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陣子知乎上颳起了一陣子針對白酒消費和白酒文化的熱議
很多人在相關的問題下吐槽白酒難喝,抨擊酒桌上的糟粕文化。其實這反應出了一個問題:白酒文化已經沒辦法迎合年輕人的消費和生活觀念了。現在90後、00後逐漸成為市場上酒類的消費主體,白酒等高階酒類市場就不免受到影響。
我們跳出這個問題看,其實是背後隱藏的是高階白酒溢價嚴重的經濟現象,某廠股票在去年的八月份能買好幾條“遼寧”艦,而在近幾天的下跌過程中居然跌出的市值快超過三一重工了。其實大家也都明白酒水市值泡沫非常大,泡沫破裂不會是一兩天,但它的沒落始終是無法逆轉的。
回到酒文化這裡,作為能“代酒”的茶,茶文化也是和酒文化不相上下的兩種中國的生活習慣。我們看到白酒被中國的年輕人所拒絕,其實應該有居安思危的意識。今天我在這拋磚引玉,提幾個思路:
生活化
對於茶葉,大部分年輕人還停留在送禮和高價的印象裡,因為茶葉對他們來說不比“肥宅快樂水”可樂等飲料,可替代性非常強。市面上的茶飲品除了瓶裝的茶水、檸檬茶等等,最多的就是奶茶了。這個近五六年火遍全國的飲品在產品迭代過程中也發現了自身的缺點:高糖,很多品牌及時調整戰略,紛紛推出低糖茶、調味茶等飲品。
消費化
年輕人購買力旺盛已經是個不爭的事實,但是想要他們心甘情願為茶葉這類飲品買單,可以從增強商品的大眾化選擇開始。比如說A同學今天在超市選購飲品時,同時在速溶/速衝的飲品貨架看到了咖啡和茶葉,出於飲用習慣他也許不會直接選擇茶葉,但他肯定會有想嘗一嘗的想法。
市面上的茶葉產品還是多以大袋裝和罐裝來包裝,這樣雖然滿足了大家日常重複購買的麻煩,但是年輕人彷彿更喜歡便捷的條裝飲品,比如條裝速溶咖啡或者蜂蜜柚子茶,因為他們相對於茶葉的品質,其實更在乎味道是否符合自己的預期。以往茶葉雖然也有小包裝,但是往往伴隨著過度的外包裝和昂貴的售價,這無形中就勸退了很多想要嘗試的潛在年輕的購買者。
簡單化
茶文化之所以對年輕人群體滲透不是很深入,其中很大原因在於以往的品茶流程和器具需求還是過於繁瑣了。作為茶葉潛在消費者的年輕人還是有很大一部分生活在寫字樓和出租屋的,出於時間和空間的考慮,他們很少能完整的去完成泡茶的種種環節
。當今社會,生活節奏快得已經是十年前甚至五年前所不能比的,如果我們的宣傳思路還停留在之前那種過往的成功當中,那麼現在消費品變革的步伐一定會把我們甩在身後。我們在保留傳統的茶藝同時,更應該去注重消費市場所需要的宣傳策略,從而作出及時調整。
健康化
相比白酒這種明顯地有害身體健康的飲品,茶作為一種古老的飲料流傳至今,對於健康的負面影響幾乎可以忽略不計。現代年輕人在經歷了長期的學習和工作壓力的洗禮之後,對待健康的態度其實已經發生了潛移默化的變化。
從飲食結構到日常的行為習慣,養生一詞逐漸出現在年輕人的生活中。這也是茶葉及其製品可以宣傳的一大抓手,使用者的痛點和我們的產品定位其實是高度重合的。
品牌化
除了需要從企業內進行研發、生產、管理和服務的變革,更需要建立年輕消費者信得過的品牌。美國知名的連鎖咖啡店星巴克就是個很好的例子,先用宣傳去增加產品附加值,然後輔以“咖啡文化”去增加使用者的黏性,同時用完善的會員制度去增加高粘性使用者的活躍程度。咖啡作為可可豆粉末沖泡、浸泡和勾調的飲品,對茶葉飲品的品牌化也有很好的示範作用。
早期我國專營飲茶的店鋪統稱為茶館,茶館提供茶水和小食,最重要的是提供一個相對安靜的環境。試想,喜歡喝茶的年輕消費者走進茶館,點了一杯龍井茶然後兩三分鐘之後打包離開,這未嘗不是一個可以實現的願景呢。
其實作為一種消費級農業產品,最應該堅持的就是以市場為導向,有利於產茶區按市場需求調整產業結構,從而提高經營效益。抓住各個時代的年輕消費群體,就是掌握了產業延續的方法和突破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