗地濺湯。約四小時後(一說十小時,時間太長了),待湯水燒盡只剩酥汁時方成。將鍋端離火位,掀去瓷盤晾一夜。第二天奉給來客時,是一盤兩尾,肚對肚;海帶胡蘿蔔卷頂刀切片,如銅錢狀碼在魚尾;然後都淋勻些許酥汁。這個菜,鯽魚骨肉皆酥,甜酸柔和,葷素搭配,煞口開胃,堪稱一絕。將如此費工費時的招牌菜當作奉送菜,不僅討得馬連良的得意,也將馬的這一食好傳播開來,對來客也起到“消費指南”的作用。
在馬連良的影響下,影藝界的人也常來兩益軒。如電影明星宣景琳(黑牡丹)告別影壇後到京城頤養天年,就常來兩益軒。一次,堂倌兒給她推薦了烤鴨絲炒蜇皮。這是個爆炒菜,即將帶皮的烤鴨,專選皮下的那一層切絲;再將用清水泡去鹽質的蜇皮亦切絲,用沸水略燙,除去腥味。然後,先將一撮香菜莖段用少許佐料酒煸炒幾下,遂放鴨絲煸透,最後放蟄皮絲,以旺火快速煸炒中,烹入紹酒,攝入少許精鹽,即可淋點香油翻勻出勺,成菜也就在半分鐘之內。鴨絲的烤香味,蜇皮的海鮮味和香菜的清馨味糅合在一起,別緻又爽口,大得宣景琳的讚賞。
馬連良最愛吃的是炸烹蝦段。每當入秋,海河口的對蝦已經長成,由津輸京,兩益軒必備此菜。這期間,馬每邀朋而至,首先要點此菜,還要特別囑咐得用八寸盤盛裝。吃完一盤,再要一盤,有時連吃三四盤。為何要分盤分做?這就是吃家懂行了。因為此菜是將淨蝦肉切成段,掛一層薄糊,以油炸至杏黃色,再配以蔥薑絲、香菜段,用適量清味汁(無澱粉)一烹而成。特點是快炸速烹。一盤上桌,得趁熱燙著舌頭去吃。每人吃上數口,已經盤底朝天。然後再要一盤,仍然這種吃法。這才能充分享受到那種外脆裡嫩、鮮香清爽的口感和美味。若是三四盤菜一勺去做,蝦段就烹軟了,一上桌還沒吃完,降了溫味道也大減,那就搶不到火候,吃得也不愜意,過不足蝦癮。
等到西來順開張,膳境的氣派雖然勝不過兩益軒,但有京都清真第一名廚褚祥主灶,足以撐住檯面。
西來順的店址在西長安街,是比勘東來順命名的。原是華園澡堂,因經營乏善,就被回教富商穆子淵聯手褚祥給倒過來的。據老京人回憶,西來順在臘月開張,門臉兒兩旁各掛一個藍底金字的“烤”、“涮”單字幌,字大如磨盤;幌的外圈綴滿了小電燈,入夜光耀醒眼。一進門,正房和耳房都是雅間,挨著門口擺著一大蹚烤肉支子。午、晚兩個飯口時,您要從西來順的門前一過,一股烤肉香味就會漫漶過來,誘引您不由得想邁腿兒進去解解饞。
馬連良去西來順,主要是吃烤鴨。說起清真烤鴨,功勞首推胡寶珍。胡出身在山東榮城縣郊的農家,十四歲就到便宜坊學徒,幹了十年。後來清真飯莊同和軒開業,被聘去當烤鴨師。由此,京都的穆斯林便能吃到燜爐烤鴨了。西來順開張後,擅於琢磨火食之道的褚祥對烤鴨做了進一步改進。因為未烤的鴨子雖經過風乾,內裡的脫水程度仍是不夠,一遇雨季,天氣陰霾,室內反潮,烤出的鴨皮也會回軟。烤鴨得是鴨皮酥脆,軟不拉沓地那還叫烤鴨嗎?人家褚祥也真有腦筋,他把華園澡堂原來燒浴池水的爐灶房改成了乾燥房。這樣,鴨子除了風乾,不論天晴天陰、下雨下雪,都要在乾燥房裡經過一道乾燥程式,使鴨子內裡完全脫水,烤時自然皮面酥脆,且能增加肉香。這就使鴨子樓的烤鴨反倒不如西來順做得受吃了。舌尖敏感的馬連良就吃出了其中訣竅。他每次去,都是褚祥親自料理,因而兩人就有了交情。
