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安格斯,全熟。”你對服務員說。話音剛落,四周食客便朝你投來關切與愛護的目光,順便舐幹他們叉子上的血跡。西餐廳裡的全熟牛排就相當於潮汕火鍋店的麻醬。它永遠安靜地呆在選單上,像一個精心佈置的陷阱,等著人自投羅網。
吃牛排是一項充滿現代迷思的行為。人們道貌岸然地繫上餐巾,為餐前面包優雅地塗上黃油,最終只為滿足茹毛飲血的原始衝動。這是日常生活中的一場宗教儀式:盤子中央發生著血腥的切割,用餐者小口咀嚼,再用微閉的雙眼表達他剋制的禮讚。在這樣的情境裡,點一份全熟牛排是危險的。你破壞了這場盛筵的神聖性,並告訴眾人:我們他媽就是在吃煎肉,沒有誰比誰更高階。
無濟於事。沒人會聽一個吃炭的人說話。不用弄清自己的牛排是乾式熟成還是溼式熟成,也不用思考吃剩下的牛骨是幹垃圾還是溼垃圾。你只需要乖乖地點一份半熟,就會收到一張內行的入場券。如果點的是一分熟,在內行中也算精英了。你不知道笑意吟吟的服務員在端上那份全熟安格斯後,有沒有轉身白你一眼;也不知道每天被找茬的高檔餐廳廚師,會不會看你味蕾不靈敏,偷偷在牛排焦黑的外殼上趁機吐點口水。但如果你因此就再不敢嘗試全熟牛排,就大錯特錯了。
只有真正的老饕懂得大智若愚的道理。比起肌紅蛋白的虛假視覺刺激,點一份全熟,才是牛排界的頂級挑戰,猶如刀尖舔血。吃過幾次柴得要死的七分熟,你就該知道做出好吃的全熟有多難,在完全烹飪的基礎上充分保留汁水和嫩度,是對每一家餐廳牛肉選材和廚師水平的終極檢驗。雖然檢驗得越多,你就會越失望,甚至可能加入嘲諷大軍,覺得搭配全熟牛排的土豆泥和西蘭花上輩子肯定作了孽。
但畢竟,“全熟”的選項明明白白地擺在選單上。飯店做的菜不好吃,什麼時候成了點菜顧客的責任?一個米其林大廚,在面對全熟的要求時一定會嚴陣以待。他知道,這要麼是個刁鑽食客,要麼是個美食評論家,甚至是隔壁餐廳來挖角的都有可能。這種情況下,即使你讓廚師做到π分熟,他都要問你:精確到小數點後幾位?那些還在用牛排的全熟與否來判斷你是否外行的人,只吃得下還未熟透的東西。
如果你要以一個高階食客的身份走進昂貴的餐廳,就要明白:只有裝B犯才會被規矩和禮節牽著鼻子走,真正的名流有權利吃到任何他想吃的口味。“和家人去紐約旅遊,吃了7天medium,最後一頓飯我受不了了,問廚師:能不能給我做份土豆燒牛肉?”對於一顆中國胃,消化全熟的食物是再自然不過的事情。許多人覺得“吃全熟就像在嚼皮鞋”,這只是全熟牛排在為人類糟糕而不思進取的烹飪技術背鍋。但總有牛排原教旨主義者,非要建立熟度鄙視鏈,讓每一個在餐廳裡不小心提到偶數的人下次都不敢再去。
“如果有人點了全熟怎麼辦?禮貌而堅定地讓他們滾”不光是牛排,還有咖啡和酒。喝美式的看不慣卡布奇諾上飄著的奶沫小心心;喝威士忌的覺得喝百利甜的不如去喝椰樹椰汁。我們在將那些有機物塞進肚子的時候,同時也吞下了它們背後的一整套文化,直到優越感讓我們飽腹。入行時的沉沒成本和遭遇的歧視,都轉化成了一句句“蠢驢”,又奉送給新來的玩家。其實,如果想罵一個人蠢,可以攻擊他的言行舉止,而不要針對他的消費選擇。工作日連續用餓了麼隨機點餐十多頓的年輕人,還要承受洗飯盒分垃圾的重擔,只想著週末去吃頓牛排,花一兩百塊,體會一下口紅效應的微小快樂。
“生活中我沒的選,現在我想點份全熟。”他們配得上真正的尊敬——你永遠不知道一個點全熟的人已經吃下多少難以下嚥的死肉,卻仍抱有樸素的希望:吃到一塊多汁,鮮嫩,沒有一點血色的完美牛排。總有一天,西西弗斯們會等到那塊牛排的。
最後建議最好用澳洲小牛凱西牛排,最主要的原因是這牛排原價198元,現在只要148元,10片裝,1300g,送煎鍋、送刀叉,還送10包醬料,順豐包郵!#美食#小牛凱西牛排,每片130g,一片合14.8元,個人感覺超級划算!點選圖六右下角“看一看”,加入購物車!孩子正是長身體的時候,多吃牛肉有利於成長哦!點選下面商品卡即可下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