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美食>

現在吃狗肉似乎是一個千夫所指的事情。

最著名的就是廣西玉林的“荔枝狗肉節”了,雖然官方沒有承認,但是在民間已經自發形成了每年在夏至這天吃狗肉的習俗。各式狗肉美饌琳琅滿目,白切的狗肉,紅燒的狗肉,生燜的狗肉,烤的狗腿,炸的脆皮狗肉,無一不是饕餮們爭相追逐的美味!

這也引起了愛狗人士的抵制,每年夏至前後高速路上幾乎都有攔截運狗車的事件發生。網上也討伐聲一片!

但是,狗肉在先秦時,或者說春秋戰國以前,是很神聖和高貴的祭祀品。天子祭祀,狗肉當仁不讓,與牛羊平起平坐,成為祭品主角。那時候的“三牲”是沒有豬的地位的。想吃狗肉還得是“士”(士大夫)以上的貴族才夠格吃幾口(《禮記王制》:“諸侯無故不殺牛大夫無故不殺羊士無故不殺犬豕庶人無故不食珍.”)。

從文字上考究狗肉的不尋常,一個“獻”字盡顯狗的尊貴。小時候認識這個“獻”字,很是奇怪,為什麼會是“犬”字旁?後來翻到典籍和新華字典,才明白,由下給上,叫獻。物品不珍貴高貴能上供嗎?在遠古時代,祭天敬地,祭祀是很神聖的一件事情。從字面上看簡體字“獻”,繁體寫作“獻”,也給現代人透露出至少兩點內容:一,用犬貢獻(祭祀);二,將“獻”字分割,左下角“鬲”是陶製炊具,意味著用陶器煮狗肉吃。而且那個時候,家狗還分成三類,一是看門狗(守犬),二是獵狗(田犬),三是肉狗(食犬)。由此可見,狗肉在那個時候絕對不一般。

說白了,狗肉不是一般人可以吃的。

狗肉從祭壇的跌落!

大概從秦統一嶺南開始,狗肉開始從祭壇上下來,變成百姓家的尋常美食。那時候嶺南的酷熱潮溼和瘴霧瘧疾,讓南下的秦國士兵苦不堪言,狗肉的大熱之性頗有以毒攻毒的效果,讓士兵們平靜下來,加上狗好養快速長大,於是吃狗肉的習俗也流傳了下來。從北至南,不曾想,時至今日,南方盛行吃狗肉了,北方卻漸漸銷聲匿跡,反倒成為禁吃的主力軍。

到漢朝,吃狗肉已經流行開來,像劉邦的手下大將樊噲,發跡前就在縣城搞屠狗專賣。“樊噲狗肉”隨之也成了一方名吃經久流傳。《鹽鐵論·散不足》曾形象地描繪西漢各階層人民的生活:富豪們殺牛擊鼓,燕歌鶯舞;地主老財吃羊肉狗肉,鼓瑟吹笙;廣大窮苦人們只能吃雞肉和豬肉。

到了宋朝,與先秦、兩漢不同,狗肉已不是中原宴席餐桌上的主流食材。那是因為生產力的發展,民族融合,人們飲食習慣的改變所致。看很多宋人筆記和著作,還有《東京夢華錄》、《夢粱錄》等民俗社會學著作發現,開封(北宋汴京)、(南宋)杭州的食肆繁多,小吃無數,羊肉、豬肉經常露臉,狗肉鮮見其蹤。

其實認真考究起來,人們不吃狗肉大概主要有兩點:

一是到了宋代,可供人們食用的肉類已經比較豐富,肉豬、肉羊的養殖業得到空前的發展,人們在一般情況下不再需要將狗當成食用動物。狗除了看家護院,更多地成為陪伴人們的一個動物,慢慢地,在天長日久的相伴中,狗成了很多人的感情依託。

二是佛教與道教的倡導,晉唐以來佛教盛行,佛教所到之處,信徒甚多,而佛教禁止信徒食用狗肉;本土的道教也稱“以犬為厭,不食之”,受這些宗教思想的影響,人們也自覺不吃或少吃狗肉。

在富貴人家眼裡,狗反倒成為寵物了。只是在窮苦底層人家眼裡,由於生活所迫,它卻是成了解饞果腹的人間美味。這些在文學作品中屢見不鮮。有名的場景描寫比比皆是,比如《水滸傳》裡描述:第三回,魯智深在五臺山熬了段時間,嘴裡淡出鳥來,終於有機會下山,在杏花酒店,看見牆邊砂鍋裡煮著一隻狗,就掏錢買了半隻。魯智深用手扯那狗肉,蘸著蒜泥吃完,一連又吃了十來碗酒。吃得口滑,哪裡肯住。店家都呆了,叫道:“和尚,只恁得罷!”

