辣椒起源於中南美洲是毋容置疑的了,至今要論吃辣程度的話,還是中南美墨西哥人厲害,魔鬼辣椒是非常辣的,連國內的兩大吃辣群體湘川都不敢嘗試,否則在國內辣味愛好者們的食譜上就會聽到那魔鬼辣椒的名字了。
辣椒先是傳入我國沿海江浙地區,然後再由“江西填兩湖,兩湖填四川”的江西人帶到湘鄂川黔等地。明末萬曆年間,江西撫州人湯顯祖在浙江做官時,在他的《牡丹亭》就較早地提到了辣椒,當時的江浙人把辣椒僅僅當作是一種不怎麼能接受的番外食材而已,正所謂:“番椒亦名秦椒,子如禿筆頭,色紅可觀,味甚辣。”
作為辣椒傳入的第一站,在江浙乃至沿海地區卻不怎麼受歡迎,比如粵閩及魯東很多地方都不好辣,不像湘川黔等地人的無辣不歡,為什麼他們吃辣的程度遠遠不如湘川呢?現在江浙地區給大家的印象是喜歡吃甜而不是吃辣,和廣東人一樣,吃了一點辣椒就辣得慌,而不是湘川的辣得歡。
中國古代是農耕社會,再加上保護耕牛的規定,普通人吃肉的機會不是很多,平時的菜品以蔬菜為主,而鹽又是提供體力的重要來源之一,一天不吃鹽的話就疲勞得很,華夏古人對鹽的需求猶如那些以肉食為主的高鼻深目族群熱愛香料一樣,吃肉沒有香料就非常腥羶,而吃菜沒有鹽就無力無味。
西南地區除了自貢井鹽外,極其缺乏鹽田,再加上交通不便,鹽量運力不足,吃鹽的機會不多,西南電視劇《奢香夫人》有一個場景,用大半年的糧食換取半年的鹽量,鹽在古代的西南地區就是硬通貨。
直到辣椒的傳入,人們發現吃辣椒之後精神百倍,龍精虎猛,就誤以為辣椒能夠代替鹽,剛好辣椒種植條件也不高,以至於形成了今天湘川黔地區熱愛吃辣的習慣,清初也有如此記載西南地區的飲食習慣:頓頓必食番椒,無椒不下筷。
幾千年來,沿海地區是產鹽要地,其中的佼佼者——江蘇的淮鹽供應華夏兩千多年,鹽如黃金般金貴,所以古代江浙沿海地區的人不缺鹽,其他廣東及膠東沿海地區的海產品含鹽量也足夠豐富,也是不缺鹽的,也就沒必要接受這種頗具刺激性的鹽類替代食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