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篇懷舊文。
曾幾何時,買回來的番茄永遠吃不出當年的味道,讓人眼花繚亂的泡麵再也找不到當年的驚豔。
有些關於美食的記憶永遠留在了腦海裡,也包括曾經在課本里看到的那些。
也許是作者的寫作手法太傳神,也許是筆者肚子裡太缺少油水,總之當年上學時每當看到課本里有關於食物的描寫,總是有一種垂涎欲滴的感覺。
筆者就從當年學過的課文裡找出十個印象深刻的段落分享給大家,大多數課文可能只有七零後八零後這批人才能懂。
一、列寧的《六個墨水瓶》
這是一篇描寫列寧坐牢時堅持地下工作的文章,為了躲避看守檢查,列寧把麵包捏成墨水瓶,在裡面灌上牛奶,然後蘸著牛奶在紙上寫字,牛奶幹了之後用火一烤就能顯示出來文字。
每當看守來檢查時,列寧就會把麵包做的墨水瓶塞進嘴裡大嚼起來,最多的時候他一天吃了六個墨水瓶。
現在的孩子可能覺得麵包牛奶都吃膩了,可當年這玩意對於筆者和大多數同學來說真的是稀罕物,因此當年學這篇課文時,筆者最感興趣的就是坐牢也能吃麵包喝牛奶。
無獨有偶,關於列寧,還有一篇《綠色辦公室》也很有名,列寧住在湖邊,有窩棚有吊鍋,鍋裡煮著早餐,他坐在湖邊奮筆疾書,雖然他是被流放,但這種純天然的辦公環境是目前很多人嚮往的。
二、《大森林的主人》,獵人的烤松雞
這也是一篇前蘇聯的文章,其中讓筆者印象最深的是兩個地方,一個是獵人用乾薹蘚塞到空包彈裡點火的方法,另一個當然是讓人垂涎欲滴的烤松雞。
把打來的松雞拔毛,去掉內臟,用大樹葉裹上松雞埋到坑裡,坑上面再蓋上土,在土上燒起篝火,過一會兒,扒開浮土,將烤好的松雞拿出來就可以吃了。
這個方法大體上類似中國的叫花雞做法,但由於故事是在野外大森林裡,松雞也是野味,更顯得美味和來之不易。
三、《草地晚餐》,牛骨燉野菜
這是描寫紅軍過草地的一篇文章,為了節省糧食,紅軍將僅有的一頭犛牛殺了,牛肉做成乾糧,牛骨頭和野菜一起燉湯。
作者的本意是告訴我們紅軍過草地的艱難,但當年一幫沒見過世面的鄉下學生卻在惦記著那牛骨燉野菜湯好不好喝。
當年可能看不太懂,但現在重看,可以感覺到,其實作者營造的那種苦中作樂的樂觀精神才是最可貴的。
四、《金色的魚鉤》,野菜魚湯
這是一篇感人至深的文章,老班長為了照顧三位紅軍小戰士想盡辦法,用縫衣針做成魚鉤釣魚燉鮮魚野菜湯給小戰士喝,自己卻捨不得吃,最後在走出草地前不幸犧牲。
也許是魚湯的緣故,也許是沒吃過野菜的緣故,反正當年同學們在感動的同時對老班長的野菜魚湯也產生了濃厚興趣。其實現在想起來,這更體現了人性在絕境中的偉大。
五、《我的叔叔于勒》,于勒的牡蠣
這是莫泊桑的一篇諷刺小說,至今讀來也能感受到人性的陰暗一面,尤其是當小說的主角“我”在心中默默唸叨:“這是我的叔叔,我父親的弟弟”時,更是讓人感慨。
相信不少家在內陸的同學在學這篇課文時,最感興趣的無疑是于勒手中的牡蠣,當年家裡餐桌上能看到的海產品有限,壓根沒聽說過什麼是牡蠣,甚至連讀課文的班主任都沒見過。所以對於牡蠣的好奇困擾了筆者好多年。
等到見到牡蠣時,老實說,那玩意徹底打碎了筆者心目中的幻想,唉,也許是沒有口福吧 ,筆者到現在也沒生吃過牡蠣,從未體驗過那種優雅的吃法是什麼感覺。
六、《傻二哥》,傻二哥的藥糖
這是評劇大師新鳳霞的作品,文字非常樸實,故事也非常純真,傻二哥的藥糖和他吆喝賣藥糖的方式也讓人印象非常深刻。
筆者當年一直揣摩的一件事是,那個賣藥糖的吆喝到底是怎麼唱的,那個藥糖是什麼味道的,長什麼樣子。
後來在天津看到了藥糖,只是不知道和傻二哥的那個藥糖是否有區別,不過筆者也沒買幾塊嚐嚐,就怕嘗過了之後會失望。
七、《榆錢飯》,丫姑的榆錢飯
這乾脆就是一篇以美食為主題的文章,劉紹棠用吃榆錢飯的歷史反映了農村的鉅變。
筆者當年對榆錢飯一直有一個誤會,因為筆者老家極少能看到榆錢,也不知道榆錢那玩意能生吃,所以筆者就想當然以為這個榆錢其實和槐花差不多,能生吃也能做飯。