俗話說:“狗肉滾三滾,神仙企(站)唔搵”,狗肉的香味誘惑,連出家人都受不了!除了花和尚魯智深,大名鼎鼎的濟顛和尚在靈隱寺出家,他都吃狗肉,有句大名鼎鼎的話就是他吃狗肉的真實寫照:“狗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小時候看濟公,最記得就是他手拿葫蘆酒瓶,腰插爛蒲扇,大口吃狗肉時候的滿嘴油光形象了,場景饞得威記口水哈喇子直流!可能威記喜歡吃狗肉就是受這個片子的影響了!

在歷史上,也有禁吃狗肉的例子。最著名的就是宋徽宗禁止吃狗肉了!

公元1104年,狗年,此時正逢宋徽宗的本命年,範致虛(起居舍人,此官位顧名思義就是記錄皇帝的日常生活的一個職位)上奏讓皇帝不要吃狗肉,為了拍“龍屁”他更是上奏宋徽宗,請求宋徽宗下達相關指令要求東京城內禁止販賣狗肉,更不能屠殺狗和吃狗肉,範致虛的理由是在皇帝的本命年對狗做如此兇狠的行為會讓神靈生氣於是不會再庇佑宋朝,所以在那一年吃狗肉對國家和皇帝都只有壞處沒有好處。這明顯是讓全天下吃狗肉的人"陪葬"。

“今京師有以屠狗為業者,宜行禁止”!

“因降指揮,禁天下殺狗,賞錢至二萬”!

宋朝的經濟如此繁榮,各類專賣的市場集市林林總總。有個狗肉市場一點也不出奇,有要吃狗肉的需求,那就必定會有人賣狗肉以供應,"禁狗令"一頒佈,想吃狗肉的人沒得吃還是小事,但對於賣狗肉的人就關乎生計問題了。還有和狗肉有關的職業為生的百姓怎麼辦?這相當於砸了別人飯碗,“斷人財路如同殺人父母”,而斷人生意的原因僅僅是為了幫皇帝"祈福",這在廣大百姓看來宋徽宗是把狗看得比人還重要,這簡直太荒唐了,雖然說"禁狗令"的頒佈一開始是為了國泰民安,皇道長久,但現在看來"禁狗令"的頒佈才會使得國家不安定,百姓的生活也不安定,這完全與"禁狗令"頒佈的初衷背道而馳。

上有皇令不得違抗,可是下還是有對策應付的。“掛羊頭賣狗肉"這個典故也來自”“禁狗令"的頒佈,雖然國家不給賣,但百姓也不可能就此放棄如此美味,不敢明著和皇帝作對怎麼辦,那就暗度陳倉。於是狗肉只能偷偷地賣和買。宋徽宗從小就養在高門大院之中,哪裡懂得民間百姓的生活,雖然狗肉在宋朝上流社會中的人的眼裡比不上豬肉,羊肉等肉類,正式的宴席狗肉也是"上不得檯面的肉類",但在普通百姓眼裡,羊肉太貴,一般百姓吃不起,豬肉又太臊,口感上實在好不到哪裡去,於是肉質鮮美的狗肉是大多數百姓的選擇。美味誘惑是抵擋不住的。

也有抵制吃狗肉的例子,比如說大文豪蘇軾!

熙寧年間,蘇軾在徐州做太守,在一次吃喝時看到小二端狗肉上席,不甚愉快,就詰責司法官。司法官說:法令沒剋制殺狗啊,說“烹狗於西方,乃不由”呢。蘇軾辯駁說過“來賓之牛角尺”,大宋代就該開戒殺牛?狗死了,孔子還用舊車篷埋著它呢。死狗都有孔聖人這樣的禮遇,我們就這麼忍心殺狗吃肉嗎?

你不吃,但阻擋不了別人吃啊!

不管如何,如今吃狗肉的習俗現在已經漸漸退出中原地區,反倒是中原以外的地區自秦後隨著一次次躲避兵災的人們一次次的遷徙定居而一直延續下來!各個地方更是形成的自己的特色。像延吉狗肉火鍋,一直是東北三省的火鍋翹楚。江南地帶的沛縣狗肉,湖南的辣爆狗肉,廣東的生燜狗肉,貴州的花江狗肉,廣西的狗肉品種更是豐富,口味多樣。更有“一黃二白三花四黑”之說,意思是狗肉品質根據狗顏色來定!

“狗肉不上席”,既是古代人們對於祭祀的敬畏,也是古人對於美味誘惑的說辭。

這開始並不是一句貶義的話。因為在古代,祭品是不能隨便上尋常餐桌檯面的,尋常百姓想吃怎麼辦?只有悶聲偷偷吃。因為狗肉的美味,誰可以抵擋?

不管你吃還是不吃,狗肉的美味就在那裡!

講述美食,發現美食。

35
最新評論
  • 這菜好吃到到飆淚!皮Q肉嫩,香掉魂
  • 廚房小白必備,做法超簡單的幾道家常菜,好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