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們中華民族,真是個不折不扣的吃貨民族,既然大家愛聽,那咱們就繼續聊!今天聊什麼吃的呢?今天聊的,不是一種食物,而是一種烹飪方式——燒烤。
燒烤起源於170萬年前?
要說起來,這燒烤應該是所有烹飪方式裡面最古老的一種了,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打從有了火開始,就有了燒烤。大家知道火是什麼時候發明的,170萬年前,那麼燒烤就也有170萬年的歷史了。
突如其來的雷,驚了祖先的胃
170萬年前的一個炎炎夏日,我們的祖先們正出門覓食,只見天色突變,半空中“轟隆隆”打起了雷,很久沒有雨水滋潤的樹幹被閃電劈中,一瞬間就著了火,大火迅速在樹林裡蔓延。
這一場大火過後,人們驚奇地聞到一股香味,大家都沒想到,在遠處聞見的香氣,竟然是從這被燒焦的野豬身上散發出來的。有人好奇地用手扒拉開一大片野豬的皮,一股熱油脂的香氣頓時擴散了出來,他們又順著野豬皮的方向撕下帶著天然火焰溫度的肉塊放進嘴裡,驚歎道,哎呀!天吶!這東西也太好吃了吧!
對於從來沒有吃過熱食的猿人來說,這樣的食物口感,得有多麼震撼,只需要一口,就能讓人徹底拜服。從那以後,大家就都愛上了烤肉,愛上了這種全新的飲食方式。
從“不得不烤來吃”到“只想烤著吃”
燒烤方式演變:從挖坑生火,到自制烤架
早期:挖坑生火,坑口放上食物。
後期:樹枝插上肉塊,樹杈搭烤架。
為了吃燒烤呢,一個部落或者一大家子人全都得圍在一起,生一處大火,把肉塊架在火上面烤,這個場面大家在很多電影兒裡都看到過,似乎不光是肉好吃,大傢伙聚在一起,還能打打鬧鬧、聯絡聯絡感情,好不熱鬧。
有記載,古希臘人宴會上會用浸過酒、抹上鹽的五頭叉來烤肉,歷史上重大戰役的勝利和長途行軍之後,人們都會燒烤慶祝。
燒烤在中國漫長的發展過程中,大家的態度漸漸變成了“只愛烤著吃”,上至宮廷貴族,下至平民百姓,幾乎沒有人不愛燒烤。有資料記載,早在三四千年之前的殷商時期,燒烤這種美食就登上了宮廷宴會的餐桌,當時宮廷的名菜裡面,烤乳豬、烤羔羊都已在列。
孟子:比起黑棗,更愛“膾炙”!
燒烤衍生詞: “膾炙人口”
“膾”是指把肉切成細絲兒,或者把魚片成薄片兒,再抹上佐料;
“炙”字的上半部分是“肉”字的變形,下半部分是個火字,就指燒烤了。
“膾炙人口”的字面意思就是說切細的肉拿來燒烤,人人都愛吃,也用來形容詩文或者事物受人喜歡。
《孟子》裡面也有記載,弟子公孫丑有一天跟孟子嘮嗑,就問孟子:“老師,您說這膾炙和黑棗,哪一種好吃呢?”孟子想都沒想,脫口而出:“當然是膾炙啊!”
春秋戰國時期,不但有了羊炙、牛炙、豕炙、魚炙,還有了貊炙、腩炙、炙雞等等,這在《儀禮》《禮記》和《周禮》中都有記載。《齊民要術》還專門列有“炙法第八十”篇,收錄了北魏及其以前的二十多種炙。
秦漢民間:一起擼串吧!
秦漢時期,燒烤之風仍然盛行。據記載,漢高祖劉邦一統天下之後,經常燒烤鹿肝牛肚來下酒,這上行下效,燒烤之風很快就風靡全國,燒烤用的炊具漸漸成熟起來。
直接一大塊一大塊地烤肉已經滿足不了大家對燒烤的渴望了,民間開始流行起了“烤串”,很多現存的文物,比如《庖廚圖》、《燒烤圖》、《宴飲圖》等等,上面都畫了不同的燒烤畫面,畫面裡廚子們各忙各的,有的專門兒負責串肉,有的負責在爐子上烤肉、翻轉,還有人就負責給爐子扇風,忙得熱火朝天,可見烤串一經推出就受到眾人歡迎。
《宴飲圖》↑
唐宋燒烤:菜品任你挑!
