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胡楊 編輯 / 攸攸
第一次去吃海底撈,記得是2004年左右。
那時候我剛開始創業,一切還處於懵懂階段,什麼都不知道,什麼場面也沒見過。
家裡怕我們在外面吃虧,就讓我去找家族裡的一個堂叔,當時他在公安廳上班,萬一遇到麻煩,好有個照應。
堂叔帶我們去吃了海底撈,那是我這輩子第一次吃火鍋。
因為沒有對比,所以也沒有啥特別的印象。只記得當時有個小夥子擦桌子相當的嫻熟,非常的有激情,帶幾分的表演性質。
堂叔還在那說,這個小夥子應該工資比較高,不然怎麼會這麼有激情。
這些年,經常去吃海底撈,因為海底撈成了火鍋的代名詞,曾經那些綠鳥雞,蒙古羔羊之類的火鍋,都慢慢的消失了。
因為不懂餐飲行業,也沒有用心研究,對海底撈,除了感覺服務比較好外,別的也沒有太深的感覺,如果單純論味道,我認為趕不上巴奴。
很早就聽說有一本書叫《海底撈你學不會》,但一直沒有讀過。
直到昨天,翻開之後,就被吸引住了,一口氣把這本書讀完了,期間居然被感動地流了幾次淚。
這篇文章,就談談海底撈對我的啟發。
01
海底撈 我真的學不會
海底撈的成功,勝在服務!
什麼是服務?就是你進入海底撈的那一刻,呈現在你面前的整體環境和每一個服務員的狀態,和受到的用心的照顧。
而能帶給顧客這種感覺的,是一線的每一個服務員,包括迎賓,傳菜,收銀,保潔等。
海底撈服務好,這種感覺是所有服務員,所有服務環節共同創造出來的一個整體結果,任何一個環節出現不好的體驗,都會讓顧客的感受大打折扣。
從離大門很遠就有熱情的迎賓;到等座時候,免費的小吃飲料,服務員的熱情服務;到用餐過程中的每一個細節的周到考慮;再到服務員真誠的微笑,恰到好處的送菜、送玩具、唱生日歌。
在網上看到一個段子,說一家海底撈門口的馬路對面有幾個人在爭吵,於是等座的客人就有幾個站起來向那邊張望,服務員馬上搬來凳子,讓客人站凳子上,以便能看清吵架的情況。
同時說,我們已經派人去打聽了,打聽到吵架的原因,立馬回來告訴您。
人的預期都來自於同類的比較,比如一個乞丐,絕對不會眼紅馬雲賺錢多,而只會眼紅別的乞丐要的比自己多。
在國內的大環境下,海底撈這種變態的服務怎能不超出顧客的預期?
什麼是好的服務?就是要讓顧客滿意;什麼是更好的服務?就是讓客戶感動。
中餐連鎖品牌,很少有成功的?根本原因是:
1、 中餐太難標準化,每個廚師炒出來的菜的味道很難一致,即使同一個廚師,每天心情不一樣,炒出來的菜味道也有很大差別。
2、 餐飲屬於服務行業,服務員的服務質量很難量化,店一多,就完全變了樣,更別說超出預期了。
就像肯德基、麥當勞,絕對是標準化服務的標杆,但是,去麥當勞,你有驚喜嗎?
頂多是滿意。
標準化服務,只能做到讓顧客滿意,絕對做不到驚喜。
因為每個人的需求時刻都是不一樣的。
當你心情好的時候,服務員誇你一句身材好,你就美滋滋的。
當你心情不好的時候,給你再多標準化服務都沒鳥用,不如坐下來給你談談心,聽聽你的傾訴來的直接。
簡單的KPI考核,執行中很快就會走歪。
比如海底撈也曾經嘗試過用跟客人聊天,給客人撈菜作為考核標準。
但是,如果是一家想吃團圓飯的客人,一個服務員一直在那裡說,肯定讓人心煩的。
如果是兩個情侶吃火鍋,男的想表現獻殷勤,而服務員卻替他幹了,他肯定不爽。
所以傳統的KPI考核,根本不適用服務行業。
英國的管家服務是世界上最牛的,英國好管家的標準是,站在屋子裡提供服務,但客人意識不到他的存在。
這玩意,什麼KPI能夠考核?
張勇牛就牛在,他悟透了,做餐飲的,顧客的滿意來自於服務員超預期的服務,而讓服務員願意、主動,發自內心的為顧客提供超預期服務的動力是,讓服務員幸福,受到尊重。
人被尊重的標誌是被信任,被信任的標誌是被授權,人有了權利才有膽,有了膽才不怕犯錯,不怕犯錯才有創新。
士為知己者死!
