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慶假期即將到來,恰逢祖國70週歲生日,舉國歡慶!國慶節的7天小長假,除了外出旅遊之外,相信還有很多留在家中等候接待親朋的朋友。假期人流火爆,旅遊景點、商場、酒店和餐館都熱鬧非凡。如此難得的親友聚會,何不趁機顯露一下自己的廚藝呢?
立秋貼秋膘,隨著秋風的吹起,轉眼秋分已過,馬上就要到寒露了。寒露節氣的到來,代表了秋天已經結束,季節已經要開始進入冬季了。
在廣東,隨著冬季的來臨,肉類似乎又開始進入了銷售旺季,各種各樣的“煲”類開始活躍了起來。牛腩煲、羊肉煲、狗肉煲、雞煲、生煲等等,只要有肉,廣東人都可以將其變成“煲”。
廣東人似乎對“煲”情有獨鍾,只要有空,就會約上三五知己,共聚小酌。電話打通,說上一句:“兄弟,今晚開煲打邊爐”,一個小型聚會這樣愉快地約定了。
廣東人是熱愛火鍋的,進入冬季的廣東,火鍋似乎無處不在。
“開煲打邊爐”的說法,是除了潮汕地區以外的廣東人對火鍋的稱謂。潮汕地區吃火鍋,一般都喜歡選用牛肉或者海鮮,多以新鮮食材放入鍋中燙熟即食,邊燙邊吃,以最大程度保持著食物新鮮的口感。
進入冬季,客家人和廣府人都喜歡打邊爐。三五知己聚在一起,一鍋燜好的肉,一個電磁爐(以前多用炭爐),把酒言歡,不亦樂乎!鍋中的肉吃完,酒喝完,剩下一點湯汁,把一籃子青菜燙熟,最後再燙點河粉或者米粉、麵條之類的主食,一場開心的聚會就完美地結束了。
“煲”的種類有很多,但其具體可分為生煲和熟煲兩大類。廣東人的生煲多以清水或者高湯作為“煲底”,切兩片姜、蒜苗綁成蒜結、有的還加入幾顆紅棗和杞子,調入少許食鹽後就成了火鍋的湯底。
廣東順德人則喜歡使用粥水做火鍋,非常別具一格。粥水能夠比清水導熱更快、保溫更好;其最優秀的地方,就是能夠保持食材的鮮香滑嫩口感。
而潮汕火鍋似乎又別有一番風味,“煲底”層次感更加豐富。潮汕海鮮火鍋,多以清水作“煲底”,除了加入幾片生薑、蒜結和芹菜粒以外,還在“煲底”添加了幾塊苦瓜和五花肉。以苦瓜的苦帶出海鮮的甘甜,以五花肉的油脂來使海鮮更加順滑。蘸料則根據食材的不同需要而配置了:豆醬、魚露、沙茶醬、蒜泥醋、生抽介辣等等多種不同的醬汁。
生煲能燙的食材非常多:除了河鮮和海鮮以外,牛肉、羊肉、豬肉、驢肉、雞肉等,廣東人都可以將其各個部位分別切割分解,在火鍋中品嚐各種不同的口感。火鍋的配菜也同樣品種繁多,各種新鮮的蘑菇、各種時令的青菜、水豆腐、蘿蔔、冬瓜、粉葛、淮山等等,花樣百出,層出不窮。
“熟煲”只是以燜熟的肉類作“煲底”來打邊爐,廣東並沒有“熟煲”這個名詞。廣東人喜歡將牛腩、羊肉、狗肉等肉類先燜至剛好煮熟,然後將其放置冷卻後,隔餐再用來“開煲”。
這種“開煲”的做法,在廣東主要以客家人和廣府人為主。肉類剛剛煮熟的時候,各種配料的味道還沒有融入到肉裡面。經過隔餐的存放,湯汁裡面的味道逐漸被鍋中的肉類吸收,隔餐再繼續加熱烹煮,肉類與湯汁就形成了一個完美的融合。
以燜熟的肉類作“煲底”,再加以各種火鍋的配菜同時燙煮,最後再來一點河粉、米粉或者麵條之類的主食,既享受了美味,又填飽了肚子。
驢肉,是近十多年來才在廣東興起的肉類。廣東人吃驢肉,大多以驢骨煲成湯底,加入少許“清補涼”或者五指毛桃,將驢身上各個部位的肉細緻拆分後,配以驢筋、驢肝、驢腎等切成薄片,將驢皮、驢肚、驢腸、驢耳、驢舌等先煮熟切片,以生煲的方式進行燙煮後點蘸料食用。其滋味鮮甜,各個不同的部位產生各種不一樣的口感。最後再點上一煲驢血飯,滿腹的滿足感。