遺憾的是,馬連良在華北偽政權時期,曾組團到偽滿洲國新京(今長春)參加了某項慶典,因此頗受爭議。馬悔之不及,由此拒絕一切演唱,閉門思過,直到抗戰勝利才重出戲壇。這時候,他將褚祥聘為特邀廚師。每天西來順打烊,褚即去多福巷馬宅應承夜宵之事。
褚按馬的意圖做雞肉餛鈍、攢餡蒸餃、炸假羊尾等。這是馬所選定的飯菜,也是褚的拿手活兒,又是西來順的名食。雞肉餛鈍的皮兒是手擀的,講究不薄也不厚;雞肉選雞腿肉,那是活肉,做出的餡香。攢餡蒸餃的攢餡,是雞鴨血、胡蘿蔔絲、老南瓜絲、幹蝦米等樣,調入精鹽、紹酒、蔥薑末、花椒麵等拌制,用燙麵包成月牙餃,別有一番滋味。炸假羊尾,原名炸羊尾,是用羊尾做餡、雞蛋清做糊經炸制而成,但羊尾油膩味羶,沒有人愛吃。褚祥就將羊尾餡改成豆沙餡。制時,先將炒好的豆沙餡搓成像中藥丸般形狀,沾一層乾麵粉;再將雞蛋清抽打成蛋泡糊,放入少許乾麵粉和幹澱粉輕輕合勻。然後,將清淨的植物油在鍋中燒至四成熱,端離火口,遂將豆沙球用筷子夾著,蘸滿蛋泡糊,逐個放入油中,再將油鍋端回火口上,溫火炸至表面呈淡黃色,即成。
那時候因抗戰勝利,馬連良為表達立場,在自宅舉辦“夜宵會”。每至深夜,寬敞的庭院和廳房依然燈火輝煌。褚祥領著馬家家廚和僕婦等幾個下手,隨時承供夜宵。馬連良的舊友新朋頗多,都以到馬宅去吃褚祥的夜宵為無上口福,馬也為此樂酬不疲。褚祥此差是“友情客串”,不是圖掙錢來的,卻因此結識了一些顯貴。後來他就藉著這種交際,去了美國洛杉磯,開辦一處樓閣華麗的穆斯林餐廳,生意興隆,晚年已是百萬富翁了
-
1 #
-
2 #
小時候,跟著姥姥看 【借東風】,諸葛亮一出場,我以為是神仙下凡了,站起來就往外跑,耳朵裡是滿場的叫好聲,我以為諸葛亮追來了
-
3 #
馬連良死的時候連吃碗麵條都得排隊等著!參詳《往事並不如煙》!
-
4 #
在西來順吃過馬連良鴨子,店面不大,好像離全聚德不遠。
-
5 #
這道菜現在名為酥鍋 以濰坊淄博一帶做的最為正宗
-
6 #
據我所知,褚祥沒出國,而是在抗戰後去世,是西北王馬鴻逵來北京,在北京飯店請客,特請褚祥掌灶,因為吃的滿意,賞了不少錢,褚祥師傅高興,突發疾病而終。
-
7 #
唐魯孫也提過,民國後烤鴨就是西來順的最好了!原來是褚祥的法力!
-
8 #
烤鴨還是全聚德地道,可全聚德咋了?
-
9 #
馬先生愛吃爆肚裡的肚領
-
10 #
馬老闆不但會吃,還會抽呢
-
11 #
聽姥姥說,過去的名角,幕後頭,專門有本家兒的親人給捧養小茶壺兒,這活兒,不能交給外人,怕叫人家使壞心眼兒給害了,那麼下館子,是不是也得有家人,拿著銀筷子給嘗菜呢?
魯菜屬飲食高地,陽春白雪。但開宗立幟,受所有流派仰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