火鍋是一個很沒有技術含量的行業,幾乎任何人都可以做,因此競爭非常大。同時服務員多是農村來的初中生,文化低、收入低、見識低,典型的一高三低行業。
越是底層的人,越是渴望被尊重,越是渴望公平,越是容易得到幸福感。
這才是張勇能夠激發每一個員工用心為顧客服務的根本原因。
張勇說,他管理海底撈的秘訣就是,把他們當人看。
讓服務員住正規的公寓,而不是像同行那樣,服務員都住地下室;讓服務員的收入比同行高;讓服務員吃的比同行好;讓服務員感覺到溫暖;讓服務員感覺公平,有前途。
海底撈用人的唯一標準是能幹,所有幹部必須從服務員幹起。
而這一套制度這麼牛的根本原因,還是這是一群三低人群,又處在一個相對封閉的環境裡。
海底撈的服務員每天在店裡工作12小時,其餘時間基本是在宿舍裡睡覺,在宿舍又有宿管阿姨保姆般的服務,不僅負責洗衣、鋪床、疊被,冬天甚至把暖水袋灌好,放到每個服務員被窩裡。
不要說外行學不會海底撈,就是餐飲的同行,至今也沒有能學會的。
就最簡單的一點,給每個服務員給客戶送菜,免單的權利,幾乎就沒有人敢。
02
海底撈被瘋傳的原因是什麼
海底撈絕對是靠口碑起家的。
顧客的口碑,同行的口碑,商學院老師的口碑。
僅《海底撈你學不會》這本書,就賣了一百多萬本,絕對是現象級的超級暢銷書。
幾乎天天都有同行,帶著一群服務員去偷學,偷學就得裝顧客,就得吃飯。
張勇為什麼能想到把服務作為海底撈的核心競爭力呢?因為火鍋行業,味道的提升,用點心的同行都能做到,更何況四川火鍋,以麻辣為主,你一吃辣的,哪還能明確感覺到味道。
張勇當年也是為了生存,不得已才一心想把客人服務好,爭取回頭客。
沒想到卻成了海底撈的核心競爭力。
《瘋傳》這本書上說,讓顧客給自己做口碑傳播,需要具備六個要素:社交貨幣、誘因、情緒、公共性、實用價值、故事。
社交貨幣:
分享自己的喜悅,讓客戶得到了面子和快感。
商學院的教授自然也樂意講這麼獨特的案例,可以讓學員感到驚奇,體現教授的水平高。
誘因:
誘因就是讓給客人隨時想起你的機會,誘因在日常出現越頻繁越好。
每個人都要吃飯,都有請客需求,這麼高頻率的誘因,加上海底撈超預期服務,當請客吃飯時候,會第一時間想到它。
讓請客的人感到有面子。
情緒:
超出預期的服務,自然能調動人們的喜悅情緒和炫耀,更讓人有分享的衝動。
公共性:
三伏天門口等座的場景,上千平的店面,本來就是一個公共空間,再加上服務員真誠的微笑,熱情的服務,以及海底撈的營銷視覺化,都可以強化顧客的感受。
實用價值:
火鍋的實用價值就是用餐的體驗和口味,以及價格,海底撈除了價格偏高外,別的都還不錯。
當然享受了超值的服務,又吃了人家免費的東西,拿了人家免費的玩具,價格高點也能理解。
故事:
故事是最有傳播力的口碑宣傳。特洛伊木馬的故事傳播了幾千年。
海底撈最不缺的就是故事。
我想張勇剛開始也沒想到,好好服務會有這麼多好處,有時候世界就是這樣,無心插柳柳成蔭。
03
我們能從海底撈學到什麼
想學會海底撈,是不可能的。
管理是一門藝術,不是一門科學。
世界上沒有完全一樣的兩個人,也沒有完全一樣的兩個公司。
讓王石去管理阿里巴巴,或者讓馬雲去管理萬科,都不一定有好的結果,即使讓馬雲重新再做一個阿里巴巴,都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那我們從海底撈上能學到哪些呢?
1、 學會尊重,把每一個員工當人看,努力創造公平的環境,成長的機會,適當的授權;
2、 眼中永遠盯著顧客,把服務好顧客為公司的第一目標;
3、 領導要服務好員工,因為員工才是領導的顧客,服務好顧客,靠的是一線員工。
將來,一切的行業都會是服務業。
而服務業,是一個新的物種,工業時代的KPI管理體系,是完全滿足不了服務業的。
工業時代,我們做的一切都是試圖說服客戶購買我們的產品。
而服務業,客戶進到店裡,服務才開始,具體以後客戶能給我們貢獻多大價值,取決於我們服務的過程中,客戶的滿足感和價值感。
而做這一切的,是一個個跟客戶打交道的基層員工。
所以,以前,在公司里老板是神,而現在,要想服務好客戶,老闆必須成為服務員,服務好你的客戶。
而你的客戶就是每一個基層員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