在廣東,將驢腩和驢排等,像牛腩煲和羊肉煲一樣,以燜的方式烹煮比較少見。中秋剛過,閒來無事,靈感忽至,想想就嘗試著做了一鍋,竟然無法滿足自己的胃口,兩父子一餐就幹掉了滿滿一砂鍋,吃的不亦樂乎。
美食需要分享:上圖這鍋驢腩煲是怎樣做的呢?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看以下的詳細介紹。
香燜驢腩(驢排)煲【配料】:驢腩、驢排、生薑、蒜頭、米酒、老抽、食鹽、柱候醬、花生油。
先將驢排洗淨斬塊後再次清洗:,驢腩洗淨後切成大小均勻的肉塊,待用。(為什麼驢排斬塊後要再次清洗?因為驢排在斬塊的過程中,會有一些碎骨頭,煮熟後會影響口感,所以斬塊後仍需再清洗一次)
蒜頭拍爆去衣,生薑去皮切片,待用。
柱候醬,待用。
準備一盆冷水,待用。(這盆水很關鍵,焯過水的驢腩和驢排,要放到冷水裡面清洗一下。用冷水清洗,一方面可以洗掉焯水產生的浮沫,另一方面能夠讓驢皮在受熱後遇冷迅速收縮,後期烹煮出來的驢皮會Q彈有韌性,吃起來口感更加完美)
先在鐵鍋中燒一鍋水,待水燒至快開,開始冒泡的時候,將驢腩和驢腩排分別倒入焯水。
驢腩倒入鍋中後,馬上收縮變小。
稍煮片刻,清水已經開始變白。
煮至水快燒開時,焯水已經完成,這時水面開始出現浮沫,不用理會浮沫,直接用漏勺將驢腩撈起,倒入事先準備好的冷水盆中。
用冷水洗淨驢腩,撈起控幹水分。
驢排也是用以上相同的手法處理乾淨,這樣我們就完成了焯水的工作。
熱鍋下油,油可以放多一點,這樣可以避免在炒驢腩和驢排的過程中,因油過少而導致燒糊。
將蒜頭和薑片下油鍋爆香。
爆至蒜頭和薑片微微金黃色即可。
將驢腩和驢排倒入鍋中翻炒,過程中要勤加翻炒,否則容易粘鍋炒糊,一定要將水分炒幹,才能夠進入下一步。
炒至驢皮略呈微黃,倒入少許米酒(其他料酒均可,主要目的是讓驢排脫骨)。
加入柱候醬一湯匙。
加入老抽少許,迅速翻炒均勻(這時候的翻炒要迅速,快速將配料與鍋中的肉一起炒香、拌勻,否則很容易燒糊)。
驢腩和驢排炒好以後,加入開水(冷熱交替會產生腥味,在鍋中剛剛炒好的驢肉,加入開水會更香。如果是事先炒好放冷的,則加入冷水,不一樣的情況要用不一樣的方法),水蓋過肉,大火燒開後,開始調味。
水已燒開,加入食鹽一茶匙。
水面出現浮沫,用湯勺將浮沫和浮油一起撇淨。
浮沫和浮油撇淨,將鍋中的驢腩和驢排轉入砂鍋繼續燒開,然後轉小火燉煮(這個過程,用砂鍋燉煮,可以更好地燉出香味。砂鍋的導熱和保溫效能十分好,砂鍋受熱以後,整個鍋體的溫度基本達到一個均衡狀態,其加熱方式,跟現在市面上煮飯比較香的IH電飯鍋一樣,可以全方位的加熱)。
將鐵鍋的肉轉移到砂鍋以後,我們會發現,鍋底留下一些骨頭碎末,減少了這些骨頭碎末,後期食用的時候就不會被這些骨頭碎末影響口感了。
砂鍋小火燉煮半個小時左右,我們就得到了下面這鍋驢腩(驢排)煲。暫時先不要急著吃,這時候吃並不好吃,肉還沒有入味。把這鍋肉常溫靜置,隔餐再用來打邊爐,慢火慢煮,邊熱邊吃,肉慢慢地入味、軟糯,吃到最後,湯汁用來拌飯,或者用來燙煮河粉、米粉和麵條等主食,這樣就形成了另外一道美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