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1453年,大明帝國景泰四年,在中國歷史上可能只是千百年歷史中普通的一年,但是在歐亞大陸的另一端,這一年卻是載入史冊的歷史性的一年。在1453年,持續超過百年的英法百年戰爭最終以法國收復除加萊以外的全部領土而最終告終,而在地中海的另一端,曾經在Continental攪弄風雲上千年的拜占庭帝國,也就是大名鼎鼎的東羅馬帝國最終走向覆滅。
奧斯曼帝國攻破拜占庭帝國的國都君士坦丁堡,為整個歐洲中世紀的歷史最終畫上了一個句號,從此千年帝國拜占庭只能存在與人們的懷念當中。從此再也沒有君士坦丁堡,而只剩伊斯坦布林了。而在千年拜占庭帝國的背後,留下了影響整個世界的燦爛文化,在諸多燦爛的拜占庭文化當中,獨特的拜占庭飲食文化引領世界“潮流”。
圖|拜占庭帝國疆域
一、千年拜占庭帝國的文化傳承拜占庭文化最突出的特徵是其繼承傳統的地中海文明。拜占庭人的文化淵源受到其歷史傳承與宗教信仰的持續影響,同時也與其生存的環境息息相關,最終導致了拜占庭文化在其形成與發展的歷程中,顯示出崇尚古代,尊古崇古的特點,文化色彩鮮明。
圖|拜占庭教堂壁畫
拜占庭文明是亞歐中世紀文明的奇葩。
它與西歐的以拉丁文化為傳統的基督教文化相比, 雖然二者都屬於基督教文化的範疇, 但拜占庭文化顯示出了的自己獨特風貌。拜占庭的中世紀文化, 主要是以希臘遺產為特色的文化。拜占庭文化又是典型的基督教文明。希臘文化為拜占庭提供了文化思維的基礎和範疇;羅馬人為其提供了政治制度和法律思想;基督教為這一文化提供了思維的框架和方向;阿拉伯人以及其他的東方民族為這一文化提供了科學和哲學的因素。
圖|君士坦丁堡
二、高度繁榮的拜占庭農業文明拜占庭帝國的飲食文化形成與發展,其基礎是植根於拜占庭農業文明的興盛與繁榮。沒有農業的豐收與繁榮,飲食文化的發展也會成為“無本之木”、“無米之炊”。中世紀農耕文明的農業生產深受當地地理環境和氣候變化的影響。土壤的肥沃程度決定著農作物的品種和產量,氣候條件的變化則影響著農作物的耕種和收穫時間。而拜占庭農業的發展也深深受制於土壤的肥沃程度與氣候因素。
拜占庭地處地中海和黑海兩大海洋中間地帶,而拜占庭帝國的降雨核心地區,如埃及、西西里島在中世紀素有糧倉之稱,敘利亞和巴勒斯坦是世界上主要糧食小麥的原產地之一。
從土壤的肥沃程度來看,拜占庭帝國核心農業生產地區糧食生產主要集中在靠海的平原地帶,以及一些河口三角洲平原,都是肥沃的膏腴之地,從拜占庭帝國所處的氣候環境來看,具有典型的地中海氣候,冬季溫暖多雨,夏季炎熱乾燥,這樣的氣候環境下為葡萄、橄欖以及小麥、大麥等穀物的生長創造了最為良好的氣候條件。
圖|拜占庭帝國的地理位置
在拜占庭百姓的飲食文化中,葡萄酒是民眾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種植葡萄和釀造葡萄酒是拜占庭農業生產勞作的主要內容之一。種植橄欖樹和榨取橄欖油也是拜占庭人日常勞作的主要內容之一。可以說,葡萄酒和橄欖油是拜占庭人日常生活的兩項基本必備品。拜占庭帝國種植的主要糧食作物包括: 小麥、大麥、黑麥、燕麥、粟等。
小麥和大麥是拜占庭帝國種植面積最為廣泛的兩種糧食作物,其對國家的影響也最為重要,是國家稅收的主要來源。在拜占庭帝國,小麥的產量可以佔到穀物產量的一半左右,大麥的產量大約可以佔到1 / 3。這也就決定了拜占庭人的以小麥大麥為主的飲食文化的形成。
拜占庭的農業高度繁榮與帝國的強盛是息息相關的,農業的發展也是國家經濟和社會發展在農業生產領域內的體現,在長達千餘年的發展過程中,拜占庭國家農業的發展具有清晰的脈絡和鮮明的特徵。國家的強盛與農業的繁榮息息相關。從文化傳承來看,只有農業的高度繁榮,才能促使包括飲食文化在內的帝國文化呈現出高度繁榮的狀態。
三、橫跨歐亞的帝國位置拜占庭地處地中海和黑海兩大海洋中間地帶,其核心區域包括小亞細亞、敘利亞、多瑙河南岸的巴爾幹地區、希臘半島和北非的埃及等地,其中也包括地中海上的西西里、克里特、塞普勒斯等面積較大的島嶼。
圖|拜占庭帝國的地理位置