隋唐“燒尾宴”——燒烤技術巔峰
隋唐時期的“燒尾宴”,是指士人新官上任或者官員升遷之時,招待前來恭賀的親朋、同僚的宴會,據說是取“羊入新群,燒焦舊尾才被接納”的意圖,這種宴會的風習,是從唐中宗時期開始,到玄宗時期停止,僅僅流行二十餘年。
一般的燒尾宴上,琳琅滿目的菜餚品類超過幾十種,最有名的一次要數頗有權勢的韋巨源款待唐中宗的燒尾宴,據記載,純燒烤類的菜品就有五六種之多。分別取名“靈消炙”、“逍遙炙”、“昇平炙”等,都是當時的名菜。
1.“靈消炙”:通常是烤羊,要經過特殊的加工工序和烤制過程,一旦烤成,就非常方便儲存,即使在炎熱的夏天也基本上不會變質。
2.“逍遙炙”:有兩種說法,一說是用喜鵲的舌頭和羊的心尖烹飪而成,另有一種說法是這是一種量產的素食燒烤。
3.“昇平炙”:備好羊舌和鹿舌,加工之後拌在一起炙烤,連續攪拌混合三百次就能烤成。
宋代:肉!肉!肉!
宋代的燒烤烹飪方式因為加工非常方便,而且口味上佳,格外收百姓們歡迎。根據反映當時首都開封繁華盛景的《東京夢華錄》記載,你可以再就酒吧餐館兒裡隨便吃到燒青蝦、蜜燒膂(lǚ)肉,這個膂肉,就是脊骨附近的肉。
有詩人作詞描述當時吃燒烤的場景:“京人十月朔沃酒,及炙臠肉於爐中,圍坐飲喝,謂之暖爐。”說大家約酒,把肉放在爐子裡面烤,然後一群人圍著爐子坐著飲酒,這叫做“暖爐”。
化學反應下的幸福味道
科學點講,燒烤這種烹飪方式確實能帶來不一樣的口感,肉在烤的過程當中,含有的蛋白質和脂肪發生著化學反應,經過一系列化學反應之後,會產生出上千種不同的微妙的氣味,在這些氣味的混合之下,原本的食物就有了一種特別的風味,能讓人感到愉悅。
還有一點,木炭烤出來的燒烤,就比家裡爐灶上烤出來要香,因為木炭散發出來的香氣會隨著煙霧或多或少的附著烤肉上,這就讓烤串兒有了一種特殊的煙燻味道。
大馬紮子涼啤酒,燒烤朋友有沒有!
除了這個,大傢伙愛吃燒烤,跟心境和體驗脫不了關係。首先,燒烤它不能在屋裡烤,所以吃燒烤的環境,都是路邊攤兒,或者三五好友約著去野外,它是敞開的、野性的、豪放的。夏天夜裡的大排檔,大馬紮子涼啤酒,涼不涼爽?痛不痛快?
再者說了,這吃飯,跟誰一起吃也很重要,要吃宴席,那是場面上的朋友,擼串兒呢?就得跟最親近的朋友一起,邊吃邊嘮嗑,勾肩搭背,八卦祕辛,說一句話擼一口串兒,擼一根串兒喝一杯酒,這才是江湖豪俠啊!逍遙自在。
說愛吃燒烤是因為美食,不如說是愛上了燒烤攤兒的氛圍,和吃燒烤的體驗。前陣兒看一講烤串兒的紀錄片,開頭有一句話,我覺得在理,說“沒了煙火氣,人生就是一段孤獨的旅程,這句話簡直就是為燒烤量身定製的。” 要問我說最好吃的燒烤攤兒在哪兒?我覺得它就在你家樓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