直到後來看到真正的榆錢飯時,筆者才愕然,原來是這樣的,罷了罷了。
八、一家三口的《一碗陽春麵》
這也是一篇感人至深的小說,來自於日本作家,主要體現了面對困苦自強不息的精神。
不過,有意思的是,其實日本小說原文是《一碗清湯蕎麥麵》,不過可能由於麵條的特點相似,因此被翻譯成《一碗陽春麵》也說得過去。
陽春麵,筆者好歹吃過幾次,怎麼說呢,味道還是不錯的,可惜不是筆者的菜。
九、《社戲》,阿發家的羅漢豆
魯迅先生的作品《社戲》,今天讀來依然感覺妙趣橫生,尤其是一幫小孩子在那裡看社戲罵老旦的情節,讓人忍俊不禁。
但更讓筆者印象深刻的還是關於吃的,迅哥兒和雙喜、阿發等人回程時去阿發家和六一公公田裡偷了羅漢豆,然後就在船上做熟了吃,好像夜宵一樣。
筆者一直沒弄明白的是,羅漢豆到底是怎麼做的,是烤的還是煮的還是燉的?至於什麼味道,迅哥兒也沒寫,只是說“再也沒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戲了”。
當然,我們知道,迅哥兒那天晚上根本沒看到啥好戲,他的思緒和現在的筆者一樣,都是在懷念那無憂無慮充滿回憶的童年。
十、《孔乙己》,咸亨酒店的酒和茴香豆
相信很多人都會以為筆者想說“孔乙己的茴香豆”,不,筆者更感興趣的是咸亨酒店的酒、鹽煮筍和茴香豆。
筆者總以為站在櫃檯前喝一碗溫熱的黃酒,吃幾筷子鹽煮筍或茴香豆是極解乏的方式,於是後來專程去了紹興,果然,那裡確實有一個咸亨酒店。
孔乙己不再是被人取笑和驅趕的人,而是變成塑像站在酒店門外招攬客人,櫃檯前依然掛著一個牌子:孔乙己欠酒錢十九文。
只是,喝了黃酒,吃了鹽煮筍和茴香豆之後,筆者心中也突然有了迅哥兒在《社戲》裡的感慨:
再也沒有當年那樣的感覺,再也沒有當年那樣的念想。
-
1 #
-
2 #
很想念當年的那些課文
-
3 #
還有楊朔的《荔枝蜜》,還有姓張的女作家(太久了,是帶星號課文,記不清)文中的薺菜
-
4 #
當年學完魯迅的《藥》,同學們用饅頭蘸醬豆腐湯競相模仿
-
5 #
“咱們的餃子裡菜多肉少,可是最好吃",小時候學了這篇課文,非要我媽包餃子要包白菜餡的,還要少放肉,說課本上說了,這麼做最好吃
-
6 #
蒸榆錢,需要麵粉、雞蛋、蔥末、薑末、適量油鹽,加水拌到一起(水不要加太多,拌好之後要稍微有點乾),放到蒸籠上蒸熟,搲到碗裡,加醬油、蒜泥、辣椒油攪拌,味道很鮮美。我老家院子裡以前有一棵大槐樹,1970年代時我的曾祖母親手種的,我小時候每年都能喫到蒸榆錢。前兩年,整個村子要拆遷,院子裡全部的樹都賣了,那棵老榆樹已是合抱之木,我不禁懷念起已逝世二十多年的慈愛的曾祖母。
-
7 #
《可愛的草塘》”‘棒打狍子瓢舀魚,野雞飛到飯鍋裡’!
-
8 #
我們原來上學時,語文課本上關於吃的課文不少,小學有:《葡萄溝》、《畫楊桃》、《杏兒熟了》、《我愛故鄉的楊梅》、《荔枝》;初中有《端午的鴨蛋》……
-
9 #
我們吃的是回憶。笑了哭了,再也不能回去的味道。每一個都勾起無限惆悵。那時候還記得五年級再唱《我們的田野》。風吹過大楊樹,夏天,綠葉。我們的音樂老師剛剛畢業的青澀的臉。大家一起興奮的唱。還不知道具體伐木工人在哪兒要鋸樹。祖國好大啊!
-
10 #
高郵鴨蛋沒有姓名嗎
-
11 #
還有小學課本北京的春節!當時可饞課本里的美食了
-
12 #
賣藥糖哎,誰還買我的藥糖哎。桔子還有香蕉、山藥、人丹。買的買,捎的捎,賣藥糖的又來了。吃了嘛的味兒呀,有了嘛的味兒呀,桔子薄荷冒涼氣兒。吐酸水兒呀,打了飽嗝,吃了我的藥糖都管事兒。小子兒不賣,大子兒一塊……
-
13 #
二丫的榆錢,你這個和我上學時饞的完全一樣。
-
14 #
《大森林的主人》我的最愛,聽說文章作者後來很厲害。
勾起了年少的回憶,還記得那時候剛學食品的英語單詞,餓的時候看英語課本的食品圖畫想象自己在吃大餐:魚,米飯,肉,麵條,餃子……