由於氣候的多樣性,拜占庭人栽培的果樹有許多種,10 世紀的一份史料提到的果樹主要有: 杏樹、櫻桃樹、溫柏樹、無花果樹、石榴樹、草莓、胡桃樹、梨樹、蘋果樹、李子樹等。克里特島、塞普勒斯島就曾以其島上栽培果樹著稱。
地中海地區和裡海地區都曾以出產穀物著稱。在地中海地區,小亞細亞的敘利亞、北非的埃及和西西里島都有穀倉之稱。西西里島和埃及出產的小麥在羅馬時代就曾源源不斷地輸往義大利半島。羅馬- 拜占庭國家對這些地區的不斷征服也正因為這些地區是當時糧食出口的主要區域。
四、拜占庭人的舌尖美味拜占庭人的葡萄種植和葡萄酒釀造技術是直接從羅馬帝國繼承而來的,葡萄酒是拜占庭人一日三餐的必備品之一,這也就形成了拜占庭人對於酒,特別是葡萄酒近乎偏執的熱愛,這種對酒的偏愛瀰漫於拜占庭的各個階層中,
尤其是上流社會的權貴們更喜歡馬其頓葡萄酒,將其作為地位和享受生活的象徵。
拜占庭優質葡萄酒名聲在十字軍東征之後傳到了西歐,影響了西歐的葡萄酒文化的形成與發展。對拜占庭人來說,他們更偏愛辛辣的葡萄酒,拜占庭的釀酒師傅用茴香釀製一種酒,類似今天的苦艾酒的口感,其中包含了苦艾、八角茴香之外,還有玫瑰、花椒、紫羅蘭等各類香料,味道十分奇特,口感辛辣,飲之有一種回甘之感。
圖|拜占庭華蘭池葡萄酒
作為地中海地區的兩大特產之一,橄欖在拜占庭人的飲食文化中扮演著十分重要的角色,橄欖和橄欖油是拜占庭民眾生活的必備食材,通常橄欖主要用於作為烹飪的油制,味道淡苦,又有植物清香,故而成為拜占庭民眾餐桌不可或缺之物。
除此之外,橄欖油還可用來調製醬料,中下層飲食的主要配菜便是色拉,因其食材取得以及烹飪方法都比較簡單,用橄欖油佐之色拉。由於中世紀食物的儲存技術還有待提高,因此拜占庭人通常將鹽和橄欖油混合在一起來儲存那些易於變質的食物。拜占庭人還喜歡將橄欖用果醋炮製成為醃橄欖,總而言之,橄欖幾乎能充斥在拜占庭人飲食生活的各方面。
圖|地中海橄欖
拜占庭人對於香料也有著近乎迷戀的熱愛,因而異國香料也是拜占庭飲食文化的組成元素之一。
香料,往往代表著異國風情。
在拜占庭帝國的上流社會裡,達官貴族追逐著來自東方的諸多香料,如肉桂、丁香、生薑、迷迭香、黑胡椒等等。對拜占庭人來說,香料不僅僅代表權勢和社會地位,也是其餐桌美食的一味重要佐料,拜占庭人特別喜愛乳香,他們還用果醋、橄欖油、蜂蜜製作各種醬汁。
由於小麥、大麥在拜占庭帝國的穀物產量中佔比居首,因而拜占庭人的主要糧食作物便是他們,通常拜占庭人將麵包作為餐桌主食,在農村生活的農民通常自己烤制面包,而城市居住的居民則要從專門烘焙麵包的麵包房中買麵包以滿足生活需要,也因為拜占庭人對於麵包的極大需求,麵包師的地位也與日俱增,甚至可以免於參加兵役等公共徭役。
拜占庭帝國中對於麵包的喜愛,是對於羅馬帝國時代飲食文化的繼承,生活在君士坦丁堡的民眾甚至可以得到“每日麵包”作為自己的口糧。在拜占庭的軍事行動中,麵包依然發揮著重要作用,一種由大麥、小麥、鷹嘴豆製成的堅硬幹燥的麵包,在拜占庭帝國的將士遠征和探險家冒險的過程中,這種堅硬易儲存的麵包便成為了他們的主要口糧。
五、拜占庭飲食文化簡評拜占庭飲食文化的形成,與其地理環境和歷史傳統都是無法分裂開來的,拜占庭文明一方面是典型的基督教文明,基督教在帝國統治下的地中海地區建立的至高無上的統治地位, 決定了帝國文化的發展從此被納入基督教的軌道中。在飲食文化上表現為更多具有的宗教色彩,而另一方面拜占庭文明承繼古羅馬文明,也會對於葡萄酒等傳統古羅馬食物有著持續的偏愛。
拜占庭帝國位於東西方交匯之所在,各樣東西方的產品在此匯聚,而地中海適宜的氣候和肥沃的土壤也使得帝國自身的農業高度繁榮,這一切都是形成拜占庭文明的參天大樹,而相應產生的飲食文化不過只是在這物質繁榮的基礎上形成了最終果實。
當一個帝國高度繁榮之時,與之相關的文明會呈現多元式的爆發,包括飲食文化在內的多種文明正是拜占庭帝國文化繁榮的集中表現,而相較於每一個偉大帝國的煊赫的武力而言,繁榮且燦爛的文明才是真正值得歷史銘記的東西,正如拜占庭帝國對於整個歐洲中世紀乃至近現代歐洲歷史的巨大影響。
參考文獻:
《拜占庭帝國史》
《全球通史》
《拜占庭進入歐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